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梁雁 吴泳 梁汉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治疗、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治疗、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3周后奥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82.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尼莫地平治疗组,各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最高,MMSE积分的变化最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奥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尼莫地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尼莫地平 联合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泳 梁雁 黄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7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高压氧治疗、奥拉西坦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3周后奥...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高压氧治疗、奥拉西坦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3周后奥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82.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高压氧治疗组,各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最高,MMSE积分变化最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奥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高压氧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下载PDF
60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泳 梁雁 +1 位作者 黄丹丹 卢常盛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将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将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数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治疗3周后凝血纤溶系统基本恢复正常,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裕 伍良 +4 位作者 吴雨基 刘庆龙 林佐光 陈丽平 杜志斌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968-968,970,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行有创性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共5364例,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无痛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方法麻醉,无痛组采用无痛注射术麻醉。结果:无痛组多项生理指标,并发症和...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行有创性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共5364例,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无痛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方法麻醉,无痛组采用无痛注射术麻醉。结果:无痛组多项生理指标,并发症和Ramsay镇静评分等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虽然无痛诊疗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技术,但其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诊疗 多学科 麻醉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与纤维蛋白原的基因多态性(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宁 吴雨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190-192,共3页
目的:研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寻找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2005年期间有关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检索词“stroke,PlasmaFibrinogen,polymorphis... 目的:研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寻找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2005年期间有关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检索词“stroke,PlasmaFibrinogen,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05年期间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缺血性脑卒中,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还通过与作者通信以获得全文等形式获得全文资料。资料选择:纳入文献只限于病例对照研究型论著,排除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0余篇关于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0余篇文献。资料综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纤维蛋白原通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辅助血小板的聚集及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血栓的形成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高。但是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确切作用机制和分子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关于纤维蛋白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尚有争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脑疾病/并发症 垂体卒中 危险因素 纤维蛋白原 基因型 多态性
下载PDF
脑卒中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吴泳 梁雁 +1 位作者 黄丹丹 卢常盛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7X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91例住院确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1例脑卒中患者中继发精神障碍136例,占23.01%。各类精神障碍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情感障碍、脑衰...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91例住院确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1例脑卒中患者中继发精神障碍136例,占23.01%。各类精神障碍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情感障碍、脑衰弱综合征、意识障碍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痴呆状态、狂躁状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结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引起重视,并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精神障碍
下载PDF
不同亚型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丹丹 黄汉宁 吴雨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4例AIS患者按照低分子肝素试验(T()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47例,小动脉闭塞(SVO)型37例,心源性...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4例AIS患者按照低分子肝素试验(T()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47例,小动脉闭塞(SVO)型37例,心源性栓塞(CE)型21例,其他明确原因(ODE)型和原囚不明(UE)型19例。患者于入院第2天(发病后72h内)、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抽血检测hs-CRP水平,并与8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AA型患者发病后72h内、发病后1周、发病后2周时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0.77±4.27)、(16.41±5.61)、(7.63±3.59)mg/L;SVO型分别为(3.99±1.56)、(6.45±3.25)、(4.22±3.21)mg/L;CE型分别为(11.60±4.85)、(25.14±7.12)、(9.24±4.61)mg/L;ODE及uE型分别为(6.09±2.43)、(9.65±4.65)、(5.89±2.68)mg,/L。除SVO型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4.26±1.34)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型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除SVO型不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型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从TOAST各亚型变化不同表现出来,并随发病后的时间而变化。提示炎性反应可能在AIS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