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和解剖标志定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钱雪琴 朱瑶丽 +5 位作者 练荣丽 王轶 覃偲偲 郑昌艳 马蓉 吕柏成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35例)。收集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入ICU原因、基础疾病、术前凝血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2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均<0.05/3)。超声引导组术后PaCO_(2)高于解剖标志定位组(P<0.05/3)。结论PDT中进行实时超声引导可了解颈部解剖结构,对于病情复杂严重患者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避免过度通气,或许可作为支气管镜引导或解剖标志定位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支气管镜 超声引导 解剖标志定位
下载PDF
早期胃肠康复对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黄嘉正 吕柏成 +3 位作者 冯文聪 冯桂芳 吕舸 杨春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91-39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进行胃肠康复对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AGI)的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伴AG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进行胃肠康复对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AGI)的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伴AG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化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胃肠康复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胃肠功能、炎性因子、机械通气情况与治疗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AG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情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肠鸣音评分、腹内压(IAP)、D-乳酸水平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CU病忘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依赖情况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康复可改善脓毒症伴AGI的机械通气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肠康复 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机械通气 炎性因子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微生物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吕柏成 黄嘉正 +3 位作者 冯文聪 吕舸 钟耀宗 李历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微生物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59例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是否发生VAP,并分析其呼吸道深部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微生物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59例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是否发生VAP,并分析其呼吸道深部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5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有19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1.83%;共分离出32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6株,占82.86%,革兰阳性菌31株,占9.66%,真菌24株,占7.48%。192例VAP患者混合感染者有63例,其中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者最多。VAP患者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均具有耐药性。主要感染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VAP患者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多数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治疗时应根据耐药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 耐药性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吕柏成 黄嘉正 +2 位作者 冯文聪 吕舸 钟耀宗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BP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BP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CB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CB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监测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肾功能指标、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CBP治疗组治疗后pH值、SaO2、PaO2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BUN、SCr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H值:8.13±0.94比7.23±0.85,SaO2:0.96±0.06比0.81±0.04,PaO2(mmHg,1 mmHg≈0.133 kPa):89.41±15.39比70.39±13.30,BUN(mmol/L):15.73±2.41比22.76±3.59,SCr(μmol/L):178.65±15.88比275.39±23.11,均P<0.05〕;CBP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心率(次/min):89±10比96±12,呼吸频率(次/min):19±3比25±4,APACHEⅡ(分):60.12±10.55比83.44±14.87,平均动脉压(mmHg):84.27±12.45比73.21±12.24,均P<0.05〕。结论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临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耀宗 黄嘉正 汤素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临床影响。方法80例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抗休克治疗。...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临床影响。方法80例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乳酸清除率。结果治疗后第1、3天,两组心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中心静脉压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天,观察组心率水平(99.7±10.3)、(86.4±10.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05.8±10.7)、(93.7±18.2)次/min、中心静脉压水平(10.1±1.9)、(12.4±1.5)mmHg(1mmHg=0.133kPa)均高于对照组的(9.2±1.9)、(11.3±2.4)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天,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治疗后第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应用于治疗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具有显著优势,可进一步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有利于提高综合ICU脓毒症休克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衰竭 乌司他丁 综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脓毒症 休克 特异性拮抗剂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早期胃肠康复防治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嘉正 吕柏成 +3 位作者 冯文聪 冯桂芳 吕舸 杨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2225-2227,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肠康复防治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241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配为干预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早期胃肠康复防治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241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配为干预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机械通气后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比较两组ICU 28d内死亡率、AGI发病率、AGI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ICU及医院住院总费用。结果:干预组ICU 28d死亡率、拔管成功及转出ICU时AGI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拔管成功时、转出ICU时AGI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GI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ICU及医院住院总费用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肠康复防治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AGI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降低患者ICU 28d内的病死率,有一定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损伤 机械通气 早期胃肠康复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HVHF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柏成 黄林 +3 位作者 黄嘉正 冯文聪 吕舸 钟耀宗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9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随机抽取,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各21例,用...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9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随机抽取,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各21例,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的作为研究组,使用肾脏代替治疗(CRRT)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IL-6、IL-10、TNF-a的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P<0.05),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P<0.05),IL-6、IL-10、TNF-a的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肾小管损伤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HVHF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降低IL-6、IL-10、TNF-a的水平,有效改善肾小管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更为安全可靠,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高容量血液滤过 肾脏代替治疗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度胡蜂蜇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历史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廷求 廖华锋 +6 位作者 肖俊新 曾德智 陈少武 鞠皓 王华 冯文聪 黄嘉正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血液灌流(HP)方案和CVVH+HP或CVVH +血浆置换(PE)方案救治重度胡蜂蜇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历史队列研究和优效性检验的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0... 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血液灌流(HP)方案和CVVH+HP或CVVH +血浆置换(PE)方案救治重度胡蜂蜇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历史队列研究和优效性检验的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连续筛查5家研究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胡蜂蜇伤患者,招募进入CVVH+DPMA+HP组(干预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各研究中心收治的重度胡蜂蜇伤病例,与干预组进行1∶1匹配,建立历史对照组。历史对照组按其实际的血液净化方案,分为CVVH+HP组和CVVH+PE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3 d和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并发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患者预后。结果: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干预组与两个历史对照组分别有56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各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病、生化检查指标和危重症评分等基线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预组下降更快;接受DPMA治疗〔风险比( HR)=1.04,95%可信区间(95% CI)为1.02~1.08, P=0.00〕及体温( HR=1.02,95% CI为1.00~1.03, P=0.02)、血中肌酸激酶(CK;HR=0.98,95% CI为0.96~1.00, P=0.05)和肌红蛋白(MYO;HR=2.88,95% CI为1.24~6.69, P=0.01)水平降低是使APACHEⅡ评分降至目标值(1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组间出血并发症、滤器或灌流器血栓形成、血压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VVH+DPMA+HP方案能显著降低重症胡蜂蜇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效果优于CVVH+HP和CVVH+PE方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血液净化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