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小剂量更昔洛韦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登雷 马雄雄 吴彩红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析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进行小剂量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病人88例(12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目的探析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进行小剂量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病人88例(12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予以小剂量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疗法,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静脉注射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灶消退时间、病灶稳定时间、治疗前后平均眼压、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两组治疗后出现视网膜脱落、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病灶消退时间、病灶稳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平均眼压均有下降,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最佳矫正视力(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进行更昔洛韦小剂量玻璃体腔注射,可迅速提高病灶消退时间,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治疗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更昔洛韦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视力及泪液分泌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彩红 王嫄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88-589,共2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以及人...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视力高于常规组,泪液分泌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同组术后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能够调节视力水平,改善泪液分泌情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发挥一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分泌量 视力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 小切口
下载PDF
个性化麻醉方式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5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个性化麻醉方式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的白内障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通过术前综合评价,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球后麻醉(7例)、表面麻醉... 目的研究个性化麻醉方式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的白内障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通过术前综合评价,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球后麻醉(7例)、表面麻醉(54例)和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35例),观察对比三种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球后麻醉的7例患者及表面麻醉加结膜下浸润麻醉35例患者均麻醉良好;表面麻醉50例患者麻醉良好,4例表面麻醉患者中2例术中感疼痛,瞬目反射敏感,2例眼球不自主转动,手术配合不佳,麻醉不足;术中2例追加结膜下麻醉,2例改为球后麻醉。结论表面麻醉加结膜下浸润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作为其的最佳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个性化麻醉方式 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