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对“四库”评价的转向: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
1
作者 骆耀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仔细研读鲁迅著作、书信发现,以1934年为界,鲁迅对《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的批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向,从最初的古籍善本上的学理探讨转向寓"古"讽"今"的批评。批评《四库全书》由最初从学术研究的立场注意其... 仔细研读鲁迅著作、书信发现,以1934年为界,鲁迅对《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的批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向,从最初的古籍善本上的学理探讨转向寓"古"讽"今"的批评。批评《四库全书》由最初从学术研究的立场注意其是"钦定",后期受国民政府文网禁令的影响而放大为"满清暗杀中国著作"的态度,同时鲁迅中国小说研究、古籍序跋等文字和论述又充满了《四库全书总目》的风格。距乾隆四库开馆仅百余年时间,鲁迅等学者对"四库"书籍,顾宪成、袁宏道等明清士人评价的反转,站在现在的角度来反思民国时期以及接下来文学史、思想史上的批评或认同变化,是值得深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 转向
下载PDF
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选本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秀洁 聂时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3-81,共9页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1550—1560和1620—1630年间两次比较集中的女性作品选集出版事件在编排和评介两方面的异同,揭示除了商业兴趣以外,男性和女性选编者在编辑和挖掘女性诗作上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论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从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论证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对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获得时代感和焕发生机的有效途径。《处于边缘的女性》致力于清理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通过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对王朔潜意识深处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诗歌 性别 专题 文学 资源问题 作品选 中国
下载PDF
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与清代宫廷的视觉文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商伟 骆耀军 《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08-153,共46页
本文借助雍正、乾隆时期的宫廷物质文化与视觉艺术,来诠释《红楼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主题。作为欧洲风格与皇家趣味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时期的清代宫廷艺术本身正是全球物质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也构成了现代视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本文借助雍正、乾隆时期的宫廷物质文化与视觉艺术,来诠释《红楼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主题。作为欧洲风格与皇家趣味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时期的清代宫廷艺术本身正是全球物质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也构成了现代视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标志之一正在于,"假"变成了一个富有成效的认知范畴和审美观念。这不仅体现在盛行于宫廷王府的通景画中,也普遍见于当时皇家的室内装饰、视觉装置和广义的物质文化领域。曹雪芹在小说中通过对日常物质生活的精湛描述,创造性地演绎了18世纪宫廷视觉文化的审美理念,并且以文字的媒介,补充完成了后者自身未尽其意之处。由此而言,《红楼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小说"。它属于产生了它的那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而它围绕着真与假的命题所形成的艺术特征,也都可以顺理成章地从这个角度来加以分析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园 红楼梦 视觉文化 通景画
下载PDF
否定性与辩证唯物主义:张世英对黑格尔辩证逻辑的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彼得.巴腾 胡自信 《哲学分析》 2013年第3期67-84,197,共18页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忽视了黑格尔哲学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一重要的哲学维度。巴腾探讨了北京大学张世英的论著,这些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以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旨在阐述黑格尔思辨辩...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忽视了黑格尔哲学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一重要的哲学维度。巴腾探讨了北京大学张世英的论著,这些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以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旨在阐述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实质及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与列宁一样,张世英认为,黑格尔对逻辑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唯物主义,此前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批评德国唯心主义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张世英对黑格尔《逻辑学》与《小逻辑》的精当解读,突出了思辨辩证法与否定性这一问题。当代后结构主义者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中否定性所发挥的作用,根据这些阐述,巴腾考察了张世英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黑格尔 否定性
下载PDF
女性主义理论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女性作家:影响和批评
5
作者 王晚名(译)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33,共33页
当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对中华帝国晚期(约1600—1911)的女性作者展开长期研究时,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已因其在20世纪80年代对欧美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影响而引起高度争议。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吸收西方女... 当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对中华帝国晚期(约1600—1911)的女性作者展开长期研究时,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已因其在20世纪80年代对欧美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影响而引起高度争议。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吸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发展,同时质疑某些对这些理论的应用。本文回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主要争论,而这些争论可依据英美和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和性别研究的不同途径进行区分。文中检视为何关于女性和语言、被研究的文体以及理论基础的具体争论在被应用于20世纪前的中国女性写作时,未能保有其在对类似问题的研究中的重要相关性。然而,在批评性分析中,部分特定的概念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女性主义理论从不是完全统一的,即使是以欧洲为中心时也是如此;各种理论吸收自多种不同学科和学派。开始流行的概念——社会性别、凝视、声音、能动性、主体性、著者身份等——来自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和电影研究,并被证明在女性文学研究中是有效的工具。有些概念在关于古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中被有效地运用。在这一语境中,笔者反思对中华帝国晚期女性写作的重要研究中的理论途径,并思考20世纪和21世纪全球化之前,中国文学研究这一“亚领域”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造成的影响或批评,以及范围更为广泛的、有关现代/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早期文学和其他文化的适用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概念和方法 女性文学 明清
原文传递
“开始”与“结束”:钱谦益《列朝诗集》对明清士人认同的建构
6
作者 骆耀军 《华中学术》 CSSCI 2017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钱谦益《列朝诗集》的编选与刻印,经历了'几三十家'稿本、《明诗选》稿本等阶段,选人、选诗和小传的增补、修订,显示了钱氏'有意识'、'有策略'地建构明清之际的士人认同。《列朝诗集》中展现的猛烈或偏激的情... 钱谦益《列朝诗集》的编选与刻印,经历了'几三十家'稿本、《明诗选》稿本等阶段,选人、选诗和小传的增补、修订,显示了钱氏'有意识'、'有策略'地建构明清之际的士人认同。《列朝诗集》中展现的猛烈或偏激的情感认同,或多或少'开始'了或保留了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彰显个性、狂飙突进的风气。康乾以后,回归雅正、热衷考证则是乾嘉学派、桐城文派新的士人认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列朝诗集》 认同 建构
原文传递
满眼山河擎旧恨,谁将故国问青天:明清之际的性别书写与自我呈现——评李惠仪的《中华帝国晚期文学中的女性与国族创伤》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晚名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短暂却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及其文学手法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李惠仪的英文论著《中华帝国晚期文学中的女性与国族创伤》是近期这一领域的重要专著。...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短暂却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及其文学手法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李惠仪的英文论著《中华帝国晚期文学中的女性与国族创伤》是近期这一领域的重要专著。她的研究旨在探索明末清初的作者如何采用与性别有关的书写策略,通过对动荡时代的记录进行自我呈现。这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充分显示了北美地区中国研究领域学者的崭新思路。本文着重分析李惠仪论证中采用的角度、方法及其得失,力图展示其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书写策略 自我呈现 明末清初 女性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