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生产力革命的几个有关问题
1
作者 戴述初 张俊青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生产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精神生产力 科学技术 马克思恩格斯 解放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力结构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2
作者 周杏坤 周溯源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14-16,共3页
我们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人民群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 我们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人民群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地引导人民群众,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从根据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条件 党群关系 人民群众利益 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民主革命时期 力量源泉 胜利之本 社会面貌 中国共产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反“和平演变”
3
作者 王行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7,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国庆讲话中指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迥和曲折,这是因为国际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国内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它是国际反动势力实行“和平...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国庆讲话中指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迥和曲折,这是因为国际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国内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它是国际反动势力实行“和平演变” 的根据;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的斗争是长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事业 动势 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 共产党人 无产阶级 先进分子 敌对势力 科学社会
下载PDF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五个特点
4
作者 吴如鸿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41,共1页
中共黄冈地委党校 吴如鸿同志来稿中认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经过多次总结正反两方面的革命斗争实践,用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性命换来的宝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关键词 人民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 工人阶级 丰富和发展 革命目标 特殊的历史地位 革命先烈 宝贵经验
下载PDF
论城镇群落经济
5
作者 杨安宝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城镇群 中西部地区 城镇建设 城市化滞后 农村小城镇 生产力布局 城市化建设 农村工业化 城市规模效益 城市人口规模
下载PDF
略论经济犯罪的对策
6
作者 黄震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0-21,共2页
略论经济犯罪的对策黄震海走私、偷税抗税、假冒注册商标、贪污贿赂等等经济领域的犯罪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国家公职人员。而且,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数量巨大,情... 略论经济犯罪的对策黄震海走私、偷税抗税、假冒注册商标、贪污贿赂等等经济领域的犯罪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国家公职人员。而且,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数量巨大,情节恶劣。因此。认真地探讨经济犯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案件 司法机关 司法解释 控制和预防 司法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对策 经济犯罪分子 立法对策 国家公职人员
下载PDF
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内转移的战略思考
7
作者 陈元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山区农村 内转移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需求量 “打工族” 农村剩余劳动力 山区经济发展 山区建设 生产技术构成
下载PDF
论我国生产力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8
作者 戴述初 《理论月刊》 CSSCI 1993年第11期12-15,共4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开展的又一场革命,正在和将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关键词 历史性飞跃 本质认识 逻辑联系 共同富裕 毛泽东选集 人类社会 中国革命道路 矛盾运动 物质文化生活 中国特色
下载PDF
我们应该力争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重要论述的体会
9
作者 阮银甫 《理论月刊》 CSSCI 1992年第6期9-11,共3页
今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强调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讲求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 今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强调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讲求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文选》第123页。以下简称《文选》1980年1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同志 经济发展速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 大跃进 国民经济 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下载PDF
值得思考的一段马克思语录
10
作者 李世梁 《社会科学》 1986年第11期7-7,共1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恩选集》第2卷...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恩选集》第2卷第83页)当我们讲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物质条件 社会形态 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 选集 全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序言
下载PDF
试析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方针的三个特色
11
作者 阮银甫 《理论月刊》 CSSCI 1991年第5期19-21,共3页
继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之后,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方针,这是正确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进一步实现经... 继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之后,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方针,这是正确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进一步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一重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指导方针 经济的 贯彻执行 发展经济 客观需要 社会稳定 建设方针 基本路线 重要思想
下载PDF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城乡结合问题
12
作者 戴述初 《江汉论坛》 1984年第8期13-18,共6页
工业城市化是城乡结合的前提按照马克思的预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最终否定农业与手工业的原始结合之后,其自身又必然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否定,从而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之间将实现新的更高形态的结合。毫无疑问,这种新型的城乡结... 工业城市化是城乡结合的前提按照马克思的预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最终否定农业与手工业的原始结合之后,其自身又必然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否定,从而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之间将实现新的更高形态的结合。毫无疑问,这种新型的城乡结合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而要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前提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 城乡差别 经济发展战略 工业农村化 生产力 城市化 大中城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城市与乡村 工业化
下载PDF
发展生产力的有益教训——对1958年早稻亩产放“卫星”的反思
13
作者 阮银甫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共5页
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首先是从盲目地、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开始的。其中,遐迩闻名的湖北亩产早稻36000多斤的“卫星”上天,又是农业“高指标”
关键词 水稻亩产 粮食征购 急躁冒进 干谷 人民公社化运动 北戴河会议 黄冈专区 自然历史过程 高产记录 小麦丰产
下载PDF
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个时期内民族资产阶级并非革命动力——兼与施巨流同志商榷
14
作者 阮银甫 《探索》 1985年第5期53-56,共4页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视之为中国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叛变,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对此,施巨流同志的《“四·一二”政变后民族资产阶级叛变了吗?》一文(《探索》一九八五年...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视之为中国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叛变,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对此,施巨流同志的《“四·一二”政变后民族资产阶级叛变了吗?》一文(《探索》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作了全面否定,并认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不仅没有叛变,而且仍然是民主革命的动力”。我们认为,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观点固然是错误的,但施巨流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施文)的结论也难以成立,作者在评价“四·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大革命失败后 共产国际 蒋介石集团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动力 毛泽东 斯大林 日本帝国主义 政变
下载PDF
关于东征建议与两湖议案
15
作者 阮银甫 《江汉论坛》 1988年第6期70-73,共4页
近年来,史学界有同志发表文章,对蔡和森在大革命危急关头提出的两湖议案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议案是"挽救革命失败的正确战略决策",是"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战略设想".对周恩来等人的东征讨蒋建议作了全然否定... 近年来,史学界有同志发表文章,对蔡和森在大革命危急关头提出的两湖议案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议案是"挽救革命失败的正确战略决策",是"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战略设想".对周恩来等人的东征讨蒋建议作了全然否定的评价,认为"四·一二"政变后,主张东征的同志"没有以我为主的思想,不知道依靠和发展人民自己的力量",因而这一主张"不可能挽救革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颇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反革命 军队 政变 蔡和森 蒋介石 南京 部队 中国共产党 武汉国民政府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契机——一九二○年五月去上海
16
作者 路一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151,共1页
传统说法是,毛泽东第二次去北京期间,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说法不妥当。资料表明,1919年12月,毛泽东组织发起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革命运动,第二次到了北京。在北京期间,他虽然读了一些关于介绍俄国革... 传统说法是,毛泽东第二次去北京期间,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说法不妥当。资料表明,1919年12月,毛泽东组织发起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革命运动,第二次到了北京。在北京期间,他虽然读了一些关于介绍俄国革命的书刊,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者 上海 革命运动 俄国革命 北京 中译本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民主集中制
17
作者 阮银甫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1期9-11,共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民主集中制阮银甫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历史经验证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克敌制胜、克难制胜的法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正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民主集中制阮银甫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历史经验证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克敌制胜、克难制胜的法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集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民主集中制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 坚持和健全 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与市场 民主集中制建设 邓小平 组织原则
下载PDF
共产国际和中国大革命的失败
18
作者 周启先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93-95,共3页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国史学界一直认为:对于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就其主观原因而言,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者应负主要责任。但笔者觉得,如果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党,那么陈独秀等应负主要责...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国史学界一直认为:对于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就其主观原因而言,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者应负主要责任。但笔者觉得,如果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党,那么陈独秀等应负主要责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实行绝对集中的领导。因此,要正确回答谁对大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必须联系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来考虑,必须对共产国际的观点和政策及其给予中国党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客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大革命 国民党右派 陈独秀 蒋介石 右倾投降主义 主要责任 失败 共产党员
下载PDF
试论新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形成
19
作者 阮银甫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7,共7页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是我国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时期。究其胜利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其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是我国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时期。究其胜利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其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这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对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本文拟对这一凝结全党集体智慧的指导方针的形成过程,作一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建设 指导方针 经济恢复 三年 政治局会议 “一五”计划 历史经验教训 宣传提纲 常委扩大会议 全局意义
下载PDF
对《评蔡和森的两湖根据地思想》的一点质疑
20
作者 阮银甫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6年第4期99-102,共4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革命中心武汉如何打破反革命的包围,中共中央内部意见分歧很大。蔡和森不同意北伐、东征和南征等主张,先后提出在立即实行土地革命等条件下进行北伐的方案和立即建立两湖根据地的主张。陶用舒同志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革命中心武汉如何打破反革命的包围,中共中央内部意见分歧很大。蔡和森不同意北伐、东征和南征等主张,先后提出在立即实行土地革命等条件下进行北伐的方案和立即建立两湖根据地的主张。陶用舒同志的《评蔡和森的两湖根据地思想》一文(见《毛泽东思想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以下简称陶文),对蔡和森的解决两湖问题的主张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挽救革命失败的正确战略决策”,“是‘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失声”,说“蔡和森的方案和‘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研究 反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蔡和森 政变 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新道路 两湖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