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生物环境因子对用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实验感染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昌彬 王金星 +3 位作者 刘存仁 吴中华 陈忠科 张红卫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3,共6页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盐度、pH值、温度、氨态氮浓度 ,感染后 5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变为氨态氮浓度、pH值、温度、盐度。我们还进行了混合水平的正交实验 ,即在盐度水平不变 ,氨态氮浓度降到适宜的水平 ,再研究温度、pH值、氨态氮三种因子对带毒对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温度、氨态氮浓度和pH值 ,这与我国养殖对虾发病时间从南到北推移的现象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正交设计 非生物性环境因子 温度 盐度 pH值 人工感染试验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种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方建平 《水利渔业》 1996年第5期7-9,共3页
剖检了128尾黄鳝,新棘虫的感染率高达65.6%,感染强度为9.1,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黄鳝的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种寄生虫的性比符合1∶1的比例,但32cm以下的黄鳝体内的雄性棘头虫明显地较多。94%的虫体分布在黄鳝小... 剖检了128尾黄鳝,新棘虫的感染率高达65.6%,感染强度为9.1,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黄鳝的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种寄生虫的性比符合1∶1的比例,但32cm以下的黄鳝体内的雄性棘头虫明显地较多。94%的虫体分布在黄鳝小肠前段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物学 隐藏新棘虫 黄鳝 棘头虫病
下载PDF
人的进化——生物学与文化的诠释
3
作者 干建平 郑忠梅 《科学(中文版)》 1998年第11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进化 分类学 人类 生物学 文化
下载PDF
鳗鲡独孤吸虫种群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方建平 方元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黄鳝感染独孤吸虫是一个随机过程。其感染率为235%,感染强度为31,32cm以下的黄鳝未检出鳗鲡独孤吸虫,32cm以上的黄鳝的感染率随宿主的体长增长而增大,但其感染强度无甚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2~6m... 黄鳝感染独孤吸虫是一个随机过程。其感染率为235%,感染强度为31,32cm以下的黄鳝未检出鳗鲡独孤吸虫,32cm以上的黄鳝的感染率随宿主的体长增长而增大,但其感染强度无甚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2~6mm的虫体组成,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不引起宿主肥满度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 种群生物学 黄鳝 鳗鲡独孤吸虫 种群组成
下载PDF
中国对虾慢性亚硝酸盐和氨中毒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吴中华 刘昌彬 +2 位作者 刘存仁 王金星 张红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采用投喂鲜蛤肉、吸底、换入适量的沙滤水等常规饲养方法,使试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上升,氨浓度也高出洁净海水数倍,从而造成对虾中毒.结果表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和氨使得试验虾肝胰腺、胃、中肠和鳃等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 采用投喂鲜蛤肉、吸底、换入适量的沙滤水等常规饲养方法,使试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上升,氨浓度也高出洁净海水数倍,从而造成对虾中毒.结果表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和氨使得试验虾肝胰腺、胃、中肠和鳃等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从细胞肿胀到空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毒理学 亚硝酸盐 组织病理学 中毒
下载PDF
大型多钩槽绦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建平 刘文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共5页
解剖检查了500尾黄鳝。统计表明:黄鳝感染大型多钩槽绦虫的感染率为76%,感染强度是27,黄鳝感染此种绦虫为一个随机过程。大型多钩槽绦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图式,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0345,p=... 解剖检查了500尾黄鳝。统计表明:黄鳝感染大型多钩槽绦虫的感染率为76%,感染强度是27,黄鳝感染此种绦虫为一个随机过程。大型多钩槽绦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图式,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0345,p=59078,长度在5cm以上的绦虫对宿主的正常生长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大型多钩槽绦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寄生
下载PDF
一种线虫、棘头虫快速透明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建平 方园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2-43,共2页
从70%酒精保存液中取出的线虫、棘头虫标本直接放入高氏洋红中染色,再在乳酸液中透明,结果:虫体透明时间只需3-5min,虫体结构更为清晰。
关键词 动物 实验技术 透明 线虫 棘头虫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方建平 刘文胜 唐为萍 《水利渔业》 1998年第4期20-21,52,共3页
个体较大的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的情况与体长在40cm以下的黄鳝不同,前者是一个随机过程。寄生虫在宿主的小肠内多集丛固着,虫数的86%集中分布在小肠前段。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1964... 个体较大的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的情况与体长在40cm以下的黄鳝不同,前者是一个随机过程。寄生虫在宿主的小肠内多集丛固着,虫数的86%集中分布在小肠前段。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1964,60条以上的新棘虫寄生会明显影响宿主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新棘虫 黄鳝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分布模式
下载PDF
长江丽棘虫种群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方建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19,32,共5页
Total number of 76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caught in Huangzhou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from June to July in 1998 were examined for infection by 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host wa... Total number of 76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caught in Huangzhou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from June to July in 1998 were examined for infection by 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host was 30.3% and the intensity of infection was 60. The infection rate of female ho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but the difference of parasite intensity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host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arasite intensity of the host with body length within 23cm increased notably with increasing of the body length,but the parasite intensity of the host with body length above 23cm decreased rapidly and no 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was found in the host with body length above 31cm. Distribution of 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was clumped in the host population. The 90.3% of the parasite was distributed in first 1/3 intestinal portion of the hos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pattern of the parasite looked like a pyramid. The parasitism did not cause obvious difference of condition factor in the h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丽棘虫 鱼类寄生虫 种群生态 黄颡鱼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中常见杂菌污染的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佳喜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A01期85-86,共2页
食用菌栽培中常见杂菌污染的原因与防治陶佳喜(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436100)近几年,鄂东地区食用菌特别是平菇栽培蓬勃发展,但杂菌也污染严重,一旦发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绝收。为此,笔者根据有关报道,结合本地实际就... 食用菌栽培中常见杂菌污染的原因与防治陶佳喜(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436100)近几年,鄂东地区食用菌特别是平菇栽培蓬勃发展,但杂菌也污染严重,一旦发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绝收。为此,笔者根据有关报道,结合本地实际就其栽培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杂菌污染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菌污染 食用菌栽培 培养料 生料栽培 菌种 农作物秸秆 综合防治方法 平菇 原因与防治 棉籽壳
下载PDF
黄颡异钩棘头虫在长江黄颡鱼中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建平 《水利渔业》 1999年第6期23-24,共2页
仅在体长11-1 ~23-0 cm 的黄颡鱼体内发现寄生有黄颡异钩棘头虫,感染率25 % ,感染强度15 。不同大小宿主的感染强度无明显差异。该虫在黄颡鱼小肠内基本为均匀分布,在黄颡鱼种群中为聚集分布;体长11-1 ~15-... 仅在体长11-1 ~23-0 cm 的黄颡鱼体内发现寄生有黄颡异钩棘头虫,感染率25 % ,感染强度15 。不同大小宿主的感染强度无明显差异。该虫在黄颡鱼小肠内基本为均匀分布,在黄颡鱼种群中为聚集分布;体长11-1 ~1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黄颡异钩棘头虫 寄生 分布 肥满度
下载PDF
香菇菌丝体培养新工艺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3
12
作者 戴必胜 陶佳喜 张颖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24,共2页
0前言香菇[lentinu,edodes]是世界最著名的一种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做为人们的营养品及药用,早已广泛地被利用。目前为止,普通都是利用农作物的秸、木屑等为原料,进行香菇菌丝体培养后再形成子实体,没... 0前言香菇[lentinu,edodes]是世界最著名的一种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做为人们的营养品及药用,早已广泛地被利用。目前为止,普通都是利用农作物的秸、木屑等为原料,进行香菇菌丝体培养后再形成子实体,没有进行附加物(化学药品)的添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丝体 菌丝体 培养 工艺
原文传递
遗传教学中关于性染色体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李训仕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21,共2页
遗传教学中关于性染色体的几个问题李训仕(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436100)性别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性状,与遗传有着直接的联系。自1901年McClung在直翅目昆虫中首次发现性染色体后,就自然地把性别... 遗传教学中关于性染色体的几个问题李训仕(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436100)性别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性状,与遗传有着直接的联系。自1901年McClung在直翅目昆虫中首次发现性染色体后,就自然地把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联系起来。性染色体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教学 性染色体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