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水土保持科技战线上的执着耕耘者——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张攀
1
作者 王靖淑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张攀,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她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作,现任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是中... 张攀,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她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作,现任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是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委拔尖人才、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作 博士研究生 黄河水土保持 拔尖人才 中共党员 科技战线 耕耘者
下载PDF
水利工程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贵勋 李硕硕 +2 位作者 孔令辉 刘书潭 张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116,共6页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及环氧树脂用量对PUA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PUA的拉伸强度随着环氧树脂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加入5%时,PUA拉伸强度为103.0 MPa,材料呈强而脆的特性。环氧树脂加入提升了PUA的拉伸剪切强度,由0.25 MPa增至1.60 MPa。同时,环氧树脂改性PUA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抗冲磨性能,5%环氧树脂改性PUA抗冲磨强度为800 h/(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涂层 黏结 抗冲磨 紫外光固化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流路多目标联合运用方式研究
3
作者 于守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防洪形势明显改善,然而仍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目前河道滩地呈现约6‱的倒比降,加剧了大洪水时的防洪压力。黄河口国家公园清水沟片区在清四控导工程以下无整治工程,规划的科研平台和大量基础设施要求洪水尽量不漫滩。刁口河片区规划的生态补水量为0.55亿m^(3),附近海岸因缺乏泥沙补给处于蚀退状态。刁口河主槽淤积萎缩,滩地开发建设侵占严重,亟待长期过水加强保护。新形势下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为“联合运用、常态过水、平滩分流、双河行洪”。刁口河常年维持一定的过水流量。当清水沟流量达到3500 m^(3)/s时向刁口河分流,大洪水时两条流路作为5000 m^(3)/s流量的泄洪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多目标 流路运用 清水沟流路 刁口河流路
下载PDF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固化黄河泥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钰轲 陈浩 +3 位作者 宋迎宾 王振海 钟燕辉 张蓓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沿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填筑用土需求剧增。黄河泥沙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其在多雨地区的服役性能需要改善,探索一种生态、高效的泥沙加固方法提高其水稳定性十分关键。本文基于酶诱导碳酸钙...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沿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填筑用土需求剧增。黄河泥沙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其在多雨地区的服役性能需要改善,探索一种生态、高效的泥沙加固方法提高其水稳定性十分关键。本文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黄河泥沙的方法,分别开展了常规浸水条件和干湿循环条件下固化黄河泥沙的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浸水后试样的质量损失及强度折损情况,分析了干湿循环对固化后黄河泥沙试样强度软化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EICP技术固化的黄河泥沙试样浸水崩解过程相比原状试样更加缓慢;胶结液浓度1.5 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长期(56 d)浸水后,几乎保持完整,质量损失率仅为6.36%,强度折损率仅为6.21%;10次干湿循环后,不同胶结液浓度处理后的黄河泥沙试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颗粒松散和脱落现象,胶结液浓度1.5 mol/L、灌浆10次的黄河泥沙试样的抗压强度损失仅为9.96%,抗干湿循环能力最强。利用EICP技术可以有效的固化黄河泥沙并提升其水稳定性,这对推进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利用进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EICP 干湿循环 质量损失 强度损失 软化系数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智能预测研究
5
作者 董庆豪 孙龙飞 +1 位作者 王远见 赵万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探究河道悬沙和床沙粒径分布有助于分析河道泥沙整体淤积情况,并反馈指导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为系统掌握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的分布规律,收集整理黄河下游河道花园口等6个断面的水沙系列数据,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变量筛选,... 探究河道悬沙和床沙粒径分布有助于分析河道泥沙整体淤积情况,并反馈指导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为系统掌握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的分布规律,收集整理黄河下游河道花园口等6个断面的水沙系列数据,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变量筛选,并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粒径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变量筛选算法能够有效提取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不同断面泥沙粒径预测时,在测试集上整体表现较好,各断面优选模型预测悬沙粒径的决定系数R2均在0.64~0.89之间,床沙的均在0.37~0.72之间。同时,采用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一步验证时,悬沙和床沙粒径预测值与实测值R2分别达0.6097和0.4456,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粒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粒径 变量筛选 机器学习 智能预测 黄河下游河道
下载PDF
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模型构建及应用
6
作者 李洁玉 李航 +1 位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718,共11页
为促进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多维功能协同发挥,提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总体架构。基于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构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水来沙与工程组合情景下黄河水沙调控目标函数与约束... 为促进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多维功能协同发挥,提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总体架构。基于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构建黄河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水来沙与工程组合情景下黄河水沙调控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灵活选择及权重系数适应性调整。以黄河中游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群为例,开展丰平枯典型年水沙优化调控。结果表明:排沙与发电目标间存在强竞争关系,生态和发电目标间存在弱竞争关系;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最高的方案均能达到各目标优质协调,并倾向于发挥更大发电效益。模型应用结果启发管理者在实际调度中适当提升发电量,并在枯水年注意增加生态供水。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水沙多目标优化调控实践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控 多目标协同 联合优化调度 耦合协调 水库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引汉济渭与黄河水权置换的管理制度研究
7
作者 黄建水 殷会娟 《中国水利》 2013年第22期19-20,共2页
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该区域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当地水资源缺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突出,缺水已成燃眉之急。按照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今后几年陕北地区的... 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该区域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当地水资源缺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突出,缺水已成燃眉之急。按照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今后几年陕北地区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将会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也将有较大提高,该地区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在当地水资源总量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解决该地区发展用水问题,已成为陕西省乃至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水权置换 管理制度
下载PDF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世民 赵何晶 夏厚杨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黄河文化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存在学科融合不足、联动机制不全、资源利用率不高、国际传播不够等问题,从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阐释、时代价值挖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体系架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保护传承弘扬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国际传播
下载PDF
黄河冰花冰晶体结构及内部气泡分析
9
作者 王娟 王少锋 +2 位作者 邓宇 张宝森 李志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 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体的平均等效直径范围为1.48~5.85 mm,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面内,冰晶体粒径差别明显,微小晶粒占比较大;冰花冰主要由0.1~7.0 mm的晶粒组成,直径为0.1~1.0 mm的微小晶粒占比为47.54%;冰花冰气泡平均等效直径在0.3~0.7 mm之间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气泡含量在1.90%~6.76%波动,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花冰 冰晶体 气泡含量 细观结构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河段滞沙能力分析
10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张武欣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47,共9页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口以上河段可作为泥沙天然反调节“库”概念,结合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采用水力计算方法,计算了花园口以上河段的河槽排洪能力及不同河槽规模条件下河槽允许滞沙量,提出了反调“库”滞沙能力,可为小浪底水库排沙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对维持小浪底水库有效库容、弥补后续清水河床沙源不足、改善黄河下游河槽冲淤不均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河槽动态库容 滞沙能力 泥沙反调节库 水沙调控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水利大模型的建设思路、构建框架与应用场景初探
11
作者 钱峰 成建国 +4 位作者 夏润亮 丁昱凯 谢文君 陆佳民 李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9期9-19,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重要路径,模型和知识是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重要路径,模型和知识是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针对水利业务需求融合大模型、水利专业模型和知识而形成“水利大模型”,是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阐述了水利大模型的概念和构建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构建的思路与总体框架,分析了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行业应用场景。研究成果可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水利行业落地提供引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水利大模型 水利知识平台 知识引擎 智能决策
下载PDF
基于SWOT模型的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殷会娟 张文鸽 王生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分析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构建了包含14个变量指标的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发展趋势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 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分析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构建了包含14个变量指标的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发展趋势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EFE和IFE矩阵分析法对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全面分析了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目前所处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及挑战(T),确定了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的发展战略。结果表明:黄河用水权交易机遇多于挑战,且机会优势较为明显;优势高于劣势,但劣势对黄河用水权交易的影响还比较大。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现状总体处于SO增长性战略,需要利用目前所处的良好的外部机遇,最大限度激发内部优势。最后,提出了拓宽可交易水权范围、创新水权交易激励机制、探索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完善水权交易监管机制等推进用水权交易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未来用水权交易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交易 黄河流域 SWOT分析 EFE矩阵 IFE矩阵
下载PDF
黄河口泥沙的治理实践与评价
13
作者 王开荣 王崇浩 +2 位作者 杜小康 王广州 张佳贝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基于1855年以来黄河口的来沙量及其不同时期河口泥沙的输移分布特征,从入海流路、防洪安全、下游河道淤积和航道建设等4个方面对黄河口泥沙的灾害效应进行了论证分析。在总结黄河口泥沙治理历史的基础上,从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河口... 基于1855年以来黄河口的来沙量及其不同时期河口泥沙的输移分布特征,从入海流路、防洪安全、下游河道淤积和航道建设等4个方面对黄河口泥沙的灾害效应进行了论证分析。在总结黄河口泥沙治理历史的基础上,从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河口河段泄洪排沙能力、减少河口来沙等3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口所采取的泥沙处理对策进行了概括总结。结合国内外相关典型河口泥沙的治理经验和发展态势,从水沙关系调控、入海流路格局优化、利用海洋动力输沙和泥沙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黄河口泥沙的治理方向和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泥沙控制 效应评价 治理策略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丹 夏润亮 +1 位作者 李涛 刘启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水文泥沙、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分散、多源、异构、语义不一等问题,采用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思想、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将流域相关数据有机集成起来,构建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 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水文泥沙、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分散、多源、异构、语义不一等问题,采用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思想、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将流域相关数据有机集成起来,构建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与分析层、数据共享层、数据应用层4个层级,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支持决策信息的快速获取与综合集成;通过建立逻辑模型,可以分析水沙调度方案和数据信息的关系;通过ETL可以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将多源、异构的水沙数据有效地抽取、转换、集成到数据仓库中。基于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依据不同的业务场景为黄河水沙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资源,从而实现多业务场景下的功能扩展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水沙变化 关键技术 模型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涵闸引水能力变化原因分析
15
作者 李自明 卞艳丽 白昀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河道断面实测数据,分析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变化、河槽冲刷、引黄渠道淤积变化等因素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6年黄河来水300~900 m^(3)/s时,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实际引水能力仅为设计引水能力的13.63%~39.43%,引黄涵闸引水能力明显下降;2)相较2000年,2016年的引黄涵闸设计值对应黄河流量的水位,高村以上河段下降了2.95~3.35 m,高村以下河段下降了1.55~2.95 m;3)从河段河床平均冲刷厚度看,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高村—孙口、孙口—艾山、艾山—泺口、泺口—利津河段的冲刷厚度分别为3.88、3.06、1.84、1.88、1.88、2.02 m,河槽连续冲刷导致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河南和山东段引黄涵闸正常引水;4)涵闸前后引、输水渠道淤积会导致引黄涵闸引水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涵闸 引水能力 引水水位 河槽冲刷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和短缺地区的判定与动态管理
16
作者 牛存稳 党素珍 +1 位作者 孙响铃 郝春沣 《中国水利》 2024年第9期39-44,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而能源富集,工业用水需求强劲,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现对水资源超载地区、短缺地区的动态管理,至关重要。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定义和内涵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水资...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而能源富集,工业用水需求强劲,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现对水资源超载地区、短缺地区的动态管理,至关重要。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定义和内涵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水资源超载地区和短缺地区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对黄河流域九省(自治区)进行了综合研判,并从水资源刚性约束、水资源监测和管控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动态管理的关键措施,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水安全保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超载地区 短缺地区 水资源动态管理
下载PDF
黄河和永定河治与管的异同及战略思考
17
作者 江恩慧 张向萍 +3 位作者 曹永涛 李军华 屈博 郝林钢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黄河和永定河自然禀赋相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战略实施中地位重要,在治理中存在相通之处。系统阐述了黄河、永定河自然禀赋的相似和差异,分析了二者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对标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成效,提出了... 黄河和永定河自然禀赋相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战略实施中地位重要,在治理中存在相通之处。系统阐述了黄河、永定河自然禀赋的相似和差异,分析了二者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对标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成效,提出了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的战略思考,以期为促进黄河和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永定河 治理管理 战略思考
下载PDF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 面向重大国家战略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推介
18
作者 肖培青 焦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I0001-I0004,共4页
一、实验室简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2月由水利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原名“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1月经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 一、实验室简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2月由水利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原名“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1月经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后正式更名为“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肖培青正高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崔鹏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土高原 实验室简介 水土流失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 实验室主任
下载PDF
以加速治黄科技创新发展黄河保护治理新质生产力
19
作者 余欣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水利科技创新将为江河保护治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简要追溯了“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过程与科学内涵,论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表现特征,提出了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三大主要抓手,...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水利科技创新将为江河保护治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简要追溯了“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过程与科学内涵,论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表现特征,提出了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三大主要抓手,即高质量标准体系、高水平技术体系、高效能管理体系。结合目前治黄事业中面临的科技挑战,聚焦治黄科技创新的六大学科集群,加快创新步伐,发展黄河保护治理新质生产力,引领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黄河保护治理
下载PDF
水利建设事中事后监管框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国卿 刘磊 陈冰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4期1-4,8,共5页
随着“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逐步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以水利建设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历史变革、政策背景和关键节点,明确了改革进程。通过分析监管目标、原则... 随着“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逐步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以水利建设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历史变革、政策背景和关键节点,明确了改革进程。通过分析监管目标、原则、体制和制度,遵循“构建标准体系的一般方法”,提出了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框架与标准体系。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水利建设市场营商环境、推动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建设市场 事中事后监管 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