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牛海鹏 赵晓鸣 +2 位作者 肖东洋 安冉 刘萌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3-236,共14页
科学测度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对于量化和表征耕地隐性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构建土地利用绿色转型调控路径、揭示人地关系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20年时间序列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 科学测度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对于量化和表征耕地隐性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构建土地利用绿色转型调控路径、揭示人地关系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20年时间序列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耕地的生产、社会、生态以及文化功能4个维度系统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Land system Function Trade-off Degree,LFTD)模型,测算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多功能指数,解析耕地多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时序演化特征,以此揭示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的生产、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均呈增长态势,且生产与文化功能增长较为突出。2)按照功能层次性,将1990-2020年间耕地多功能的变化划分为6个阶段。在1990-2010年的前四个阶段中以生产与生态功能为主,在2010-2020年的后两个阶段中以生产与文化功能为主,并且功能间作用关系较为复杂。3)1990-2020年间,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呈现“权衡为主导-权衡协同持平-权衡为主导”的演化特征,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功能于2010年后呈现显著转型特征。4)耕地转型影响因素关联性随时间变化而不同。1990-2020年影响因素关联性变化显示:城镇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总产量、第三产业占比是显著影响因素。耕地隐性形态变化可深层次显化耕地利用转型,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多功能 权衡/协同 隐性形态 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干旱内流区生态质量评价--以阴山北麓塔布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浩斌 王婉 +2 位作者 宋妤婧 苗林光 马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43,共21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SI)和盐度(SI-T)五个指标,提出适应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mRSEI模型,对1986—2022年间塔布河流域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Theil-Sen(T-S)分析联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探究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引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RA5)的气象数据,在逐像元层面探讨了气候因素与mRSEI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相较于RSEI而言,mRSEI能更好集成各生态分量包含的信息,且模型更加稳定可靠;(2)mRSEI受到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盐度指标(SI-T),相关系数均值为-0.922,其影响力大于干度、热度指标,表明引入盐度指标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时序内mRSEI介于0.179—0.423,生态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lope=-0.0014,P<0.05);(4)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塔布河流域84.37%的区域生态质量未发生变化,另外15.63%中,生态质量退化面积占比远高于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研究区生态质量总体呈退化趋势。(5)气候因素与mRSEI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mRSEI呈正相关(r=0.411—0.807),年均气温与mRSEI呈负相关(r=-0.824—-0.398);时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研究区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6)人文因素虽然会对塔布河流域生态质量产生扰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基于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能够科学监测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空间分布、准确把握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遥感生态指数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趋势分析 气候因素 塔布河流域
下载PDF
淮河流域城市扩张对耕地流失的影响
3
作者 郑金婵 田静 +3 位作者 杨永菊 刘亮 王兵 乔旭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8,165,共8页
以淮河流域8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区,基于30 m×30 m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量化城市扩张和耕地流失的幅度、速度、模式和动态,探讨不同规模城市扩张对耕地流失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90—2021年研究区城市面积扩张了84.32%,扩张速率先... 以淮河流域8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区,基于30 m×30 m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量化城市扩张和耕地流失的幅度、速度、模式和动态,探讨不同规模城市扩张对耕地流失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90—2021年研究区城市面积扩张了84.32%,扩张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耕地流失了8.68%,流失速率先减小后增加。耕地大幅度转变为城市用地,占新增城市用地的98.97%,占总损失耕地的83.62%,耕地持续碎片化。城市扩张对耕地流失的依赖度下降、贡献度上升。特大城市耕地流失峰值比大城市出现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耕地流失 标准差椭圆 景观指数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SR-cut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边缘检测分割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泽楠 牛海鹏 +2 位作者 黄亮 王枭轩 刘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162,共9页
针对R-cut(Ratio cut)边缘检测分割模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时存在过分割和模糊边缘敏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R-cut(Multi-scale ratio cut,MSR-cut)的遥感影像边缘检测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形态重建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影像过分割... 针对R-cut(Ratio cut)边缘检测分割模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时存在过分割和模糊边缘敏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R-cut(Multi-scale ratio cut,MSR-cut)的遥感影像边缘检测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形态重建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影像过分割,形成多个超像素区域;然后计算并提取影像各个区域的纹理特征信息熵值、光谱特征与邻域均值差分归一化值,分别进行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有效衡量;并构建评价函数获取最优分割尺度,对这些超像素区域进行初步合并,得到影像的粗分割结果;最后结合各地物的边界权重信息,从全局角度用R-cut的方法对粗分割结果进一步合并,完成对影像的精细分割,生成最终的分割结果。实验选取5个不同场景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本文方法与传统R-cut边缘检测分割、Spectral-Rcut边缘检测分割和Textured-Rcut边缘检测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MSR-cut边缘检测分割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割精度,增强噪声鲁棒性,可取得较好的分割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 边缘检测分割 多尺度R-cut
下载PDF
气候和采矿活动对荒漠化草原露天矿区植被的影响
5
作者 王市委 张浩斌 +1 位作者 郭文兵 马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1935,共15页
研究露天矿采矿坑与排土场的植被破坏及复垦状况,可为矿区植被损伤诊断、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评估提供生态学依据。基于Sentinel-2数据计算非红边植被指数(NDVI、EVI)和红边植被指数(RENDVI、MSR_RE、CIre、TCARI)为生态修复评价指标... 研究露天矿采矿坑与排土场的植被破坏及复垦状况,可为矿区植被损伤诊断、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评估提供生态学依据。基于Sentinel-2数据计算非红边植被指数(NDVI、EVI)和红边植被指数(RENDVI、MSR_RE、CIre、TCARI)为生态修复评价指标;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2018—2021年采矿活动和气候变化对5个露天矿(乌兰哈达露天矿、经纬露天矿、武家塔露天矿、狼窝渠露天矿和鸿盛源露天矿)植被长势的影响,获取矿区采矿坑、排土场和缓冲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鸿盛源露天矿采矿坑植被受损程度最严重(拟合斜率k=-0.2996),但其排土场人工修复效果最好(拟合斜率k=0.1364)。(2)对比5个露天煤矿5 km缓冲区,发现逐像元RENDVI变化趋势均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均占50%以上。(3)在荒漠化草原地区,植被NDVI变化受降水的影响小于气温。露天开采会加剧荒漠化草原植被的退化,排土场的人工修复对改善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草原 神东矿区 露天开采 排土场 植被指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城镇扩张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永菊 乔旭宁 +3 位作者 郭静 马腾 张合兵 牛海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3,共7页
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河南省分为中原城市群地区、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黄淮地区4类区域,以MODIS17A3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测算不同类型区域城镇扩张程度、空间形态及其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分析城镇扩张... 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河南省分为中原城市群地区、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黄淮地区4类区域,以MODIS17A3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测算不同类型区域城镇扩张程度、空间形态及其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分析城镇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镇扩张速度快,空间差异明显。2000—2019年城镇扩张水平指数增长了142.65%,空间上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地区、豫北地区、黄淮地区、豫西南地区。伴随城镇快速扩张,紧凑度不断下降。(2)2000—2019年河南省年均净初级生产力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黄淮地区净初级生产力值最高,豫西南地区次之,中原城市群地区和豫北地区最低。净初级生产力显著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地区和豫北地区。(3)城镇扩张的生态效应明显,城镇扩张水平与净初级生产力呈负相关,紧凑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呈正相关。位于重点开发区的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扩张对净初级生产力影响最大,位于限制开发区的黄淮地区和豫西南地区城镇扩张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较小。(4)基于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制定出城镇扩张与生态保护的方案,为新时期高质量城镇化和生态系统定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张 净初级生产力 紧凑度 夜间灯光数据 主体功能区 河南省
下载PDF
中国“平原-山地”地形过渡带NDVI时空变异与气候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马超 崔珍珍 +1 位作者 李婷婷 彭杨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41-2157,共17页
研究地形过渡带植被的地形效应,边缘效应,及其对纬度、气候变化的响应,将为我国山地生态格局和资源禀赋的深层认知提供地学参考。利用1982—2015年第三代全球库存建模和制图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GIMMS NDVI3g v1)和年均气温、降水... 研究地形过渡带植被的地形效应,边缘效应,及其对纬度、气候变化的响应,将为我国山地生态格局和资源禀赋的深层认知提供地学参考。利用1982—2015年第三代全球库存建模和制图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GIMMS NDVI3g v1)和年均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分别进行最大值合成、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中国近南北走向的“平原-山地”地形过渡带(简称“地形过渡带”)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地形过渡带”跨越一年三熟的低纬度地区,到一年两熟的中纬度地区,再到一年一熟的高纬度地区的周期性植被物候特征区;(2)34年间,年际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植被改善区域占58.84%;年内分析表明“地形过渡带”植被生长期(LOS)变化率-3.16 d/纬度;(3)34年间“地形过渡带”的年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每10年上升速率为0.098—0.386℃之间;年均降水呈现减少趋势,每10年下降速率为8.29—31.82 mm;(4)34年间NDVI变异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低波动变化和相对较低波动变化的面积占比达95.52%,说明研究区植被呈稳中向好趋势;(5)NDVI与年均气温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弱,表明南方植被对气温变化敏感;NDVI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北方植被对降水变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过渡带 第三代全球库存建模和制图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3g v1) 地形效应 边缘效应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变异分析
下载PDF
中国重点城市NO_(2)排放规律与驱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项晓铭 崔珍珍 +2 位作者 张浩 刘培 马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45,共16页
大气成分遥感是监测临近空间全球变化、保障生存空间永续发展的重要手段。NO_(2)被视为描述人类活动强度的直接指标。掌握中国NO_(2)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区域大气污染精细管控和空气质量精准预报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S-5P卫星TROPOMI... 大气成分遥感是监测临近空间全球变化、保障生存空间永续发展的重要手段。NO_(2)被视为描述人类活动强度的直接指标。掌握中国NO_(2)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区域大气污染精细管控和空气质量精准预报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S-5P卫星TROPOMI传感器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校正数据,并结合地面站点NO_(2)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划分了中国重点城市NO_(2)排放类型,分析了城市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年变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TROPOMI NO_(2)对流层柱浓度数据与地面站点实测NO_(2)浓度显著相关,利用TROPOMI NO_(2)柱浓度数据进行城市排放研究可行;(2)基于聚类分析及机关性分析,结合中国气候带分布将重点城市划分为12个NO_(2)排放类型;(3)31个重点城市中有25个季节排序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NO_(2)柱浓度在11月-次年1月达到年最大值,大气污染以冬半年为主;(4)重点城市对流层NO_(2)柱浓度分布与气候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及常住人口数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城市GDP和常住人口数与NO_(2)排放水平有部分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MI NO_(2)柱浓度 站点NO_(2)浓度 城市排放类型 大气污染痕量气体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道路建设和居民地扩张对生境破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杉杉 马超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的陆表景观破碎与植被损失,可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8年Google Earth和Landsat OLI光学遥感影像,采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描... 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的陆表景观破碎与植被损失,可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8年Google Earth和Landsat OLI光学遥感影像,采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道路和居民地建设导致的紫金山地区景观破碎化和植被指数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沟谷底部坡度低于8°,与两侧坡度相差较大,景观被沟谷切割,直接侵蚀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19%;(2)2018年紫金山地区道路密度达0.70 km·km^(-2),交通便利的同时,刺激了周边居民地的扩张,导致4.01%的区域被道路和居民地直接压占;(3)区内64.87%的面积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道路和居民地将景观切割为249个斑块,景观破碎化程度极高,仅有10.44%的斑块适合作为中小型野生动物栖息地;(4)2018年紫金山地区18.09%植被NDVI受沟谷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差异性显著。紫金山地区地表景观主要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植被NDVI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地区 道路网络 道路缓冲区 居民地缓冲区 景观破碎化 植被损失
下载PDF
一种TROPOMI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校正方法
10
作者 项晓铭 崔珍珍 +1 位作者 刘培 马超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数据质量是定量遥感研究的基础。最新型的大气环境卫星“哨兵-5P”搭载了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MI),目前TROPOMI的对流层NO_(2)数据尚缺乏有效校正方法。针对此问题,以中国大陆NO_(2)数据为例提出一种... 数据质量是定量遥感研究的基础。最新型的大气环境卫星“哨兵-5P”搭载了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MI),目前TROPOMI的对流层NO_(2)数据尚缺乏有效校正方法。针对此问题,以中国大陆NO_(2)数据为例提出一种校正方法。首先,利用数据质量值(qa_value)对数据进行检索过滤;其次,采用基于伪不变特征值(pseudo-invariant features,PIF)的相对辐射校正、最大值合成(maximum value composites,MVC)去云以及箱型图法(boxplot method,BPM)过滤处理异常值;最后,将校正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校正,“星-地”数据的相关性普遍提高,Pearson相关性提高了11%~70%,37.5%的样本显著性水平由P<0.05提高到P<0.01。该校正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流层NO_(2)数据的可靠性,可为大气NO_(2)定量遥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MI qa-value 相对辐射校正 最大值合成 箱型图过滤器 地面站点数据
下载PDF
宁夏西海固九县区遥感生态质量变化及驱动分析
11
作者 王婉 张浩斌 +1 位作者 宋妤婧 马超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25,共20页
针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生态政策成效评价问题,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有利于精准评估。该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构建西海固9县区1986—2021年遥感生态指数RSEI,获得了西海固9县区遥感生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气候数据、土地利... 针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生态政策成效评价问题,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有利于精准评估。该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构建西海固9县区1986—2021年遥感生态指数RSEI,获得了西海固9县区遥感生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分析解析了RSEI变化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中部干旱带RSEI呈退化趋势,气候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南部山区生态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移民具有统计学影响特征。1990—2020年,研究区草地面积减少,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相应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仅占5%,不具主导作用。相关成果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西海固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移民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原文传递
郑州都市圈不同等级城镇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乔旭宁 石漪澜 +2 位作者 郭静 杨永菊 张合兵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13-1931,共19页
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本文以郑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镇扩张模型表征城镇扩张时空特征,采用农产品供给、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地表径流、森林娱乐指数等指标量... 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本文以郑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镇扩张模型表征城镇扩张时空特征,采用农产品供给、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地表径流、森林娱乐指数等指标量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不同等级城镇扩张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探究郑州都市圈城镇扩张进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郑州都市圈城镇扩张指数由2000年的1482.49增长至2015年的2590.91,增幅75.24%,地级市中心城区城镇扩张指数较高,而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县城城镇开发指数较小但有扩大趋势。②2000—2015年郑州都市圈年均NPP值由242.45 gC/m^(2)增长至2015年的303.43 gC/m^(2),增幅25.15%,但中心城区呈下降趋势;地表径流量呈递减趋势,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变化范围为570.31~808.73 mm,年均径流量减少14.9 mm/a,而中心城区有所增加;农产品供给量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区递减趋势明显;森林娱乐指数呈增长趋势,其分布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③城镇扩张与农产品供给、NPP等服务呈负相关关系,与森林娱乐服务呈正相关关系;在中心城区城镇扩张与地表径流呈弱正相关关系。(特)大城市扩张对NPP、农产品供给服务影响大,中等城市扩张对森林娱乐服务影响显著,小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中国都市圈绿色城镇化道路、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张 生态系统服务 相关关系 夜间灯光 郑州都市圈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和边缘交错区NDVI演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超 李晓婷 +2 位作者 项晓铭 刘玮玮 李婷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21,共18页
【目的】因研究区、研究数据、研究时段选择不同,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演变认识存在学术分歧。沙地腹地和边缘交错区的植被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待厘清。【方法】本文设置戈壁风蚀荒漠区为背景区,将沙地及周边区域分为沙地核心区... 【目的】因研究区、研究数据、研究时段选择不同,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演变认识存在学术分歧。沙地腹地和边缘交错区的植被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待厘清。【方法】本文设置戈壁风蚀荒漠区为背景区,将沙地及周边区域分为沙地核心区和4种过渡类型区,基于长时序GIMMS NDVI3g v1.0(1982—2015年)数据集,结合气候、灯光、人口和畜牧业数据,分析了核心区及生态交错区植被物候、NDVI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1)沙地植被物候存在地带性差异:植被返青期(SOS)由东向西推迟,枯黄期(EOS)由西向东推迟,生长期(LOS)介于158~196 a之间,区内地带性差异达到38 d。(2)沙地植被增长率具有空间差异性:浑善达克沙地NDVI整体以0.00021/10 a的速率增加但不显著,各区NDVI增长速率有差异,最低增速与最高增速相差17倍。浑善达克沙地有向西、向南扩张,向东、向北收缩趋势。(3)沙地气候呈暖干化趋势:34年来气温以0.3℃/10 a的速率波动上升,降水以-14.0 mm/10 a的速率波动下降,各区植被对气温的敏感性高于降水。(4)沙地植被变异系数具有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波动较低,90年代相对稳定,21世纪前15年正向变异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的东部边界变异系数小,而裸地较多、植被单一的西部、北部边界,变异系数大。(5)沙地植被响应人类活动不显著:NDVI与单位人口密度、灯光亮度不相关,与单位绵羊密度及总食草牲畜密度局部相关,NDVI与人类活动总体不显著相关。【结论】34年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及其生态交错区积极响应气候波动,NDVI虽在21世纪有所改善,但也仅仅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区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变异系数 人类活动 浑善达克沙地
原文传递
中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过渡带山前植被物候时空变化探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婷婷 郭增长 马超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00-3020,共21页
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 3g V1.0数据、3小时温度、逐日降水和日太阳辐射数据集、数字高程模型、中国植被区划数据及实测物候验证数据,利用季节性植被物候提取法、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 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 3g V1.0数据、3小时温度、逐日降水和日太阳辐射数据集、数字高程模型、中国植被区划数据及实测物候验证数据,利用季节性植被物候提取法、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过渡带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植被物候对海拔、经纬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4 a间过渡带山前植被物候时空变化显著。时间上,植被物候呈返青期(Start Of Season,SOS)提前(-0.3187 d/a,p<0.01)、枯黄期(End Of Season,EOS)推迟(0.1171 d/a,p>0.1)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延长(0.4358 d/a,p<0.01)趋势;空间上,按SOS像元的86.24%提前、EOS像元的69.66%推迟和LOS像元的84.42%延长分布。(2)34 a间过渡带山前植被物候地带性特征明显。垂直地带性方面,在中低纬度地区的物候始末期受以400 m等高线为界的海拔梯度影响,由平原到山地产生SOS平均提前8d,EOS提前25~36 d的分段式变化;水平地带性方面,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植被物候以35°N(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43.5°N(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与温带草原区的分界)为转折点,由南向北SOS以-0.78 d/°、4.89 d/°和-1.56 d/°分段变化,EOS以-3.96 d/°、-1.85 d/°和0.89 d/°分段变化。(3)34 a间过渡带植被物候受气象因素驱动。对于植被返青期,气温对中纬度地区SOS的影响最大,降水的贡献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大,太阳辐射在中纬度地区的贡献力大于低纬度地区;对于植被枯黄期,中纬度地区对EOS的多因素贡献力为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对草原区无贡献力),低纬度地区贡献力排序与之相反;本研究对宏观地理带中不同植被区划的物候变化认知有学术意义,也为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共同影响的植被物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过渡带 过渡性地理空间 植被物候 GIMMS NDVI 太阳辐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