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联合ADC值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珍 邱晓明 +4 位作者 徐潇 罗莉 卢玢 姜兰 王弘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85-591,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渗透性参数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肺部CT增强检查、常规MRI扫描、DWI...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渗透性参数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肺部CT增强检查、常规MRI扫描、DWI成像及DCE-MRI扫描的患者共49例(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20例),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通过MRI后处理工作站计算病灶的ADC值,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软件Omni-Kinetics计算病灶的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等。结果 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93.9%;CT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85.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75.5%,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性与C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联合ADC值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高于CT,而且真正实现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MSCT扫描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邱晓明 王珍 +5 位作者 肖友梅 王松 饶德利 卢玢 王弘 余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270 mgI/ml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MSCT扫描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肝胆病变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欧乃派克350对比剂(碘浓度350 mgI/ml)、管电... 目的探讨使用270 mgI/ml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MSCT扫描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肝胆病变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欧乃派克350对比剂(碘浓度350 mgI/ml)、管电压120 kV;双低组30例使用威视派克270对比剂(碘浓度270mgI/ml)、管电压100 kV。在CT后处理工作站分析两组病例腹主动脉、腹腔干、肝动脉、门静脉主干及肝实质的增强效果及血管显示情况,并统计各组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低组患者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动脉期CT值及增强三期肝实质CT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与对照组在肝动脉、门静脉目测图像对比效果评价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辐射剂量方面双低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中发热等不适感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MSCT扫描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肝脏血管成像图像,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CT血管造影 对比剂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付雨菲 王弘 +2 位作者 邱晓明 尹建军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Flash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以10 ke V为间隔重组16组单能量图像。通过比较混合组和各ke V组图像的客观... 目的探讨Flash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以10 ke V为间隔重组16组单能量图像。通过比较混合组和各ke V组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法),寻找单能谱去金属伪影最佳的ke V。结果 AI在120 ke V时达最小,CNR在90 ke V时最大,120 ke V之后的单能谱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利用单能谱软件获得最佳单能量成像条件为90~120 ke V,其图像均能满足诊断。结论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细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伪影 双能 单能谱
原文传递
胰腺体尾部神经鞘瘤一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邱晓明 王珍 +1 位作者 文斐 王弘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2-712,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8cm×8cm左右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EA、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CT平扫... 患者,女,55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8cm×8cm左右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EA、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CT平扫示胰体尾部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影(图1),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肿瘤血管主要发自脾动脉(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体尾部 神经鞘瘤 上腹部肿块 血清肿瘤标志物 血尿淀粉酶 实验室检查 CA125 甲胎蛋白
原文传递
腹盆腔内多发异位脾组织植入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珍 王弘 +2 位作者 汤守元 文斐 邱晓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9-559,共1页
患者男,46岁.半月前因输尿管结石行CT检查时发现盆腔占位.既往史为30年前因脾破裂行手术切除.CT显示,盆腔内直肠左前方见团块状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左侧腹膜、盆壁、降结肠、乙状结肠另见多发明显强化小结节.MRI显示... 患者男,46岁.半月前因输尿管结石行CT检查时发现盆腔占位.既往史为30年前因脾破裂行手术切除.CT显示,盆腔内直肠左前方见团块状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左侧腹膜、盆壁、降结肠、乙状结肠另见多发明显强化小结节.MRI显示,乙状结肠起始处肠壁、直肠腹膜返折处偏左侧分别见结节状、団块状信号(图2),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均呈高信号(图3),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上为低信号、ADC值为0.6×10-3.术中直肠腹膜返折处见一大小约4 cm质硬肿物、肿块与直肠壁粘连,乙状结肠壁、盆腔左侧壁分别见一大小约1.0cm、0.5cm肿块,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诊断:异位脾脏组织(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返折处 盆腔内 脾组织植入 多发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术后病理诊断 乙状结肠
原文传递
减轻后颅窝伪影的后处理方案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付雨菲 王弘 +2 位作者 邱晓明 尹建军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评价多种后处理方式在减轻后颅窝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需行头颅CT平扫并且后颅窝有伪影的成人患者40例,分别采用不同后处理方式减轻后颅窝伪影。A组卷积核D30,B组卷积核D24,C组卷积核D34,D组为A组行SAFIRE 3级重建后图像Q3,... 目的评价多种后处理方式在减轻后颅窝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需行头颅CT平扫并且后颅窝有伪影的成人患者40例,分别采用不同后处理方式减轻后颅窝伪影。A组卷积核D30,B组卷积核D24,C组卷积核D34,D组为A组行SAFIRE 3级重建后图像Q3,E组为A组行单能谱软件处理后的16组图像,F组为D组行单能谱软件处理后的16组图像。分别评价A^D组及E、F组中16个亚组图像的后颅窝伪影,并对各感兴趣区域进行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后颅窝伪影分析。结果六组三个部位的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组80ke V时最小,SNR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F组80ke V时最大。结论单纯卷积核D24图像最佳;D30经SAFIRE 3级重建后的图像,减轻伪影效果较好;D30图像经SAFIRE 3级和单能谱软件再处理后的图像,减轻伪影效果更佳。推荐临床使用D30经SAFIRE 3级重建后的图像,因其简单、方便操作效果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 双能量 后颅窝 伪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