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3年第10期31-32,3,共2页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接诊泌尿系结石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采用钦激光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体外冲击波碎...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接诊泌尿系结石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采用钦激光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比较对照两组的一次碎石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中,一次性碎石成功的患者有48例,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中,一次性碎石成功的患者有34例,成功率为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可靠,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探析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潘炜 程帆 +5 位作者 陈亮 刘俊 梅璘 王娟 高秀芳 余伟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侧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9例,其中79例行RLU治疗,50例行MPCNL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1周结...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侧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9例,其中79例行RLU治疗,50例行MPCNL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RLU组平均手术时间(37.43±22.63) min,术后发热5例,结石清除率100%(79/79),M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48.52±17.51)min,术后发热3例,结石清除率94%(47/50).RLU组平均手术时间较短,结石清除率高于MPCNL(P<0.05);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处理,相比较而言,RLU处理单纯的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下载PDF
钬激光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78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潘炜 姜永光 +3 位作者 罗勇 李明川 刘俊 蔡鹤龄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78例患者资料。结果输尿管上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78例患者资料。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炎性息肉者67例(86%),碎石同时钬激光消融息肉。有输尿管扭曲、狭窄者16例(21%)。一次碎石成功63例,成功率81%。1周内结石排净46例,其余17例4周内结石排净。无输尿管穿孔、撕脱等严重并发症。11例结石冲回肾盂,经EWSL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成功。4例置镜失败,行开放手术治愈。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安全有效,可作为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下载PDF
吻合器切割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炜 段瑞华 +2 位作者 梅力 吴运 李文成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通过吻合器切割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65例疗效观察。方法:本组选择门诊早泄合并包皮过长65例患者同时行包皮环切术、阴茎背神经离断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射精潜伏期、性生活满意度及妻子性生活满意... 目的:通过吻合器切割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65例疗效观察。方法:本组选择门诊早泄合并包皮过长65例患者同时行包皮环切术、阴茎背神经离断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射精潜伏期、性生活满意度及妻子性生活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65例患者术前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和性交满意度分别为(1.45±0.53)min和(19.14±6.55)%,术后平均射精潜伏期和性交满意度分别为(6.47±1.43)min和(39.20±12.4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包皮环切术联合阴茎背神经离断术对原发性早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包皮过长合并早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包皮环切吻合器 阴茎背神经离断术 早泄
下载PDF
替加氟注射液对移行膀胱癌患者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5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替加氟对移行膀胱癌(BTCC)患者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予替加氟及顺铂注射液静滴,检测各组治疗前后HDAC1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DAC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替加氟对移行膀胱癌(BTCC)患者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予替加氟及顺铂注射液静滴,检测各组治疗前后HDAC1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DAC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加氟注射液可通过下调BTCC中HDAC1表达控制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发挥其抗癌作用,临床疗效满意,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氟注射液 顺铂注射液 移行膀胱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下载PDF
微小RNA-494-3p靶向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敏 吴运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998-2003,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494-3p(miR-494-3p)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于2019年1—12月体外培养购自美国ATCC的结直肠上皮细胞NCM460和结直肠癌细胞系T84、LS1034和HCT116,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 目的研究微小RNA-494-3p(miR-494-3p)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于2019年1—12月体外培养购自美国ATCC的结直肠上皮细胞NCM460和结直肠癌细胞系T84、LS1034和HCT116,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miR-494-3p和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GGNBP2)mRNA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GNBP2蛋白表达。将LS1034细胞分为对照(NC)组、miR-494-3p抑制剂(anti-miR-494-3p)组、抑制剂阴性对照(anti-miR-con)组、GGNBP2过表达载体(pcDNA-GGNBP2)组、空载体(pcDNA-con)组、anti-miR-494-3p+GGNBP2小干扰RNA(si-GGNBP2)组和anti-miR-494-3p+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con)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LS1034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494-3p和GGNBP2的调控关系。结果与NCM460细胞相比,结直肠癌细胞T84、LS1034和HCT116中miR-494-3p表达量均显著升高[(1.91±0.11)、(2.23±0.14)、(2.08±0.12)比(1.00±0.04),P<0.001],GGNBP2 m 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0.51±0.08)、(0.38±0.06)、(0.45±0.07)比(1.00±0.11),P<0.001],GGNBP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01)。与anti-miR-con组相比,anti-miR-494-3p组LS1034细胞存活率、迁移数和侵袭数均显著下降[(41.29±3.89)%比(84.36±7.28)%,(132.56±7.56)个比(246.3±10.64)个,(55.64±5.64)个比(145.62±9.56)个,均P<0.001],细胞中Cyclin D1、MMP-2、Vimentin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均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pcDNA-con组相比,pcDNA-GGNBP2组LS1034细胞存活率、迁移数和侵袭数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中Cyclin D1、MMP-2、Vimentin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蛋白表达降低,P<0.001。miR-494-3p靶向负调控GGNBP2的表达。与anti-miR-494-3p+si-con组相比,anti-miR-494-3p+si-GGNBP2组LS1034细胞存活率、迁移数和侵袭数均显著上升,细胞中Cyclin D1、MMP-2和Vimentin蛋白表达均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均P<0.001。结论miR-494-3p通过靶向抑制GGNBP2促进结直肠癌LS1034细胞迁移、侵袭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小RNA-494-3p 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GGNBP2) 侵袭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输尿管镜操作技巧及医源性损伤的临床分析(附372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炜 张毅 +3 位作者 庄红雨 姜永光 李明川 张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医原性损伤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两家医院自2007年1月~2009年8月所行的372例输尿管镜手术,男141例,女231例;年龄15~87岁,中位年龄42岁;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碎石267例;输尿管镜检查术83例;输尿管镜下输...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医原性损伤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两家医院自2007年1月~2009年8月所行的372例输尿管镜手术,男141例,女231例;年龄15~87岁,中位年龄42岁;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碎石267例;输尿管镜检查术83例;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10例;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9例;输尿管镜下拔出双J管3例。结果:发生输尿管损伤有18例(4.8%)。其中,输尿管口严重撕裂2例(11.1%),输尿管穿孔9例(50%),假道形成4例(22.2%),输尿管断裂2例(11.1%),输尿管全层撕脱1例(5.5%)。留置双J管保守治疗13例,开放手术5例。随访3个月~1年,2例轻度肾盂积水,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严格把握输尿管镜手术适应证,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可减少对输尿管医原性损伤,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医原件损伤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炜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8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目的 探讨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占比37.21%(16/43),总有效62.79%(27/43),显著高于对照组16.28% (7/43)、34.88%(15/43)(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并发症发生,但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癌症状评分表(expanded prostate cancer index composite,EPIC)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EPIC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SA以及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PSA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SA水平以及有效提高患者最大尿流率,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刺激性利尿取石通道建立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9
作者 谢青松 朱德浩 +3 位作者 付勇 李靖冬 李文成 潘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和评估刺激性利尿取石通道建立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PCNL手术治疗的2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技术建立取石通道114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和评估刺激性利尿取石通道建立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PCNL手术治疗的2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技术建立取石通道114例(逆行输尿管插管组),采用刺激性利尿技术建立取石通道127例(刺激性利尿组)。比较两组通道建立时间、肾脏出血、肾功能、通道建立失败、集合系统穿孔、结石下移进入输尿管、顺行留置双J管失败等指标。结果:逆行输尿管插管组和刺激性利尿组在通道建立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肌酐(Cr)变化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输尿管插管组有1例向肾盂逆行注水后集合系统声像突然变得模糊,无法辨认肾脏集合系统结构导致穿刺困难,但仍然成功完成穿刺和取石手术。两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取石通道,无穿刺失败及通道丢失等病例;无结石碎片下移进入输尿管中下段而需要改行截石位下输尿管镜处理的病例。结论:刺激性利尿取石通道建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道建立技术,可以代替逆行输尿管插管取石通道建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逆行输尿管插管 刺激性利尿 一步扩张法 肾结石
原文传递
两种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明川 姜永光 +3 位作者 李青 罗勇 王淼 潘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3-657,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中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增生(UNAH)2种亚型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及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因素. 方法 2002-2009年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PHA患者135例.男68例,女67例.平均年龄51(26~79)岁.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中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增生(UNAH)2种亚型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及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因素. 方法 2002-2009年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PHA患者135例.男68例,女67例.平均年龄51(26~79)岁.其中APA 83例,UNAH 52例.135例均符合PHA诊断标准,术前均有高血压症状,术前均行血液激素、生化检查及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和随访证实.135例均行保留肾上腺手术(ASS).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血压的影响. 结果 1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2.5(1~7)年.与术前比较,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降低,降压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血醛固酮、肾素活性、血钾指标明显改善.血压恢复正常51例(37.8%);术后血压仍高84例(62.2%),其中58例降压药物使用剂量减少.年龄>49.5岁、高血压病程>6.5年、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术后持续高血压的风险增加.结论 APA和UNAH患者表现相似,手术效果好,ASS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病家族史是影响术后血压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增生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后腹腔镜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明川 姜永光 +3 位作者 李青 罗勇 彭涛 潘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HA)的应用。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211例(男109例,女102例)PHA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113例,单侧肾上腺增生(UNAH)62例...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HA)的应用。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211例(男109例,女102例)PHA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113例,单侧肾上腺增生(UNAH)6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36例。结果:2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360(119.32±58.65)min,出血量10~200(52.85±49.41)ml,住院天数5~14天,术后随诊1~7(2.50±1.58)年,血压恢复正常73例,血压明显改善83例,55例患者术后仍存在高血压,总改善率为74%。结论:应用后腹腔镜治疗PH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后腹腔镜
原文传递
mini-PCNL与RIRS治疗直径小于2cm肾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炜 蔡鹤龄 +4 位作者 吴运 韩灵骏 方继超 张文 李文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和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对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4例纳入研究,根据接受手...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和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对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4例纳入研究,根据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ini-PCNL组和RIR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Hb下降值、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RIRS组术后Hb下降值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性低于mini-PCNL组(P<0.05),mini-PCNL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发热率显著性低于RIRS组(P<0.05),mini-PCNL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显著性高于RIRS组(P<0.05)。结论:mini-PCNL和RIRS术式均是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手段,2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肾脏解剖和结石分布情况具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炜 段瑞华 +2 位作者 梅力 吴运 李文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治疗方式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1 157例患者病理资料,选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前列腺电切... 目的:总结分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治疗方式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1 157例患者病理资料,选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前列腺电切术后确诊为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1 15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患者20例。TNM分期为T1a期6例,T1b期14例。其中14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选择内分泌治疗,1例选择等待观察。14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短期尿失禁,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控尿;1例发生真性尿失禁,术后6个月仍无法控尿。5例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降至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均随访1~6年,平均4.2年,均未发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虽然增加了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难度,但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原文传递
X-盒结合蛋白1和热休克蛋白靶向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肾癌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炜 蔡鹤龄 吴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与X-盒结合蛋白1(XBP1)共培养制备XBP1-DC疫苗,通过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DC疫苗对GRC2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应用XBP1蛋白与DC共培养制备融合瘤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从肾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与X-盒结合蛋白1(XBP1)共培养制备XBP1-DC疫苗,通过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DC疫苗对GRC2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应用XBP1蛋白与DC共培养制备融合瘤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从肾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经体外培养诱导为DC。以HSP70和XBP1与DC共培养制备HSP70-DC和XBP1-DC融合瘤疫苗。用HSP70-DC和XBP1-DC疫苗分别刺激患者外周血分离的T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所产生的CTL反应。以经HSP70-DC和XBP1-DC刺激形成的CTL作为效应细胞,以正常细胞、GRC2为靶细胞,测不同效靶比(10:1、20:1)下,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PBMC经细胞因子诱导后,CD1a、CD86、CD83、HLA-DR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诱导前表达水平(P<0.05)。与DC组比较,XBP1-DC疫苗致敏后,CTL细胞均释放INF-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SP70-DC疫苗致敏的CTL细胞比较,XBP1-DC释放的INF-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各组CTL细胞对GRC2细胞和RCC细胞的杀伤率均相应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效靶比时,HSP-DC和XBP1-DC免疫的CTL对GRC2和GCC的杀伤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BP1与DC共培养后,能增强DC的抗原呈递能力,增强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从而特异性杀伤肾癌GRC2细胞系,且杀伤作用与HSP70-DC融合瘤疫苗一致,在抗肿瘤杀伤作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X-盒结合蛋白1 热休克蛋白70 融合瘤疫苗 肾癌
原文传递
腹部经皮肾镜治疗一例盆腔异位马蹄肾结石报告
15
作者 蔡鹤龄 潘炜 +4 位作者 程帆 黄重光 韩灵骏 付一鸣 吴运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65-66,共2页
异位肾发生率约为1/1000,其中盆腔异位肾发生率1/2200~1/3000[1]。异位肾常伴其他先天性异常,但是盆腔异位马蹄肾合并肾盂结石于腹部行经皮肾镜手术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2016年7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盆腔异位马蹄肾... 异位肾发生率约为1/1000,其中盆腔异位肾发生率1/2200~1/3000[1]。异位肾常伴其他先天性异常,但是盆腔异位马蹄肾合并肾盂结石于腹部行经皮肾镜手术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2016年7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盆腔异位马蹄肾合并肾结石1例成功,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异位肾 经皮肾镜手术 肾结石 治疗 腹部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先天性异常 肾盂结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