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侗族大歌在校的传承与发展
1
作者 黄卫娟 《电脑乐园》 2021年第6期0159-0159,共1页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音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如广西北部和贵州东南部。它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并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独具特色的生态民俗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音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如广西北部和贵州东南部。它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并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独具特色的生态民俗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侗族大歌在实际传承发展中面临着不利的影响,必须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侗族大歌在校的传承和发展,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文化,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在校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侧面描写的妙处——品读汪曾祺的《昆明的雨》
2
作者 陆福才 《初中生辅导》 2021年第3期9-10,共2页
何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它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不直接去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与之相关联的旁边的事物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所要描绘的事物。这种写作方法叫侧面描写。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这篇文章运用... 何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它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不直接去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与之相关联的旁边的事物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所要描绘的事物。这种写作方法叫侧面描写。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这篇文章运用侧面描写可谓做得非常的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下面我就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句子两个方面来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描写 汪曾祺 写作方法 文学作品 品读 间接描写 学习与借鉴 妙处
原文传递
对照课标 确立目标--七年级下册第12-15课重难点解析
3
作者 姜胜祥 《初中生辅导》 2022年第13期38-41,共4页
同学们,七年级下册第12课到第15课主要讲解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外交以及明朝的统治和外交关系,今天我们通过参照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目标的方法,一同学习这四课的内容。首先,我们要了解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 同学们,七年级下册第12课到第15课主要讲解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外交以及明朝的统治和外交关系,今天我们通过参照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目标的方法,一同学习这四课的内容。首先,我们要了解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到15课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如下:(一)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立目标 课程标准 难点解析 宋元时期 七年级下册 外交关系 都市生活
原文传递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复习指导
4
作者 袁贵 姜胜祥 《初中生辅导》 2021年第1期79-86,共8页
一、单元导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交融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经济社会遭受破坏,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南方地区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 一、单元导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交融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经济社会遭受破坏,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南方地区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从东汉末年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大流动大迁徙,民族杂居普遍;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不断交往、交流与交融,出现民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从东汉末年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大流动大迁徙,民族杂居普遍;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不断交往、交流与交融,出现民族大交融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少数民族 民族杂居 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南移 大迁徙 经济重心 单元导读
原文传递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与复习建议--以黔东南州中考为例
5
作者 姜胜祥 《初中生辅导》 2021年第15期34-42,共9页
中考热点专题,即中考中常考的、出现频率多、几率大的有关历史知识专题。在中考前,如果同学们能抓住关键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并进行有效的复习与训练,对提高同学们中考历史成绩是有帮助的。本文主要结合黔东南州近年中考就有关中考热点专... 中考热点专题,即中考中常考的、出现频率多、几率大的有关历史知识专题。在中考前,如果同学们能抓住关键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并进行有效的复习与训练,对提高同学们中考历史成绩是有帮助的。本文主要结合黔东南州近年中考就有关中考热点专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热点专题 黔东南州 抓住关键 复习建议 出现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