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中叶的马克思:几位南斯拉夫哲学家重释卡尔·马克思的著作
1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61-362,共2页
该著是南斯拉夫实践派重要代表人物加约·彼得洛维奇最具代表性的专著,全书由13篇论文构成,作者将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讨论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批判斯大林主义,作者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本质... 该著是南斯拉夫实践派重要代表人物加约·彼得洛维奇最具代表性的专著,全书由13篇论文构成,作者将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讨论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批判斯大林主义,作者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本质。二战以后南斯拉夫哲学发展的基本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人”,而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基本思想即关于人和异化的理论,这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明显地体现在马克思后期的经济学著作中。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以马克思人的概念为基础,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正面阐发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因而也是全书的重点。作者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而是一种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反思,是对异化的人的批判,从而将创造性、自由、实践、目的、主体、需要等概念与人的概念稳定地关联起来。第三部分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讨论了实践、存在、真理、反映、知识、意义、逻辑和数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经济学著作 南斯拉夫实践派 马克思思想 斯大林主义 彼得洛维奇
原文传递
碎片化的历史哲学
2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64-364,共1页
阿格妮斯·赫勒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该著是其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的一系列历史哲学著作中的一本。在书中,作者放弃了对历史哲学的宏大叙事,而是有意采取一种“碎片化”的、断片的方式进行历史哲学思考。这种思考是... 阿格妮斯·赫勒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该著是其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的一系列历史哲学著作中的一本。在书中,作者放弃了对历史哲学的宏大叙事,而是有意采取一种“碎片化”的、断片的方式进行历史哲学思考。这种思考是在后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现代社会进行的反思,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充分表明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现代化并不是可期的光明,而是人们无法逃离的牢房、终点不明的一列火车。人们必须在现代化的历史想象中生存,这种想象是一场赌博,也是一封寄给未来、收信人不明的信。在这种后现代生存情境中,真理是未完成的。赫勒认为,哲学家在这个年代能做的唯一之事,就是一直猛敲历史性的牢狱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布达佩斯学派 哲学著作 历史感 收信人 赫勒 碎片化 宏大叙事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3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19-519,共1页
8月7~8日在黑河学院召开,由黑龙江大学和黑河学院共同主办,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协办,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来自黑河学院及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8月7~8日在黑河学院召开,由黑龙江大学和黑河学院共同主办,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协办,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来自黑河学院及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学院、辽宁大学、吉林日报社等1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核心价值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公平和正义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外国哲学 浦东干部学院 冯俊 实用主义 中外专家学者 学会理事 陈亚军 刘承
原文传递
思辨的希腊哲学史(一):前智者派哲学
4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36-336,共1页
该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言”部分概述了学习希腊哲学的意义;第1章“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第2章“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开端:米利都自然哲学”;第3章“毕达戈拉斯数的哲学”;第4章“色诺芬尼的理性神论”;第5章“赫拉克利特哲学”;第... 该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言”部分概述了学习希腊哲学的意义;第1章“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第2章“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开端:米利都自然哲学”;第3章“毕达戈拉斯数的哲学”;第4章“色诺芬尼的理性神论”;第5章“赫拉克利特哲学”;第6章“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第7章“芝诺与麦里梭”;第8~9章“爱利亚派之后的诸家自然哲学”。作者运用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对早期希腊哲学的全部重要概念和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作者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的造诣对任何一个合格的哲学学者来说,都绝非仅是必要的学术背景、学术常识之类的东西。哲学史研究就是要把那些自在地一直活着的古圣先贤的思想提到意识面前,使自己获得一种绝对的精神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哲学史研究 米利都 自然哲学 巴门尼德 古圣先贤
原文传递
启蒙的后现代反思
5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37-337,共1页
该著对启蒙、启蒙运动等关键术语进行了词源学和术语学意义上的梳理、考识及自觉区分,并在描述20世纪启蒙学术话语的过程中揭橥了启蒙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此同时,在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学术话语进行厘清的同时,进入标志性的后现代... 该著对启蒙、启蒙运动等关键术语进行了词源学和术语学意义上的梳理、考识及自觉区分,并在描述20世纪启蒙学术话语的过程中揭橥了启蒙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此同时,在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学术话语进行厘清的同时,进入标志性的后现代思想家的问题域及具体文本,深入探讨了利奥塔、德里达、福柯、罗蒂等人的启蒙批判或启蒙反思。在此基础上,创构了后现代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化之间的对话,勾勒出“启蒙—反启蒙”的思想脉象。最后,指出了存在于“启蒙的后现代反思”中的多重张力,并勾勒出“后启蒙文化”的基本走向。此外,“附录”中的“20世纪以来启蒙研究核心文献编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文化 学术话语 启蒙反思 文献编目 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 关键术语 词源学
原文传递
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暨马工程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研讨会
6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13-513,共1页
7月11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由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以及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黑龙江大学哲学学... 7月11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由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以及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罗跃军教授主持开幕式,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丁立群教授致开幕辞。“马工程”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第一首席专家、主编张锡勤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大会汇报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编写情况。与会学者就“中国伦理思想史”教学及教材建设、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发展历程、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黑龙江大学 副校长 中国伦理思想史 文化研究中心 开幕辞 中国伦理学会 唐凯麟
原文传递
完满的经验与生活的艺术:约翰·杜威美学思想研究
7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56-356,共1页
该著力图从杜威经验哲学的内部入手,剖析杜威美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与内在结构,并倾向于把杜威的艺术理想视为其根本哲学精神的表达。全书分为上、下2篇。“上篇”为审美经验篇,“下篇”为艺术理论篇。通过对这两部分的系统阐述,作者不但揭... 该著力图从杜威经验哲学的内部入手,剖析杜威美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与内在结构,并倾向于把杜威的艺术理想视为其根本哲学精神的表达。全书分为上、下2篇。“上篇”为审美经验篇,“下篇”为艺术理论篇。通过对这两部分的系统阐述,作者不但揭示 了杜威的艺术理想与其经验自然主义思想的内在关联,而且分析了杜威的艺术理想在美学上的可能性,而这同时也是杜威美学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所在。在杜威看来,美学不是对美或审美的形而上学分析,也不是对艺术规则的抽象概括,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经验所做的一种普遍意义的研究和探求,它的根据不在于先验的或超越的东西,而在于生活本身。因此,生活艺术化的理想对于杜威美学而言就体现为对日常生活以及对生命本身的信念,它通过广泛而自由的交流活动而获得呈现,并深入到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最终指向人的解放与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想 生活艺术化 理论篇 杜威美学 审美经验 经验哲学 哲学精神 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戊戌启蒙四大家比较研究
8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34-335,共2页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严复统称为戊戌启蒙四大家。该著在呈现四大家思想的共性,以此彰显戊戌启蒙思想和近代哲学的共同特征的同时,充分注重四大家的个性,以此展示戊戌启蒙思潮和近代哲学内部的分歧。全书共12章。第1章“导言”对戊...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严复统称为戊戌启蒙四大家。该著在呈现四大家思想的共性,以此彰显戊戌启蒙思想和近代哲学的共同特征的同时,充分注重四大家的个性,以此展示戊戌启蒙思潮和近代哲学内部的分歧。全书共12章。第1章“导言”对戊戌启蒙、戊戌启蒙思潮的整体状况予以了概括。第2~12章是对四大家的具体比较,内容涉及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对孔教的理解、对宗教的态度、对佛教和无我的诠释、对不可知的解读和对自由的界定等,涵盖国学、文化、宗教、佛学、哲学和政治等诸多领域。四大家拥有多重身份,并且他们的思想是变化的。因此,如果只对他们的启蒙思想予以比较,无疑是对他们的思想阉割和精神分裂。正因为将包括启蒙思想在内的全部思想纳入比较视野,该著全面呈现了他们思想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文化 启蒙思想 近代哲学 多重身份 哲学和政治 比较视野 精神分裂 谭嗣同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实践:实践派论文集
9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61-361,共1页
该著是英国著名学者格尔森·舍尔编著的南斯拉夫实践派主要成员的论文集,其中大多数论文首次被译为英文,舍尔为该著撰写了导言。实践派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他们一方面批判斯大林模式,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该著是英国著名学者格尔森·舍尔编著的南斯拉夫实践派主要成员的论文集,其中大多数论文首次被译为英文,舍尔为该著撰写了导言。实践派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他们一方面批判斯大林模式,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关注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建构了系统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该著的主题是社会主义中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并区分了作为社会体系的社会主义、作为运动的社会主义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实践派认为,社会主义不是从一种异化社会向一种未异化社会的神奇飞跃,而是一种包含着某些异化形式的新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斯大林模式 南斯拉夫实践派 享誉国际 哲学流派 舍尔 论文集 现实生活
原文传递
2015年晋职学者
10
作者 任丑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29-434,共6页
王华平 男,1972年9月生,湖北通山人。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与... 王华平 男,1972年9月生,湖北通山人。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与知识论。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其中11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代表性著作有:《心灵与世界:一种知觉哲学的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代表性学术论文有:《行动问题与行动的知觉理论》 (《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他心的直接感知理论》 (《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 、《概念内容与非概念内容》 (《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 、《错觉论证与析取论》 (《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教研室主任 学会副秘书长 优秀科研成果 知觉理论 学术论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