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金花种子化学成分研究(Ⅳ)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炳友 姜海冰 +2 位作者 刘艳 许振鹏 匡海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研究洋金花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结合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鉴定,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进行化合物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从洋金花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 目的:研究洋金花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结合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鉴定,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进行化合物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从洋金花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cis-grossamide K(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3)、thoreliamide C(4)、melongenamide D(5)、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6)、臭矢菜素A(7)、异嗪皮啶(8)、baimantuoluoside E(9)、daturafoliside G(10)、daturametelin J(11)、daturametelin I(12)、daturataturin A(13)、daturataurin B(14)。化合物1~3、5~7和13对LPS诱导RAW264.7释放的NO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45.9~84.4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曼陀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3、5~7和13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种子 苯丙素类 醉茄内酯类 抗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