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控种衣剂对大豆籽粒灌浆过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冯乃杰 郑殿峰 +2 位作者 张玉先 杜吉到 丁希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334-337,共4页
以垦农4号为材料,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和常规种衣剂对大豆籽粒灌浆过程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探讨了内源激素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应用化控种衣剂可以提高生育后期叶源和根源的生理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利于籽粒内容物的充实和产... 以垦农4号为材料,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和常规种衣剂对大豆籽粒灌浆过程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探讨了内源激素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应用化控种衣剂可以提高生育后期叶源和根源的生理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利于籽粒内容物的充实和产量的形成;应用化控种衣剂平均比常规种衣剂增产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控种衣剂 籽粒灌浆过程 产量形成 大豆 内源激素含量 生理机制 激素作用 生理活性 生育后期 内容物 应用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同化物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黎明 郑殿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在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比较了大豆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研究了喷药后对叶片同化物代谢的调控效应,为大豆鼓粒(R5)后期抗衰老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提高提供参考。试验于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为了避免遗传因子的影响,本研... 在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比较了大豆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研究了喷药后对叶片同化物代谢的调控效应,为大豆鼓粒(R5)后期抗衰老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提高提供参考。试验于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为了避免遗传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只选择垦农4号品种为材料,研究对其喷药后叶片内保护酶活性和同化物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时间的延续,SOD模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SOD活性以DTA-6为最高,SODM次之;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为最高,调节剂Cc次之。此外,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硝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调节剂Cc则表现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维持了叶片保护酶和同化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和控制了叶片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豆 保护酶 同化物代谢
下载PDF
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的发生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冯乃杰 郑殿峰 +1 位作者 张明才 何钟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272-274,300,共4页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比对照(不包衣的种子为对照,用CK表示)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HK>ND>CK;(2)种衣剂处理加快了侧根原基的发生进程,总的趋势是HK>ND>CK,经F检验表明,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3)侧根原基的发生状况与侧根原基发生区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的发生是几种植物内源激素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在诱导侧根原基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应用种衣剂可以提高侧根原基发生的数量,缩短侧根原基的发生时间,其中以化控种衣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根 种衣剂 化控 原基 幼苗 内源激素含量 大豆 CK 对照 影响
下载PDF
疫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梁喜龙 冯乃杰 +4 位作者 杜吉到 丁希武 宋柏权 郑殿峰 左豫虎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6期354-358,共5页
在各种植物病害中,由疫霉菌引起的疫病是一类重要病害。主要阐述了疫霉菌的分类地位,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范围,自身特性(分离、培养和保存特性,交配特性,游动孢子的特性,致病力分化及遗传特性,生态特性,诱导特性,抗药特性),致病机... 在各种植物病害中,由疫霉菌引起的疫病是一类重要病害。主要阐述了疫霉菌的分类地位,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范围,自身特性(分离、培养和保存特性,交配特性,游动孢子的特性,致病力分化及遗传特性,生态特性,诱导特性,抗药特性),致病机制及检测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各地区疫霉菌中主要致病种的重新确定,敏感基线的建立、抗药性发生动向的监测,病原菌致病基因的构建、调控及防治手段研究的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霉菌 研究现状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