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柏格森“绵延”概念之内涵及其对过程哲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罗跃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7,共7页
文章以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绵延"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前提、含义以及把握绵延的方式等问题。同时,文章扼要地分析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理论要旨,从而揭示柏格森哲学对怀特海思想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绵延 怀特海 过程哲学
下载PDF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解释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共6页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强调理解、解释与应用的合一,其实应用就是实践的应有之义。加达默尔重点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对技艺、科学与实践智慧有明确的区分,并指出了科学的自然知识和实践的人文知识的区别。在科学呈现...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强调理解、解释与应用的合一,其实应用就是实践的应有之义。加达默尔重点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对技艺、科学与实践智慧有明确的区分,并指出了科学的自然知识和实践的人文知识的区别。在科学呈现出一种技术化趋势,并成为一种自律的统治力量的当代,加达默尔重新恢复了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重要性,解释学不仅是哲学,而且是一种实践哲学,它直接面对人的存在与活动,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讨论的是人的"生存"、"自由"、"幸福"和"善的选择"等这些对人类来说最为至关紧要的问题。解释学作为实践哲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的视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的存在方式,解释学的真理可以使我们重归人文精神宝贵的精神家园,而这正是每一个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应用 实践智慧 实践哲学
下载PDF
生活世界与实践哲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树广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9,共9页
只见事实的日常经验和实证主义的客观思维 ,没有反思规定着诸种对象的“视域”本身 ;先验现象学的反思只是在认识论层面上把它看成是在自我构造的世界、交往的个体之间在相互理解中构造的生活世界 ,没有看到 ,我们所共同构造的这个理解... 只见事实的日常经验和实证主义的客观思维 ,没有反思规定着诸种对象的“视域”本身 ;先验现象学的反思只是在认识论层面上把它看成是在自我构造的世界、交往的个体之间在相互理解中构造的生活世界 ,没有看到 ,我们所共同构造的这个理解事物和我们自身的视域———生活世界 ,在规定生活世界本身的基本意义上 ,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构造 ,那就是还有话语实践、人类的活动本身 ,也就是说 ,生活世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认识论———价值论层面上被探讨 ,还应该扩展到人的活动层面上 ,作为实践哲学的对象来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视域 交往 话语实践 象征性一致
下载PDF
从文艺学、美学到文艺美学建构——论康德对近现代文艺美学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政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康德之前,文艺学与美学虽有联系却未构成完整的文艺美学知识体系。直到康德解决了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美与艺术的关系、创作与制作的关系、艺术创作的审美特性等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之后,近现代文艺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 康德之前,文艺学与美学虽有联系却未构成完整的文艺美学知识体系。直到康德解决了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美与艺术的关系、创作与制作的关系、艺术创作的审美特性等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之后,近现代文艺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康德之前,西方美学始终存在着美是主观或客观之争。康德认为,美既非客观属性又不是主观意识,美根源于人类的主体判断能力,从而为解决艺术的审美本质问题确立了理论根据。康德相信,美绝非单一维度,而是多种属性的审美文化过程。这样,康德将艺术从传统文艺学的真实性或道德性的本质界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定。当艺术被确立为审美活动时,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就超离了形而上的哲学预设和逻辑推演而进入艺术领域,艺术使美的本质真正回归。康德实际上完成了文艺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康德 审美文化 近现代
下载PDF
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尹树广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4年第7期36-40,47,共6页
近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成了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说明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关键范畴国家、阶级和社会进行的解构式理解,揭示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传统过程中... 近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成了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说明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关键范畴国家、阶级和社会进行的解构式理解,揭示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传统过程中对这些范畴进行的新的阐述。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所自称的"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式继承和发展,只是在基本价值观、现代社会政治斗争这两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密切联系。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没有看到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宏观上的结构分化关系,因而,没有正确估计经济因素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权 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解构式 霸权主义 社会形态 政治权利
下载PDF
为辩证法辨
6
作者 曹丽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辩证法常常被误读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认识方法,或是一种思维模式或概念体系,或把辩证法等同于客观规律的自然辩证法。要想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回归辩证法的源初,探寻其本真涵义。辩证法原初涵义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它是以人的... 辩证法常常被误读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认识方法,或是一种思维模式或概念体系,或把辩证法等同于客观规律的自然辩证法。要想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回归辩证法的源初,探寻其本真涵义。辩证法原初涵义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它是以人的存在方式为依托的理论结晶,是能动的和创造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产物,是开放的和不断充实完善的;以追求真理为旨趣的理论方法,是历史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作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反映,它将为现代人把握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认识方式和实践自由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自由 思维方法
下载PDF
民主的伦理学 被引量:7
7
作者 尚塔尔.墨菲 尹树广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4年第7期41-44,共4页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1999),主要著作有《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1984)、《政治的回归》(1993)、《民主的悖论》(2000)。发表过多篇关于当代政治思想、新社会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理论文章。本文选自《民主的悖论》,该书的中文版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墨菲明确把自己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进行了区分,强调了民主的对抗维度。在她看来,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方面是不可取消的,政治伦理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政治决定和伦理责任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领导权 民主观 民主政治 政治责任
下载PDF
现代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8
作者 张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6,共5页
哲学解释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强调一种参与和事件的性质,凸显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伟大真理;同时,哲学解释学强调理解的历史性,理解是"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的过程,即理解永远在历史与现在、主体... 哲学解释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强调一种参与和事件的性质,凸显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伟大真理;同时,哲学解释学强调理解的历史性,理解是"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的过程,即理解永远在历史与现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之间进行中介;最后,哲学解释学的实践观正确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人类的生活实践指明了出路。所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精神资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历史 实践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被引量:8
9
作者 罗跃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1,126,共5页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格拉底证明正义属于第二种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正义观 柏拉图 辨正 苏格拉底 西方学术界 1937年 正义问题
原文传递
康德黑格尔启蒙观的差异与文化批判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政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启蒙观 黑格尔 康德 近代西方 西方思想史 近现代 文化主题 社会制度 现代思想
原文传递
康德与福柯:启蒙与现代性之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政文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12,共5页
关键词 康德 福柯 现代性 启蒙主义 生存状态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康德与黑格尔国家理论中关于现代性的分歧
12
作者 张政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99,共5页
关键词 国家理论 现代性 黑格尔 分歧 康德 西方文化 精神层面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论杜威以经验主义为根基的宗教信仰观
13
作者 罗跃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然而,杜威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方面国内关注较少。杜威《一种共同的信仰》[1]一书集中体现了他从经验和自然这两个概念出发对传统宗教信仰所...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然而,杜威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方面国内关注较少。杜威《一种共同的信仰》[1]一书集中体现了他从经验和自然这两个概念出发对传统宗教信仰所做的批评,以及他对一种全新的宗教信仰之精神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经验主义 信仰观 杜威 实用主义哲学 心理学家 教育家 精神
原文传递
国家、资本和生活世界——过去30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
14
作者 尹树广 《哲学门》 2003年第2期177-196,共20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发展,从最初的新工具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的争论,经过资本逻辑学派、系统分析学派、生活世界理论、国家自主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新葛兰西主义,走向了综合性的国家理论。国家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发展,从最初的新工具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的争论,经过资本逻辑学派、系统分析学派、生活世界理论、国家自主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新葛兰西主义,走向了综合性的国家理论。国家不再被看成是外在于生产方式的阶级工具,而是就在经济的构造之中作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发挥作用。由于市场交换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劳动者并不能完全靠劳动力商品化维持生活,而是还被社会生活所构造。国家在人的构造和维持劳动力商品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缺陷意味着它不能对非经济因素起绝对的决定作用,国家并不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而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世界领域相互分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被定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自主性 劳动力再生产 领导权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