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分析及其对策
- 1
-
-
作者
周维江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71-72,共2页
-
文摘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 ,一直是困扰公共外语教学的一个难题。笔者针对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障碍、心理障碍、文化障碍三个主要因素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口语突破听力法”、“高起点法”、“文化导入法” 。
-
关键词
听力理解
障碍
对策
-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管窥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传敏
李靖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7-98,101,共3页
-
文摘
幽默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艺术,对其进行语用分析,有利于更好地领会和体验幽默。英语 幽默中的歧义现象涉及音系、语法、词汇三个层次。打破常规的指示词的使用在英语幽 默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会话幽默中存在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
关键词
语用分析
歧义现象
英语学习
会话幽默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白纯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
文摘
研究英语谚语的翻译,首先要了解其文化内涵,任何一种语言中的谚语都带有强烈的文 化特征和浓厚的民族持色。其翻译方法主要有四种: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兼 意译。
-
关键词
英语
谚语
翻译
语言文化
-
分类号
H313.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英文)
被引量:6
- 4
-
-
作者
赵琳琳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6-88,共3页
-
文摘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颜色的象征尤为鲜明 ,灰谷 。
-
关键词
象征
道德败坏
寄生
-
Keywords
symbolism
moral decay
parasitism
-
分类号
J064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英语中的反意附加疑问句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姜涛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2-95,共4页
-
文摘
疑问句根据其回答形式分为三类:一般疑问句(General Ques tion)、特殊疑问句(Special Question)和选择疑问句(Alternative Question).在所有种类的疑问句中,最难也是最后一个在英语中被掌握的问句,就是一般疑问句中的一种--附加凝问句(Tag Question).
-
关键词
英语
反意附加疑问句
句法规则
主语
谓语
主句
从句
句法结构
-
分类号
H314.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试论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中的表现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镡冬玲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3-134,共2页
-
文摘
人类是由男人和女人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组成的。他们共同承担着发展人类历史,创造人类文明的使命。但由于性别的差异,在社会实践中他们担任着分工不同的角色,履行各自不同的义务,可是在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女人却因其性别而受到轻视和排斥,因此在语言上对女人的不恭也是很普遍...
-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
女人
社会语言学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语专业口语课程的反思性教学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黄永红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3-95,共3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口语课程的反思 ,提出在口语概念、教学原则、课堂组织 (座位安排方式、课堂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 )等方面需反思的问题 ,指出反思性教学在口语课程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
关键词
口语课程
教学原别
课堂组织
英语专业
反思性教学
教学内容
高校
英语教学
-
Keywords
reflective teaching
the definition of spoken English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oral English
class organization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H319.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英语委婉语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林国丽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4-106,共3页
-
文摘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委婉语存在于英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委婉语的真正含义,可避免引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也可提高对英语的鉴赏能力,同时有助于对英美政治、经济、道德、社会习俗以及社会心理有深入了解。
-
关键词
英语
委婉语
禁忌语
格里什姆规律
更替规律
交际功能
社会习俗
社会心理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英语新闻教学初探
- 9
-
-
作者
孙敏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年第3期65-66,共2页
-
-
关键词
新闻教学
英语新闻报道
听英语新闻
新闻导语
听力教学
英语听力训练
听力技能与技巧
听力入门
慢速英语新闻
泛听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与英汉语用对比
- 10
-
-
作者
白纯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
文摘
英汉语用的差异与英汉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连 ,只有了解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才能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差异
语用
-
Keywords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
pragmatic
-
分类号
G115
[文化科学]
-
-
题名英美语言文学中“玫瑰”一词的运用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刘燕南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
-
文摘
玫瑰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 ,深受普通人和艺术家们的青睐。随着语言的发展 ,玫瑰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由玫瑰构成的习语和派生词具有了深层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与玫瑰相关的修辞很多 ,它既可用于比喻具体的物象 ,也常用于隐喻某些抽象的概念和意义。但无论玫瑰被赋予何种寓意 ,它始终不能脱离玫瑰本质的属性。作为一种象征 ,玫瑰给人更多阐释的可能性。它既可以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公共象征 ,也可以是独辟蹊径的私人象征。
-
关键词
玫瑰
明喻
隐喻
引申义
象征意义
公共象征
私人象征
-
Keywords
rose
simile
metaphor
figurative meaning
symbolic meaning
public symbol
personal symbol
-
分类号
H31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及表达方式
- 12
-
-
作者
周维江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
文摘
委婉语起源于人类文明的早期 ,“忌讳”是产生委婉语的主要心理基础。委婉语有多种表达方式 ,如用过去时态、虚拟语气、被动语态、否定结构、插入语等。
-
关键词
英语
委婉语
禁忌语
表达方式
语言
过去时态
虚拟语气
被动语态
否定结构
插入语
-
分类号
H314.3
[语言文字—英语]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汉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王学兴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情报科学》
1980年第1期55-58,64,共5页
-
文摘
(一) 机器翻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五十年代起,美国、苏联等国家的一些科学家才对机器翻译开始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直到七十年代起,机器翻译的研究工作才开始有新的进展。目前。
-
关键词
机器翻译系统
英汉机器翻译
分析系统
翻译研究
自动翻译系统
研究工作
句法分析
词典
词序
五十年代
-
分类号
G350
[文化科学—情报学]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小城风光》的表现主义特征
被引量:10
- 14
-
-
作者
申民
唐俭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69,共5页
-
文摘
桑顿·怀尔德的剧作《小城风光》描绘了格罗佛斯角这个小城镇人们的日常生活 ,讲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循环历程 ,其目的是要“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寻求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怀尔德为了更好地表现其主题 ,吸收了表现主义技巧 ,从而使戏剧具有表现性、梦幻性和普遍性特征 。
-
关键词
桑顿·怀尔德
《小城风光》
表现主义
-
Keywords
Thornton Wilder Our Town Expressionism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第一人称叙事与可靠性问题
被引量:13
- 15
-
-
作者
邵锦娣
周苹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
文摘
讲故事人有时代表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 ,他是隐含作者戴的面具和传声筒 ,是可靠叙事人。但有时隐含作者让受述人与第一人称叙事人享有共知信息 ,使某些人物处于弱势 ,叙事产生戏剧反讽 ,叙事人有讽刺性质。而当隐含作者让叙事人在讲故事的同时无意中暴露自己的各种短处成为不可靠叙事人时 ,隐含作者就具有讽刺性质。第一人称叙事人难免孤陋寡闻 ,但他和读者近距离交流 ,使读者领略尘封久远的历史。第一人称的有限性被隐含作者用来挖掘与叙事人之间的差异 。
-
关键词
戏剧反讽
隐含作者
第一人称叙事
可靠性
叙述者
小说
文学理论
-
Keywords
implied author
first_person narration
reliable
unreliable
-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60
- 16
-
-
作者
黄永红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6,共4页
-
文摘
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言语行为“道歉”进行了跨文化研究。 76名中国人和 10名美国人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 ,另外采用了安娜·乔斯勃格的部分数据 ,侧重于分析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使用道歉策略及对道歉回答方式上所体现的差异。
-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道歉策略
道歉的应答
-
Keywords
cross cultural study
apology strategies
reply to apologies
-
分类号
H313.0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意识流与接受美学──析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徐文培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
文摘
意识流与接受美学──析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徐文培把意识流小说同传统小说在叙述角度和刻画人物事件这两个主要方面做比较,不难看出意识流小说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叙事真实的优越性。瞿世镜在《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家》一书中写道:“传统的西方小说要求直接临摹自然...
-
关键词
福克纳
接受美学
《喧嚣与骚动》
意识流小说
小说家
文学作品
艺术魅力
“过去”
意识流动
传统小说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小城风光》看美国人的价值观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申民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
文摘
桑顿·怀尔德 (ThorntonWilder 1 897— 1 975 )是美国文坛上杰出的作家 ,他的剧作《小城风光》(OurTown ,1 93 8)是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一部完全表现凡人小事的戏剧 ,它用白描的手法不加渲染地描写了新英格兰一个小城的风貌和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剧中既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 ,也没有剑拔弩张的冲突 ,整个作品充满了一种温馨的田园诗式的情调。作者赋予这个小城以一种普遍的意义 ,谱写了一首歌颂生活美、赞美人生的田园抒情诗。美国文化中最主流的价值观———平等、民主、个人主义自力精神、美国梦式的自我实现、实用主义传统文化精神等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
关键词
《小城风光》
美国人
价值观
个人主义
实用主义
桑顿·怀尔德
戏剧
-
Keywords
culture, values, individualism, pragmatism
-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企业的组织层级结构与传播
被引量:5
- 19
-
-
作者
刘双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
文摘
组织结构是组织各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由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环境的情况所决定的。复杂的组织不仅分层次,而且分等级,换言之,组织被分成小单元,小单元又被分成更小单元,这样依次划分,形成金字塔式的分层等级系统。由此可见,组织层级结构是一个按组织成员地位和权...
-
关键词
企业
组织结构
层级结构
组织成员
传播活动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情节序列的语义功能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邵锦娣
-
机构
黑龙江大学英语系
-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
文摘
时间和因果是情节的主要因素 ,两者通常紧密相连。在虚构作品中 ,有一个按时间顺序发展的自然故事 ,还有一个讲出来的文本故事。本文通过对多部作品中序列编排实例的考察 ,旨在说明那些看似任意的序列连接不仅能构造出既定的逻辑关系 ,而且能产生深刻的话语含义 。
-
关键词
故事
情节
虚构作品
文本
因果
自然
读者参与
理解
时间
逻辑关系
-
Keywords
sequence arrangement, cohesion,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