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两组患者初诊时斑点追踪参数的差别,分别计算初诊时心底部、心尖部及左心室整体斑点追踪参数与治疗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三个月后LVEF、SV、CO、E/A值高于初诊时(58.56%±4.18%vs 45.16%±3.35%;79.68±3.01ml/beat vs 65.70±3.10ml/beat;4.06±0.22L/min vs 3.10±0.21L/min;1.00±0.09 vs0.65±0.07),而LVDd、LVDs值则低于初诊时(52.10±5.51mm vs 58.77±6.27mm;30.00±2.43mm vs 34.23±2.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大于未恢复组(6.38±1.21 vs 5.43±1.32;84.17%±7.17%vs 70.98%±6.32%;76.55±6.80/s vs 62.18±4.91/s;-45.04±3.28/s vs-53.29±3.20/s;17.56±2.14 vs 6.67±0.86;115.48±8.10/s vs 99.98±6.02/s;-77.83±5.29/s vs-83.48±7.1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以心尖部参数的预测价值更加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对肝纤维化程度判定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早期预防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消化内科15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试验组研究对象,行肝脏穿刺术,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对肝纤维化程度判定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早期预防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消化内科15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试验组研究对象,行肝脏穿刺术,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标准分为5期(S0~S4)。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成像检查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中11项组织弥散特征量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统计学结果,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试验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组内比较,并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11个弹性特征量中,试验组应变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试验组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高,应变均值逐渐降低,而蓝色领域百分比逐渐增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与组织应变均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r=-0.931, P =0.000),与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913, P =0.0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能够间接判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肝病患者疾病的评估及早期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两组患者初诊时斑点追踪参数的差别,分别计算初诊时心底部、心尖部及左心室整体斑点追踪参数与治疗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三个月后LVEF、SV、CO、E/A值高于初诊时(58.56%±4.18%vs 45.16%±3.35%;79.68±3.01ml/beat vs 65.70±3.10ml/beat;4.06±0.22L/min vs 3.10±0.21L/min;1.00±0.09 vs0.65±0.07),而LVDd、LVDs值则低于初诊时(52.10±5.51mm vs 58.77±6.27mm;30.00±2.43mm vs 34.23±2.8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大于未恢复组(6.38±1.21 vs 5.43±1.32;84.17%±7.17%vs 70.98%±6.32%;76.55±6.80/s vs 62.18±4.91/s;-45.04±3.28/s vs-53.29±3.20/s;17.56±2.14 vs 6.67±0.86;115.48±8.10/s vs 99.98±6.02/s;-77.83±5.29/s vs-83.48±7.1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以心尖部参数的预测价值更加明显。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对肝纤维化程度判定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早期预防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消化内科15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试验组研究对象,行肝脏穿刺术,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标准分为5期(S0~S4)。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成像检查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中11项组织弥散特征量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统计学结果,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试验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组内比较,并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11个弹性特征量中,试验组应变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试验组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高,应变均值逐渐降低,而蓝色领域百分比逐渐增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与组织应变均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r=-0.931, P =0.000),与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913, P =0.0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能够间接判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肝病患者疾病的评估及早期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