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品企业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讨
1
作者 师坤 吴志良 《中国乳业》 2011年第6期68-70,共3页
一体化管理体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促进企业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同时有助于企业多个目标的实现。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乳品企业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为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品企业 一体化管理体系 运行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乳制品中泛酸的含量 被引量:8
2
作者 姜金斗 王克新 +2 位作者 郝岩平 鄂来明 徐宗良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泛酸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VYDACC18,流动相甲醇∶KH2PO4(0.02mol/L)为1∶9,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0nm,样液中泛酸与相邻组分间的分离度为1.94,理论塔板数为5673,用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泛酸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VYDACC18,流动相甲醇∶KH2PO4(0.02mol/L)为1∶9,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0nm,样液中泛酸与相邻组分间的分离度为1.94,理论塔板数为5673,用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08;平均回收率为99.96%;SD为0.729,CV为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测定 乳制品 泛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近红外快速检测奶粉乳清粉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宗良 夏元军 巩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采用Perten8620近红外奶粉分析仪检测奶粉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建立了奶粉近红外检测的校准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无需称重和化学试剂,可在1min以内快速检测奶粉和乳清粉的蛋白、脂肪、水分等指标,其准确性和精度可以达到在国标允... 采用Perten8620近红外奶粉分析仪检测奶粉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建立了奶粉近红外检测的校准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无需称重和化学试剂,可在1min以内快速检测奶粉和乳清粉的蛋白、脂肪、水分等指标,其准确性和精度可以达到在国标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根据近红外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样品的光谱图,开发了新检测项目的校准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快速检测 奶粉 乳清粉 成分研究
下载PDF
壳聚糖的构效关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维强 王静 陈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5-168,共4页
从壳聚糖的结构入手,深入地论述了壳聚糖的各种功能性质的机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壳聚糖的抑菌性、成膜性、澄清性、金属吸附性以及作为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和酶的固定化载体等方面的功能性质,并对壳聚糖的安全性、发展趋... 从壳聚糖的结构入手,深入地论述了壳聚糖的各种功能性质的机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壳聚糖的抑菌性、成膜性、澄清性、金属吸附性以及作为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和酶的固定化载体等方面的功能性质,并对壳聚糖的安全性、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深入研究壳聚糖、促进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功能性质 机理 安全性
下载PDF
颗粒度对乳粉品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昊 王玉来 +2 位作者 邢绍平 赵臻 吕月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634-638,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乳粉感官评价体系和理化指标评价体系两个评价方法来反映乳粉的品质稳定性,从而综合评定乳粉颗粒度对乳粉品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乳粉的感官主要从乳粉的气味、冲调液的滋味和气味方面进行感官评定。乳粉的理化评价体系主... 目的通过建立乳粉感官评价体系和理化指标评价体系两个评价方法来反映乳粉的品质稳定性,从而综合评定乳粉颗粒度对乳粉品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乳粉的感官主要从乳粉的气味、冲调液的滋味和气味方面进行感官评定。乳粉的理化评价体系主要考察乳粉的表面油含量、酸值及过氧化值。结合感官评价体系和理化评价体系的结果,调整乳粉生产工艺,选择最佳的乳粉颗粒度。结果乳粉的颗粒大小、脂肪的存在形态影响乳粉的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乳粉颗粒越大,其品质稳定性相对越高。结论综合感官及理化指标,颗粒度与乳粉的感官及品质稳定性呈正相关:乳粉的颗粒越大,感官得分越高,理化指标(表面油含量、酸值及过氧化值)越低,乳粉的品质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粉 比容 颗粒度 感官 理化稳定性
下载PDF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空间菌的研究及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昊 王玉来 +2 位作者 邢绍平 赵臻 吕月智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1,共5页
结合乳粉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空间菌进行了研究与控制,从风、水、气系统及工艺卫生环境等方面分析,确定了易受污染的控制点,并进行验证。工艺卫生方面主要从包装材料、洁净区人员卫生、人员接触区域、粉尘较多区域、交叉环境、后处理工... 结合乳粉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空间菌进行了研究与控制,从风、水、气系统及工艺卫生环境等方面分析,确定了易受污染的控制点,并进行验证。工艺卫生方面主要从包装材料、洁净区人员卫生、人员接触区域、粉尘较多区域、交叉环境、后处理工段及库房几个方面论述了空间菌对生产工艺卫生环境的影响。其中,洁净区人员卫生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粉尘区、交叉污染区域、人员接触区域、库房及后处理工段。经过对各控制点的针对性治理,各控制点的空间菌情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菌 工艺卫生 控制 粉尘 乳品生产
下载PDF
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云峰 李翠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乳业是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乳业在发展的同时,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乳品安全主要包涵三个方面内容:卫生安全、营养安全、包装安全。企业要重视乳品质量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 乳业是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乳业在发展的同时,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乳品安全主要包涵三个方面内容:卫生安全、营养安全、包装安全。企业要重视乳品质量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诚信经营,把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质量安全 质量监管 乳业
下载PDF
配方乳粉生产过程中酸度变化研究及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秋梅 蒋东华 +1 位作者 杨红 王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对配方乳粉生产过程中酸度变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3段配方奶粉和中老年配方奶粉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物料酸度数据,并研究了酸度变化与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关系,得出了生产过程中物料酸度的控制参数,从而保证产品蛋白质的热稳... 对配方乳粉生产过程中酸度变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3段配方奶粉和中老年配方奶粉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物料酸度数据,并研究了酸度变化与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关系,得出了生产过程中物料酸度的控制参数,从而保证产品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指导生产实践,提高配方乳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乳粉 生产过程 酸度 检测 酸度控制参数 蛋白质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两种原料乳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田丽萍 吴志良 孟庆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2期77-78,共2页
通过使用ATP生物发光技术与FOSS细菌总数测测定仪检测原料乳中细菌总数的比较实验,确定ATP生物发光技术与FOSS细菌总数测定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成本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技术。
关键词 原料乳 细菌总数 ATP生物发光技术
下载PDF
影响低乳糖乳粉褐变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 《农产品加工(下)》 2011年第7期82-84,共3页
为了确定不同因素对低乳糖乳粉褐变程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褐变程度的因素依次为:水解pH值>水解温度>褐变抑制剂添加时间>褐变抑制剂添加量。制备低乳糖乳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糖酶添加量为0.15 U/kg,... 为了确定不同因素对低乳糖乳粉褐变程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褐变程度的因素依次为:水解pH值>水解温度>褐变抑制剂添加时间>褐变抑制剂添加量。制备低乳糖乳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糖酶添加量为0.15 U/kg,水解温度39℃,水解pH值为6.8,水解前20 min添加0.1%复合褐变抑制剂(BHA与VE的质量比为1∶1),该条件下制备的低乳糖奶粉的白度达到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变 低乳糖乳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干酪风味发酵乳的发酵工艺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文璐 刘妍妍 巩燕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5-242,共8页
以鲜牛乳、干酪粉为主要原料,探究干酪风味发酵乳的发酵工艺。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法进行分析,确定了白砂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干酪粉添加量,并对发酵乳成品进行理化... 以鲜牛乳、干酪粉为主要原料,探究干酪风味发酵乳的发酵工艺。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法进行分析,确定了白砂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干酪粉添加量,并对发酵乳成品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干酪风味发酵乳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为8.2%、稳定剂添加量为0.3%、发酵剂接种量为3.3%和干酪粉添加量为5.1%,在此优化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为94.15。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为2.98 g/100 g,酸度为79.2 o T,乳酸菌总数为9.16×10^(7) CFU/mL,未检出大肠菌群,以上结果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的规定,且成品质构特性接近于市售主流搅拌型风味发酵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粉 发酵乳 发酵工艺 响应面
下载PDF
牛初乳中活性物质IgG含量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连才 刘浩强 宋严顺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4,共2页
通过对产犊后前四天内牛初乳活性物质(IgG)含量的检测,分析牛初乳中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冻结、巴氏杀菌对其影响。
关键词 牛初乳 活性物质 IgG含量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阪崎肠杆菌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明治 田丽萍 孟庆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通过对乳制品企业常用的清洗杀菌剂对阪崎肠杆菌处理效果的试验分析,对其耐酸碱性和耐热性实施了验证,从而确定了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洗杀菌方法,为婴幼儿乳制品企业控制阪崎肠杆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耐酸碱性 耐热性
下载PDF
褐色调制乳的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郁荭 孙记涛 +1 位作者 郑阳 王占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为了研究褐色调制乳生产工艺参数,本试验以离心沉淀率和感官品质评定为指标,对食用葡萄糖的添加量、褐变时间、蛋白质含量和均质压力及次数进行了筛选优化,并进行实际应用观察产品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葡萄糖添... 为了研究褐色调制乳生产工艺参数,本试验以离心沉淀率和感官品质评定为指标,对食用葡萄糖的添加量、褐变时间、蛋白质含量和均质压力及次数进行了筛选优化,并进行实际应用观察产品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葡萄糖添加量为6%;褐变时间为95℃(2 h);蛋白质含量为3.0%;均质条件为65℃,20 MPa,均质2次。产品常温(25℃)时放置30 d时无脂肪上浮及沉淀,组织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调制乳 稳定剂 离心沉淀率
下载PDF
人乳脂替代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青云 王帅 孙健 《中国乳业》 2019年第5期65-70,共6页
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 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在介绍人乳脂肪的组成结构特点、营养特性以及婴幼儿对脂肪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近年来人乳脂替代品的母乳化进程及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开发脂肪方面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脂肪 人乳脂替代品 母乳化 婴幼儿配方奶粉
下载PDF
关于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应用的探讨
16
作者 李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1年第28期85-85,共1页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能说明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流入和流出项目分别加以反映。同样,企业有效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涉及现金流入流出业务也可...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能说明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流入和流出项目分别加以反映。同样,企业有效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涉及现金流入流出业务也可以分别归入以上现金流量之中,并在现金流量表中适当反映。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即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 应用 现金流入 企业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 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下载PDF
加强现代奶业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7
作者 刘清泉 《中国乳业》 2007年第1期10-10,共1页
成犬辞旧岁,金猪迎新春。在告别2006年,喜迎2007年的美好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奶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此,我谨代表完达山乳业全体员工向为中国奶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新年良好的祝福!
关键词 中国奶业 完达山
下载PDF
浅谈微生物在乳中的污染及控制
18
作者 张景田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0年第9期59-60,共2页
本文通过对牛奶中常见微生物的种类、污染途径及危害的介绍,为奶农及乳品加工企业制定控制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 污染 控制
下载PDF
玫瑰发酵酸豆乳的研制
19
作者 王宇洁 李春杰 康艳芝 《中国乳业》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研究了玫瑰发酵酸豆乳的加工工艺条件和技术要点,通过豆类发酵菌的代谢作用,使大豆中的豆腥味等不良味道转变为各种香味成分,同时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转化为多肽、氨基酸等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产品的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牛奶经发... 研究了玫瑰发酵酸豆乳的加工工艺条件和技术要点,通过豆类发酵菌的代谢作用,使大豆中的豆腥味等不良味道转变为各种香味成分,同时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转化为多肽、氨基酸等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产品的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牛奶经发酵后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有调节人体肠道中微生物菌群平衡的作用;另外,该产品中添加了玫瑰花粉,有保健和养颜美容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玫瑰花粉 发酵
下载PDF
益生菌营养及保健作用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琴 张世春 +1 位作者 曾晓燕 张铁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益生菌的分类、选择条件,益生菌在牛乳中稳定性及益生菌应用的展望。
关键词 益生菌 营养作用 保健作用 牛乳 稳定性 乳酸杆菌属 双歧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