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抗寒性鉴定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丛日征 张吉利 +4 位作者 王思瑶 于宏影 闫晓娜 裴晓娜 何山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温度作为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高温相比低温通常限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温度作为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高温相比低温通常限制了有助于生命过程的有机反应,制约植物正常的代谢发育。植物抗寒性研究是植物抗逆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正确鉴定和测试植物的抗寒性能,可为进一步代谢组学、杂交育种以及转基因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对物种保护、培育良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抗寒性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植物抗寒性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进行总结,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相关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寒性 鉴定与测试 形态结构特征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艳 丛日征 +1 位作者 张吉利 王晓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40,共12页
【目的】通过解析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山杨次生林和针阔... 【目的】通过解析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山杨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比较,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测定,探讨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3种林型土壤生物量碳、有机质、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土壤温度、pH值差异并不显著。3种林型细菌类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4.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8.8%);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8.0%)、子囊菌门(Ascomycota,21.0%)、Fungi;p_菌门(4.8%)。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3种林型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较大。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土壤总氮量(Total nitrogen,TN)、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与变形菌门呈正相关关系;pH值、容重(Soil bulk density,SBD)与放线菌门呈正相关关系,其中SBD呈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与绿弯菌门呈显著正相关;TN与疣微菌门和绿弯菌门呈显著负相关;总磷(Total phosphorus,TP)、pH值和SBD与担子菌门呈正相关,其中TP呈显著正相关(P<0.05);TN和TOC与接合菌门呈正相关。【结论】不同林型间土壤优势细菌丰度差异不明显,优势真菌丰度差距较大。不同林型间土壤微生物结构群落存在差异,明确其环境驱动因子和变化规律,是维持三江平原散生林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微生物
下载PDF
大树在森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大校 王烁 +2 位作者 刘亭亭 王剑南 王千雪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4期4-10,共7页
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在生物系统内资源集中于群落中的少数个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森林总生物量集中在一些大树中也不例外。森林中的大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但人类或自然干扰会减少它们的数量,迅速改变森林结构。尽管大... 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在生物系统内资源集中于群落中的少数个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森林总生物量集中在一些大树中也不例外。森林中的大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但人类或自然干扰会减少它们的数量,迅速改变森林结构。尽管大树在森林中的生态意义已得到公认,但在全球尺度上大树在森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仍不清楚。本文将大树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和驱动森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大树死亡的因素。大树效应是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力,其地上生物量增长对森林群落蓄积量和动态(获取和损失)的驱动作用更强。以大树为中心周围会形成同种邻体环形结构,并且有更多的异种邻木包围,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加,周围邻木呈现随机或近似随机的格局。自然干扰会优先影响大树的生存环境和生理机制,导致大树死亡率增加。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森林管理者应努力寻找最好的方法以维持森林中大树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 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格局 自然干扰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大小兴安岭林区转型发展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4
作者 丛日征 黄艳 +2 位作者 于宏影 张吉利 王晓红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4期70-75,共6页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现转型发展,遵循生态与绿色发展原则,因地制宜,贯彻落实适应林区的政策,加快林区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率...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现转型发展,遵循生态与绿色发展原则,因地制宜,贯彻落实适应林区的政策,加快林区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率。有序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发森林绿色旅游,发掘林区特色林产品,搭建特色品牌产业链,以第三产业带动林区发展。持续深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提高人民福祉。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促进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大小兴安岭林区发展潜能,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大小兴安岭 林区转型 绿色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