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付丽娟 赵宏伟 +1 位作者 任燕 张怡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6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肝脏炎症活动时的临床意义,以及远期随访AFU的变化情况,以确定AFU以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异常患者血清48例,肝癌肝功异常患者血清42...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肝脏炎症活动时的临床意义,以及远期随访AFU的变化情况,以确定AFU以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异常患者血清48例,肝癌肝功异常患者血清42例,正常人血清40例,以放射免疫方法对AFU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92.2±153)nmol(/mL·h),肝癌患者为(572.8±285)nmol(/mL·h),慢性肝炎患者为(452.62±176)nmol(/mL·h),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278.6±106nmol)(/mL·h)(P<0.05);肝癌患者AFU水平与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肝炎组中AFU升高患者随访3年后,肝硬化组发生肝癌几率较肝炎组高(P<0.05)。结论AFU在肝功异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但AFU的升高并非是肝癌的特异性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的影响,AFU作为肝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降低,但AFU对于远期评估肝癌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苷酶 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肝癌
下载PDF
EBVDNA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付丽娟 赵宏伟 +1 位作者 徐燕梅 张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探讨EBV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8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热7d内、起病1、3、6及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VDNA,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BVVCR-Ig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目的探讨EBV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8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热7d内、起病1、3、6及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VDNA,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BVVCR-Ig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在EBV感染发病7d内,单个核细胞中EBVDNA检出阳性34例,EBVVCR-IgM阳性22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P〈0.01);血浆EBVDNA检出阳性16例,与EBV—VCR—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与血浆中E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5,P〈0.01)。起病后9个月仍有3例患儿单个核细胞中可检测到EBVDNA。结论EBV感染初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EBV可长期存在于单个核细胞中,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亦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EBV感染患儿表现出多系统损伤可能与PBMc中EB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感染 血液 单核细胞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