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准确性探讨
1
作者 孙志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07-209,共3页
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256排CTA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冠脉造影... 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256排CTA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冠脉造影诊断确认54例为阳性,11例为阴性;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发现真阳性49例,真阴性6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74%、54.55%、84.62%;在256排CTA检查中提示真阳性52例,真阴性10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30%、90.91%、95.38%,256排CTA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256排CTA检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Ⅰ级、Ⅱ级占比分别为3.08%、6.15%,均明显低于常规心电图的24.62%、32.31%,Ⅲ级 、Ⅳ级 、Ⅴ级占比分别为20.00%、33.85%、36.92%,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7.69%、15.38%、20.00%(P<0.05);256排CTA对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软斑块 、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24.62%、18.46%、23.08%、33.85%,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10.77%、6.15%、7.69%、18.46%(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利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有效检出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明确患者冠脉血管中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排CTA 冠心病 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效果
2
作者 姜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41-243,共3页
讨论研析临床诊断评估宫颈癌患者有无淋巴转移工作中,CT检查方案、核磁共振技术准确程度。方法:研究时间设定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此时段纳入76例宫颈癌患者参加研究,以核磁共振技术、CT技术实施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诊... 讨论研析临床诊断评估宫颈癌患者有无淋巴转移工作中,CT检查方案、核磁共振技术准确程度。方法:研究时间设定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此时段纳入76例宫颈癌患者参加研究,以核磁共振技术、CT技术实施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并分析其转移程度。结果:金标准:入选宫颈癌患者有75例均发生淋巴结转移,参考该数据,CT检查方案检出46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16例漏诊、14例误诊,检出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是60.53%、21.05%。18.42%,与核磁共振检查的94.74%检出率、2.63%漏诊率及误诊率相比,差异显著,P值<0.05;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5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4例患者为IB1期、30例患者为IB2、10例患者为IA1期、21例患者为IA2期,以此为评估标准可知,CT技术确诊9例患者为IB1期,20例患者为IB2期,4例患者为IA1期,13例患者为IA2期;核磁共振技术确诊IB1期患者,IB2期患者,IA1期患者,IA2期患者分别是14例、28例、10例和20例,组间准确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不同检查技术临床诊断价值分析,CT技术与手术病理检查相比较,其误诊及漏诊率高,检出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手相病理相比较,其误诊与漏诊率高,检出率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说明核共振技术与CT技术相比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结论:医师治疗宫颈癌患者前,可以通过CT、核磁共振方案实施检查,能够帮助医师了解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准确性较佳,且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分期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核磁共振 宫颈癌 CT检查 检出率
下载PDF
3.0T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3
作者 吕树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4-6,共3页
探讨对椎管肿瘤患者采用3.0T核磁共振完成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3.0T核磁共振检查,并就获得结果同临床诊断结果展开对应分析。结果:对本次... 探讨对椎管肿瘤患者采用3.0T核磁共振完成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3.0T核磁共振检查,并就获得结果同临床诊断结果展开对应分析。结果:对本次研究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完成临床诊断后,脊膜瘤患者1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13例,神经鞘瘤患者4例,室管膜瘤患者7例,脂肪瘤患者2例,神经纤维瘤患者4例,总计40例;完成核磁共振诊断后,脊膜瘤患者9例,星形细胞瘤患者12例,神经鞘瘤患者4例,室管膜瘤患者7例,脂肪瘤患者2例,神经纤维瘤患者4例,总计38例;两种检验方法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3.0T核磁共振检查方式有效应用,同临床最终诊断未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可为椎管肿瘤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有力依据,实现疾病的早期治疗,促进其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3.0T核磁共振 临床诊断 诊断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