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巴民猪和巴松民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赛辉 何鑫淼 +9 位作者 王文涛 龚林明 田明 冯艳忠 陈赫书 亓美玉 何海娟 张海峰 刘自广 刘娣 《养猪》 2022年第5期53-54,共2页
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是在距今大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中国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1],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逐渐形成现在的民猪。其具有抗... 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是在距今大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中国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1],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逐渐形成现在的民猪。其具有抗寒、抗病、繁殖力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生长缓慢、料重比高、瘦肉率低的缺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猪 肉质性状 瘦肉率 自然选育 生长缓慢 猪胴体 料重比 野猪
下载PDF
民杂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吴赛辉 何鑫淼 +9 位作者 王文涛 龚林明 田明 冯艳忠 陈赫书 亓美玉 何海娟 张海峰 刘自广 刘娣 《猪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距今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省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并经过长期的自然的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抗寒、抗病、繁殖力高、... 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距今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省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并经过长期的自然的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抗寒、抗病、繁殖力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生长缓慢、料重比差、瘦肉率低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性状 民猪 瘦肉率 生长缓慢 猪胴体 当地居民 料重比 野猪
下载PDF
屠宰体重对巴民杂交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赛辉 何鑫淼 +7 位作者 王文涛 张冬杰 李忠秋 田明 张海峰 刘自广 夏继桥 刘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64,共4页
为了研究屠宰体重对巴民杂交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按体重分组测定的方法,将巴民杂交猪F1代分为100 kg组、120 kg组和150 kg组,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和胴体性状;将左胴体进行六分体分割,对... 为了研究屠宰体重对巴民杂交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按体重分组测定的方法,将巴民杂交猪F1代分为100 kg组、120 kg组和150 kg组,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和胴体性状;将左胴体进行六分体分割,对各部位产肉量进行测定;采集各组左胴体背最长肌,测定肉色、含水量、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巴民杂交猪F1代屠宰性能存在较大差异,100 kg组瘦肉率为52.75%,与120 kg组(51.83%)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50 kg组(47.32%,P<0.05);各组间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120 kg组胴体重、背膘厚、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与100 k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巴民杂交猪F1代的心脏、肝脏、肺脏、大肠、小肠、膈肌和膀胱重量也逐渐增加,但相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00 kg与150 kg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左胴体进行分割后,六分体各部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前肩腿部、腹肋腰部、后臀腿部各部位重量120 kg组显著高于100 kg组(P<0.05)。120 kg组和150 kg组红度(a^(*))、滴水损失与100 k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pH值相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50 kg组与100 k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含水量、熟肉率、剪切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屠宰体重对巴民杂交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巴民杂交猪的屠宰体重以120 kg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体重 巴克夏猪 民猪 杂交猪 屠宰性能 胴体性状 肉质 六分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