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永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1期3736-3738,共3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我院前颅底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我院前颅底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术后1个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71.43%高,肿瘤次切除率为7.14%,较对照组的28.57%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较对照组的19.05%低(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前颅底肿瘤患者予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肿瘤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内镜经鼻手术 神经导航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与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与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5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MV...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与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5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MVD),研究组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RSR),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63.97±8.14)min,住院时间为(14.81±1.5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6.74±10.63)min,住院时间为(17.89±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7、8.574,P<0.05);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37±1.16)分,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为(5.65±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1,P<0.05)。研究组在社会能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1、18.660、17.488、15.186、13.692,P<0.05)。结论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效果明显优于微血管减压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从而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因此证明微血管减压与感觉根部分切断联合治疗方式,值得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感觉根部分切断 三叉神经痛 有效性 价值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时对其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进行显微手术的50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进行...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时对其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进行显微手术的50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进行显微手术的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的全切率及术后面神经解剖的保留率相比,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相比,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时,对其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在术后早期保留其面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冯永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神经...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HB)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肿瘤切除率和术后6个月HB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听神经瘤患者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听神经瘤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面部神经功能 肿瘤切除范围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春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9期3353-3354,共2页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脑颅骨缺损患者96例,根据颅骨修补术与骨瓣减压术间隔时间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48例。早期组于脑外伤后4~6周实施颅骨...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脑颅骨缺损患者96例,根据颅骨修补术与骨瓣减压术间隔时间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48例。早期组于脑外伤后4~6周实施颅骨修补术,常规组于脑外伤后3~6个月实施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脑灌注水平[脑血流量(rCBF)和达峰值时间(TTP)]、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术后10d的rCBF及随访1年的KPS、GO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术后10d的TTP短于常规组,且随访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增加脑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灌注水平 生活质量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钻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李春林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5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血肿量、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血肿量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更佳,可获得更好的血肿清除效果,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钻孔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冯永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0期3553-3555,共3页
目的:分析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予以经额底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予以经额底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肿瘤全切除率、次切除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预后良好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率、次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眉弓入路显微手术 经额底入路手术 肿瘤切除率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冯永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予以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血管减压...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予以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前后痉挛强度分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痉挛强度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研究组复发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痉挛强度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其效果优于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痉挛强度分级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探讨螺旋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永辉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 探讨螺旋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伽马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螺旋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术后1、6、1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44),与对照组的13.64%(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6%(2/42),与对照组的11.63%(5/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螺旋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度,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螺旋CT 伽马刀术 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
原文传递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春林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654-1656,1660,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应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就诊的78例高分... 目的 对比分析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应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就诊的78例高分级aSAH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和对照组(39例,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1 d免疫指标、术后3个月神经缺损程度、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91.75±15.38) min]、住院时间[(15.68±4.02) d]均短于对照组的(154.22±33.45) min、(22.45±4.31) d;观察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A[(2.03±0.38) g/L]、IgG[(11.02±2.52) g/L]、IgM[(1.16±0.24) g/L]均高于对照组的(1.59±0.35)、(7.36±2.39)、(0.84±0.2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且在预后、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并发症 预后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免疫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