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小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波 林艳春 《食品界》 2021年第3期121-121,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食品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大型食品企业为主、中小食品企业为辅的食品业经济结构。本文以中小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思路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提供了切合中小食品企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小食品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运行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鱼油微胶囊结构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江连洲 王朝云 +8 位作者 古力那孜·买买提努 巨欢欢 郭增旺 綦玉曼 李杨 齐宝坤 左锋 范志军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深海鱼油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致密,呈球形颗粒,无油滴聚集现象,粒径小,溶解度较好,包埋率可达95.54%,且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较好;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鱼油微胶囊结构不规则,表面有孔状结构,表面含油率高,包埋率分别为86.70%和74.28%,有一定的油滴聚集现象,粒径较大,溶解度差;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20.03%、25.98%、75.91%,在肠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78.73%、71.78%、22.91%。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较低,但可以较好地在肠液中释放。由此可知,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产品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干燥工艺,这为微胶囊产品的干燥工艺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干燥工艺 结构 产品特性 理化特性
下载PDF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法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工艺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江连洲 寻崇荣 +7 位作者 綦玉曼 吴长玲 普拉谢克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范志军 许振国 李杨 王中江 谢凤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8-275,共8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数为超高压处理压强320.00 MPa、超高压处理时间15 min、酶解时间60 min、酶添加量0.3 U/g,此条件下致敏性降低率为88.09%,但制备的豆乳粉具有微苦味,需要进一步调配以改善口感。超高压处理与酶解具有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豆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对不同加工工艺豆乳粉进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蛋白质分散指数、过敏原含量及蛋白电泳分析,进一步证明超高压与酶解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 豆乳粉 致敏性 溶解性 体外消化率 电泳
下载PDF
微流化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良 周艳 +7 位作者 王冬梅 樊金源 吴长玲 朱颖 李杨 江连洲 王中江 范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78-182,共5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微流化处理,研究微流化处理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流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体积平均粒径及蛋白质表面疏...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微流化处理,研究微流化处理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流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体积平均粒径及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均显著高于未经微流化处理的样品(P<0.05)。当微流化处理压力为123.5 MPa时,蛋白质表面疏水性达到最大值,提高至未处理样品的1.6倍;蛋白质游离巯基含量达到最大值7.62μmol/g,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增加了24.96%;豆乳粉具有最小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豆乳粉溶解度达到最大值79.47%。但当微射流压力增加到152.0 MPa时,豆乳粉溶解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微流化 表面疏水性 巯基含量 溶解性
下载PDF
气流喷爆-复合酶解对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杨 吴长玲 +6 位作者 安然 王冬梅 李波 陈龙 王中江 江连洲 范志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77-182,191,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气流喷爆-复合酶解的处理方式高效回收豆粕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酶法制油豆粕先经气流喷爆处理,再经纤维素酶及α-淀粉酶复合酶解作用,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气流喷爆-复合酶解处理后,在喷爆温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气流喷爆-复合酶解的处理方式高效回收豆粕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酶法制油豆粕先经气流喷爆处理,再经纤维素酶及α-淀粉酶复合酶解作用,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气流喷爆-复合酶解处理后,在喷爆温度为220℃、喷爆时间30 s、纤维素酶∶α-淀粉酶(g∶g)为2∶1、酶解时间2 h时,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佳,为26.03%±0.02%。扫描电镜观测处理后豆粕结构疏松,排列更加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气流喷爆 复合酶解 水溶性膳食纤维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喜波 梁亚茹 +6 位作者 杨朔 郭增旺 江连洲 范志军 王中江 滕飞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以生物酶法制油得到的大豆水解液为原料制备豆粉,研究添加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粒度和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结构、粒径分布、光学显微镜变化)、理化(分散性、润湿性、沉淀系数、堆积密度、干物质溶解指数(dry matter solubility index,... 以生物酶法制油得到的大豆水解液为原料制备豆粉,研究添加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粒度和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结构、粒径分布、光学显微镜变化)、理化(分散性、润湿性、沉淀系数、堆积密度、干物质溶解指数(dry matter solubility index,DSI)、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改性大豆磷脂的质量分数为0.6%时,豆粉颗粒平均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微观结构颗粒较小且有干瘪状颗粒,溶液粒径分布较均一,液滴分散均匀且溶液稳定,这表明添加改性大豆磷脂可以显著影响豆粉的结构特性;添加0.6%改性大豆磷脂的豆粉与未添加改性大豆磷脂的豆粉相比,润湿时间和分散时间分别减少了24.5 s和30 s,沉淀系数减小了0.008,堆积密度减小了0.16 g/mL,DSI提高了12.87%,这表明添加0.6%的改性大豆磷脂显著改善了豆粉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为生物酶法水解液的开发利用和改性大豆磷脂在豆粉行业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大豆磷脂 生物酶法 豆粉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豆乳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江连洲 胡继莹 +3 位作者 刘耀华 江中阳 王中江 范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我国豆乳粉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主流豆乳粉加工技术体系。本文介绍了豆乳粉加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对豆乳粉产品速溶性、豆腥味、致敏性等的影响规律,阐述了针对目前豆乳粉的腥味残存、致敏... 近年来,我国豆乳粉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主流豆乳粉加工技术体系。本文介绍了豆乳粉加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对豆乳粉产品速溶性、豆腥味、致敏性等的影响规律,阐述了针对目前豆乳粉的腥味残存、致敏性较高、速溶性较差、口感体验较差、品质稳定性偏低等技术瓶颈问题的工艺调控方案,并对我国豆乳粉行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我国豆乳粉的生产工艺、标准建立、产品研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加工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萌芽-低温打浆技术制备高苷元类异黄酮豆乳粉 被引量:2
8
作者 江连洲 寻崇荣 +5 位作者 吴长玲 普拉谢克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范志军 李杨 许振国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20-226,共7页
在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的基础上,以萌芽大豆为原料,对热烫后的大豆进行低温打浆处理,提高豆乳粉苷元类异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萌芽-低温打浆制备高苷元型异黄酮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萌芽-低温打... 在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的基础上,以萌芽大豆为原料,对热烫后的大豆进行低温打浆处理,提高豆乳粉苷元类异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萌芽-低温打浆制备高苷元型异黄酮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萌芽-低温打浆的工艺参数为萌芽温度25℃、萌芽时间75 h、浆液pH 6.0、打浆温度57℃、打浆时间3.5 h,响应值苷元类异黄酮含量有最优值,为6.43 mg/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豆乳粉中异黄酮种类及含量,结果发现萌芽-低温打浆可显著提高豆乳粉中总异黄酮含量及苷元类异黄酮含量(P<0.05),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其异黄酮总含量及苷元类异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1.09倍和9.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 低温打浆 豆乳粉 苷元型异黄酮
下载PDF
微射流处理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良 周艳 +7 位作者 王冬梅 李波 罗义 陈龙 王中江 李杨 江连洲 范志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25,共6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为改善豆乳粉溶解性对豆浆进行微射流处理。研究不同微射流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粒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的...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为改善豆乳粉溶解性对豆浆进行微射流处理。研究不同微射流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粒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射流压力不断增大,豆乳粉平均粒径呈现出先下降后略有增加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豆乳粉的微观结构表现为颗粒减小、趋向于均匀且分散性增加。当微射流压力为123.5 MPa时,豆乳粉具有较高的蛋白分散指数和水合能力,分别为97.35%和1.94 mL/g ,豆乳粉的堆积密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5.81%。研究表明,当微射流压力为123.5 MPa时,豆乳粉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微射流 喷雾干燥 溶解特性
下载PDF
混料设计优化肉糜脯水分调节剂配方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月 姜秀丽 +4 位作者 曹传爱 张帅 刘骞 孔保华 夏秀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6-71,共6页
以混合肉糜脯为研究对象,结合最优化混料设计(D-optimal Mixture Design)方法确定水分调节剂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调节剂的最佳配比(以肉总重计)为:可得然胶0.42%、甘油1.15%、玉米蛋白水解物1.93%。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水... 以混合肉糜脯为研究对象,结合最优化混料设计(D-optimal Mixture Design)方法确定水分调节剂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调节剂的最佳配比(以肉总重计)为:可得然胶0.42%、甘油1.15%、玉米蛋白水解物1.93%。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水分调节剂的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在保持水分活度基本不变(P>0.05)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制品的水分含量和L~*-值(P<0.05),显著降低制品的剪切力(P<0.05),提高制品的总体可接受性,(P<0.05)使制品保持良好的嫩度和适宜的口感。同时,运用最优化混料设计方法得到的水分调节剂处理产品,测得的指标结果与理论预测值误差均在1%左右,说明该试验方法比较可靠,可以有效的应用到产品的设计与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肉糜脯 混料设计 水分调节剂
下载PDF
EGCG对大豆蛋白结构的调控机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思明 江连洲 +3 位作者 王冬梅 隋晓楠 周麟依 范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5,共9页
采用添加量不同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isolate,SPI)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系,运用多种检测手段探究EGCG对SPI结构的调控机理,以及热处理条件下SPI-EGCG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的... 采用添加量不同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isolate,SPI)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系,运用多种检测手段探究EGCG对SPI结构的调控机理,以及热处理条件下SPI-EGCG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的改变。EGCG对SPI的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且通过非共价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热处理前后EGCG与SPI的复合使SPI的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升高,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降低,而β-转角及无规卷曲结构含量变化不明显。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光光谱表明二者相互作用使SPI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热处理增强了复合体系的红移程度。本实验综合研究SPI与EGCG的营养价值,为开发功能型大豆蛋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热处理 互作机理 结构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儿茶素非共价/共价复合物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代世成 连子腾 +7 位作者 马林智 佟晓红 田甜 亓伟杰 彭潮勇 范宇航 王欢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0,共9页
目的:探究超声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儿茶素非共价/共价复合物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SPI进行超声处理后,在不同pH值(3.0、7.0、9.0、12.0)下与儿茶素通过非共价/共价结合方式制备复合物,并通过十二烷... 目的:探究超声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儿茶素非共价/共价复合物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SPI进行超声处理后,在不同pH值(3.0、7.0、9.0、12.0)下与儿茶素通过非共价/共价结合方式制备复合物,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来验证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蛋白与多酚结合程度,采用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SPI与儿茶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SPI结构的变化,通过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溶解度、浊度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考察复合物功能性质的变化。结果:SDS-PAGE证实了非共价/共价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超声预处理对复合物结合程度具有影响,SPI超声后在pH 12时结合的儿茶素最多;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非共价/共价复合物中SPI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与未处理的SPI样品相比,α-螺旋和β-折叠相对含量下降,β-转角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加,色氨酸和酪氨酸基团暴露增多,其中pH 12条件下超声预处理效果最显著,β-转角相对含量增加至40.20%,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加至28.61%,SPI结构变得更加舒展及松散;经超声预处理后,SPI及复合物的溶解度、浊度、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所增加,其中抗氧化能力提升最显著,在pH 12条件下共价复合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提高至未处理SPI样品的5.5倍,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提高至未处理SPI样品的4.8倍;分子对接结果也验证了SPI与儿茶素非共价结合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疏水作用。结论:SPI经过超声预处理后在pH 12的条件下与儿茶素结合最强,其共价复合物最稳定,起泡性与抗氧化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儿茶素 超声预处理 非共价/共价结合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长玲 田甜 +6 位作者 王冬梅 李波 陈龙 王中江 李杨 江连洲 范志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0-55,共6页
为研究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明确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豆渣,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蛋白的结构变化,并通过豆渣蛋白界面性质、溶解性、粒度分析及ζ-... 为研究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明确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豆渣,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蛋白的结构变化,并通过豆渣蛋白界面性质、溶解性、粒度分析及ζ-电位对其功能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低温粉碎200目下豆渣蛋白性质最佳,其粒径分布稳定,体积平均粒径D[4,3]降低至(24.06±0.02)μm,ζ-电位绝对值增大至14.02±0.02;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可知,低温超微粉碎使得豆渣蛋白结构发生解折叠,蛋白分子内疏水性氨基酸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蛋白 低温超微粉碎 结构性质 功能性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乳化性及抑菌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柏棋 陈菲 +3 位作者 马一帆 范志军 金花 许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74-1681,共8页
按照酯化大豆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0.1,将酯化大豆蛋白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并常温搅拌3 h,制得了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采用FTIR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酯化改性协同壳聚糖复合改性对复合物乳化性和抑菌性的影响。结果表... 按照酯化大豆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0.1,将酯化大豆蛋白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并常温搅拌3 h,制得了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采用FTIR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酯化改性协同壳聚糖复合改性对复合物乳化性和抑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键参与了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在pH 5.0下,相较于酯化大豆蛋白,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MSPI-CS)、酯化大豆球蛋白-壳聚糖复合物(M11S-CS)、酯化β-伴大豆球蛋白-壳聚糖复合物(M7S-CS)的乳化活性分别提升至10.8、9.0、12.0 m^(2)/g,乳化稳定性分别提升至88.9、71.4、95.4 min;MSPI-CS、M11S-CS、M7S-C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增加;以MSPI-CS、M11S-CS、M7S-CS为乳化剂制备乳液,乳液的平均粒径降低至(255.2±5.3)、(315.6±2.4)、(253.6±1.7)nm,Zeta电位绝对值提升至(22.07±0.40)、(20.68±0.09)、(22.33±0.88)mV,同时乳液储存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大豆蛋白 壳聚糖 复合物 乳化性 抑菌性 乳液稳定性 食品化学品
下载PDF
酶解—高压均质制备高溶解性、高消化率豆乳粉工艺 被引量:6
15
作者 寻崇荣 范志军 +3 位作者 王冬梅 王中江 江连洲 李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6期30-35,共6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酶解后的豆乳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提高豆乳粉溶解性,并探讨酶解—高压均质工艺对制备豆乳粉的溶解性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发现酶解—高压均质后的豆粉乳液粒径减小,无聚集现象,豆乳粉的溶解性及蛋...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酶解后的豆乳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提高豆乳粉溶解性,并探讨酶解—高压均质工艺对制备豆乳粉的溶解性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发现酶解—高压均质后的豆粉乳液粒径减小,无聚集现象,豆乳粉的溶解性及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高压均质 豆粉溶解性 蛋白消化率 粒径
下载PDF
乳液中柔性界面蛋白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颖 赵思明 +3 位作者 王冬梅 江连洲 王中江 范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9,共9页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对功能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柔性较高的蛋白可以更快吸附到油滴表面,结构更易伸展;柔性较高的界面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表面疏水性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较低,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较高;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界面蛋白质分子在解折叠后暴露出更多的疏水性基团,其溶解性降低,在水油界面处易形成稳定的蛋白膜,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乳液 柔性 界面蛋白 结构特征
下载PDF
限制性酶解—钙融合制备高钙豆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寻崇荣 范志军 +3 位作者 王冬梅 王中江 江连洲 李杨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8期21-24,44,共5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粉为基础,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酶对豆乳进行酶解处理并混入Ca CO3以提高豆乳粉的钙融合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对限制性酶解—钙融合制备高钙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限...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粉为基础,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酶对豆乳进行酶解处理并混入Ca CO3以提高豆乳粉的钙融合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对限制性酶解—钙融合制备高钙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限制性酶解—钙融合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1.56 h、酶添加量1.59%、均质压力29.18MPa、均质时间9.55 min,此条件下蛋白质分散指数为80.02%、可溶性钙结合量为1.8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酶解 钙融合 豆粉 蛋白质分散指数
下载PDF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溶液行为表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冬梅 范志军 +1 位作者 安然 王中江 《现代食品》 2020年第7期182-184,共3页
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溶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大豆蛋白形成了可溶性聚集体,随着聚集体粒径和分子量的逐渐增大,浊度显著增加。60℃和80℃热诱导聚集体以单个分子颗粒形式存在,而100℃热诱导聚... 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溶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大豆蛋白形成了可溶性聚集体,随着聚集体粒径和分子量的逐渐增大,浊度显著增加。60℃和80℃热诱导聚集体以单个分子颗粒形式存在,而100℃热诱导聚集体呈小尺寸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热处理温度 溶液行为
下载PDF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冬梅 范志军 +1 位作者 安然 王中江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0期153-155,共3页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热诱导聚集体的形成降低了大豆蛋白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了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无序性。60℃和80℃热诱导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形成使大豆蛋白结构更趋于“包埋态”,而100℃热诱...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热诱导聚集体的形成降低了大豆蛋白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了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无序性。60℃和80℃热诱导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形成使大豆蛋白结构更趋于“包埋态”,而100℃热诱导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形成使大豆蛋白更趋于“暴露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热聚集体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下载PDF
生物解离大豆蛋白及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隆坤 江连洲 +2 位作者 范志军 王东梅 罗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85-191,共7页
大豆含有36%~56%的蛋白质,是最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是生物活性肽的良好来源,因此成为研究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物的研究对象。生物解离大豆蛋白水解物和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优异的功能特性,有降压、降胆固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等... 大豆含有36%~56%的蛋白质,是最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是生物活性肽的良好来源,因此成为研究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物的研究对象。生物解离大豆蛋白水解物和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优异的功能特性,有降压、降胆固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等生物学特性。该文综述生物解离大豆蛋白及肽的生产和生物功能特性,为大豆蛋白、肽的生产工艺、标准建立、功能开发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解离 大豆 蛋白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