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倩倩 邱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9-0033,共5页
胃癌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居第四位,死亡率位列第二,且存在年轻化发展趋势。全球70%以上的胃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50%发生在中国。上皮-过度增殖-各期胃腺瘤息肉、增生性息肉-癌为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胃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 胃癌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居第四位,死亡率位列第二,且存在年轻化发展趋势。全球70%以上的胃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50%发生在中国。上皮-过度增殖-各期胃腺瘤息肉、增生性息肉-癌为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胃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根据病理形态不同可大致分类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均具有潜在的癌变风险。息肉病因较多,研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胆汁反流、代谢综合征与胃息肉形成的相关性,以上研究对胃息肉的预防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相关因素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经腹超声、腹部CT和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邱文亮 孙倩倩 邱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65-67,7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3种检查方法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84例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经腹超声、腹部CT和MRCP检查结...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3种检查方法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84例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经腹超声、腹部CT和MRCP检查结果等。比较3种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对胆总管扩张的检出率。结果 84例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金标准)及相关治疗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6例,经腹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55.26%、77.63%、93.42%),准确率分别为(57.14%、76.19%、92.85%)。3种检查方法对胆总管结石(CBDS)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度(75.00%、62.50%、87.50%)、阳性预测值(95.45%、95.16%、98.61%)、阴性预测值(15.00%、22.72%、58.33%)和对胆管扩张的检出率(61.90%、71.43%、73.81%)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3种检查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能力结果显示MRCP>腹部CT>经腹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 MRCP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SMSA评分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邱文亮 孙倩倩 +2 位作者 邱冰 许文慧 孙秀芝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小、形态、部位和可及性(size,morphology,site,access,SMSA)评分在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行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治疗的2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息肉大小、... 目的探讨大小、形态、部位和可及性(size,morphology,site,access,SMSA)评分在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行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治疗的2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息肉大小、形态、部位及肠镜检查治疗可及性等指标,计算息肉SMSA评分,分析SMSA评分与息肉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不同大小、部位、形态及可及性的息肉SMSA评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SA1、SMSA2、SMSA3及SMSA4的息肉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分别为100%、92.5%、80.0%及3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5.8%、20.0%及33.3%。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与息肉SMSA评分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31,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息肉SMSA评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75,P<0.05)。结论SMSA评分可作为评价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困难程度及判断术后并发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形态、部位和可及性评分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穆丽雅 唐秀芬 +3 位作者 李淑芹 于丹 孙媛媛 赵金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4种途径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迁移情况及肝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为A、B、C、D、E、F 6组,每组10只,A、B、C、D为移植组,E组为骨髓干细胞供体组,F组为急性肝损伤模型组。用CCL4/2-乙酰氨基... 目的探讨4种途径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迁移情况及肝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为A、B、C、D、E、F 6组,每组10只,A、B、C、D为移植组,E组为骨髓干细胞供体组,F组为急性肝损伤模型组。用CCL4/2-乙酰氨基芴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离小鼠骨髓干细胞,用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后经门静脉(A组,n=10)、尾静脉(B组,n=10)、腹腔(C组,n=10)及脾内(D组,n=10)输入到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2周后处死小鼠,血清检测肝功能(ALT、AST、Alb),肝组织病理观察骨髓干细胞向肝脏迁移的情况及肝损伤小鼠的肝脏修复情况。F组小鼠于第8天处死检测ALT、AST及Alb值。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微镜下4个移植组移植的细胞均迁移到肝脏且通过病理图片均可见新生的肝细胞; ALT、AST、Alb值A、B、C、D 4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t值分别为2. 372、2. 473、2. 354、2. 383,P值均<0. 05; AST:t值分别为2. 534、2. 423、2. 437、2. 643,P值均<0. 05; Alb:t值分别为2. 336、2. 243、2. 373、2. 352,P值均<0. 05)。结论骨髓干细胞促进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修复,其修复程度与移植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骨髓移植 动物实验 治疗结果 小鼠 近交BALB 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