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悦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16-18,共3页
目的:评估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 目的:评估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丁苯酞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CRP启动子区-717A/G多态性及CRP水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涛 徐秀芝 +3 位作者 杨勇 王晓敏 祝鸿雁 许晓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启动子区-717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CRP-717A/G基因多态性,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启动子区-717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CRP-717A/G基因多态性,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含有AA型与AG型个体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GG型个体,病例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CRP、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及血细胞比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17A/G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有增加CRP水平的趋势,CRP、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糖、年龄及收缩压等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CRP)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采用高压臭氧与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庄源 徐文丽 +1 位作者 安丽荣 魏广宽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采用高压臭氧与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采用高压臭氧与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91%(45/5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高压臭氧 依达拉奉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朝阳 张颖 冯君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5-376,共2页
吞咽困难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大约22%~6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以增加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再次卒中发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目前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 吞咽困难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大约22%~6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以增加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再次卒中发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目前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康复疗法主要包括:摄食一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针刺及心理干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庄源 徐文丽 +1 位作者 安丽荣 魏广宽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9期6-7,共2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1.18%vs73.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而BI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于治疗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运动能力,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脑梗塞应用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庄源 魏广宽 《中外医疗》 2016年第4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应用于早期脑梗塞(ACI)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早期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1例。A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桑加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应用于早期脑梗塞(ACI)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早期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1例。A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桑加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9.51%、75.61%,A组分别为34.15%、92.68%,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A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32%,与B组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链激酶应用于早期ACI的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早期 重组链激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奥德金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观察
7
作者 张秀艳 魏广宽 郭艳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445-447,共3页
目的:研究奥德金和醒脑静合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的疗效及其预防迟发性脑病的作用。方法:将72例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38例(加用奥德金和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治... 目的:研究奥德金和醒脑静合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的疗效及其预防迟发性脑病的作用。方法:将72例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38例(加用奥德金和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8.95%,13.16%,7.89%和35.29%,44.12%,25.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41.18%,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德金和醒脑静合用可以明显缩短ACMP患者的意识障碍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奥德金 醒脑静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秀艳 孙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2期611-612,共2页
目的分析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1d时,治疗组MMSE评分、血液学指标以及脑电... 目的分析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1d时,治疗组MMSE评分、血液学指标以及脑电图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可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长春西汀 高压氧
下载PDF
TOMM40基因多态性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9
作者 马玥 张鹏 卢杉 《系统医学》 2022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TOMM40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及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黑龙江地区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为未来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提供研究方向。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无... 目的探讨TOMM40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及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黑龙江地区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为未来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提供研究方向。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100名作为随机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进行问卷调查,以环境因素为变量,通过统计学分析环境因素对于血管性痴呆发病情况的作用;使用PCR实验方法数据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和TOMM4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以标准化回归系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生活饮食、气温气候是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因素(t=4.100、-2.230,P<0.05);TOMM40的rs2075650位点基因型分布与血管性痴呆发病风险相关(OR=0.687,P<0.05),提示以上位点可能改变基因功能,并最终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因素和TOMM40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呈密切相关;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患病和黑龙江省内地区环境气候因素呈密切相关;因此基因-环境两因素的发生引发的交互作用与血管性痴呆患者患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TOMM40 基因多态性 基因-环境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采用血栓通胶囊与氯吡格雷的药物经济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慧 王悦 曹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血栓通胶囊(CVA)与氯吡格雷的药物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就诊的3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的同时给予...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血栓通胶囊(CVA)与氯吡格雷的药物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就诊的3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血栓通胶囊药物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在全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具体的治疗费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统计患者的复发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经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个月及6个月内复发率为1.11%和2.78%,低于对照组的2.22%、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全部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胶囊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血栓通胶囊的性价比要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结论血栓通胶囊治疗脑卒中具有明显的成本效果优势,可以为治疗脑卒中提供一个较低经济负担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脑卒中 药物经济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醒脑静联用纳洛酮治疗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李颖 魏广宽 徐文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4期203-204,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和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不分原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醒脑静,治疗组两药联合应用,一月后对昏迷患者恢复清醒时间及人数进行对比。结果:一月后,治疗组... 目的:观察醒脑静和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不分原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醒脑静,治疗组两药联合应用,一月后对昏迷患者恢复清醒时间及人数进行对比。结果:一月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清醒的时间明显缩短,人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醒脑静 纳洛酮
下载PDF
皮肤接触莠去津致中毒性脑病1例
12
作者 曹楠 王悦 刘志慧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接触莠去津导致中毒性脑病的病例特点及治疗过程。本例提示患者出现脑病表现时应详询病史,早期识别毒物,在明确中毒性脑病病因后给予规范诊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莠去津 中毒性脑病 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巴曲酶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广宽 周茵 徐文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巴曲酶、胞二磷胆碱静滴及调脂、控制血压...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巴曲酶、胞二磷胆碱静滴及调脂、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4天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生活能力状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出现皮下血肿、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增加出血倾向,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盐酸法舒地尔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秀艳 魏广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27-128,共2页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危重症,作为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0%以上。脑梗死的治疗多以综合方案为主,其中神经保护剂是一类重要治疗药物,通过保护脑神经,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
原文传递
巴曲酶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广宽 周茵 徐文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巴曲酶、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巴曲酶、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组再加用法舒地尔,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2.35%(42/51)比55.10%(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血肿、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巴曲酶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不增加出血倾向,能明显改善TIA的预后,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法舒地尔
原文传递
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6
作者 庄源 安丽荣 +1 位作者 徐文丽 魏广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梗死后Va D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梗死后Va D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Va D患者应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较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庄源 魏广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水肿带体积、血肿体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肿带体积及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水肿带体积及血肿体积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黄芪注射液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