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抗微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黄萍 孟庆泰 张凤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7-515,共9页
人核糖核酸酶A(human RNase A)超家族包含13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成员(RNase 1~RNase 13),其蛋白质结构除具有催化保守序列外,还具有显著多样性的序列,决定了人类核糖核酸酶A可发挥核糖核酸酶活性之外的生物学功能。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 人核糖核酸酶A(human RNase A)超家族包含13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成员(RNase 1~RNase 13),其蛋白质结构除具有催化保守序列外,还具有显著多样性的序列,决定了人类核糖核酸酶A可发挥核糖核酸酶活性之外的生物学功能。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在多种免疫细胞例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并可被分泌以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微生物活性、促进宿主防御、参与血管生成及精子成熟等。其中,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部分成员,可通过水解病毒RNA、抑制病毒复制、破坏细菌细胞壁、促进微生物凝集、损伤寄生虫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等直接作用,以及通过宿主天然免疫细胞介导的间接作用,发挥抗微生物及寄生虫活性,参与宿主防御。本文对人核糖核酸酶A的抗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抗寄生虫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人核糖核酸酶A作为抗微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免疫分子,用于治疗严重和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核糖核酸酶A 抗微生物活性 宿主防御 先天免疫 微生物 感染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蔡文辉 张文莉 +1 位作者 付英梅 张凤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常与阿莫西林联合应用,可使阿莫西林对某些细菌的MIC值降低。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具有β-内酰胺酶相关的耐药性的细菌的增加,许多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相继被发现。根据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结构,主要将其分为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抑制剂和不含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抑制剂。本文就目前国内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细菌耐药
下载PDF
博尔纳病病毒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贾丽娜 张凤民 +6 位作者 宋武琦 李小光 钱钧 包丽丽 陈小贝 翟爱霞 张庆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3-164,166,共3页
目的评价博尔纳病病毒(BDV)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的产生抗体能力与抗体特异性。方法随机抽取2株由BDV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3种试验方法对制... 目的评价博尔纳病病毒(BDV)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的产生抗体能力与抗体特异性。方法随机抽取2株由BDV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3种试验方法对制备的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可以产生一定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并对BDV的P24和P40抗原具有特异性。结论由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BDV特异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间接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Gelsolin的生物学功能与其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迪 李辉 +1 位作者 考文萍 张凤民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凝溶胶蛋白(Gelsolin)是一种激动蛋白结合蛋白,目前被认为在细胞运动、细胞吞噬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许多疾病中血清Gelsolin水平下降,且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能够预测并发症的发生... 凝溶胶蛋白(Gelsolin)是一种激动蛋白结合蛋白,目前被认为在细胞运动、细胞吞噬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许多疾病中血清Gelsolin水平下降,且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能够预测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Gelsolin还被发现有降糖和抗炎的作用,可以对疾病治疗起到一定作用.因而有必要对Gelsolin的生物学功能与其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溶胶蛋白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5
作者 王燕 商庆龙 +4 位作者 谷鸿喜 韩聪 邵迪 李茉 李承刚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建立分泌抗HPV16 L1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基因工程表达HPV16L1蛋白。用Ni—NTA技术进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含次黄嘌...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建立分泌抗HPV16 L1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基因工程表达HPV16L1蛋白。用Ni—NTA技术进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HAT)的选择培养基及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进行计数.同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mAb的效价。结果筛选出2株可分泌抗HPV16 L1 m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AE3和AG7,染色体数分别为130条和98条。2株杂交瘤细胞AE3和AG7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5120和1:80。结论成功建立了2株可分泌抗HPV 16 L1 mAb的杂交瘤细胞,为进一步研制HPV感染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L1蛋白 抗体 单克隆
下载PDF
CVB对OL细胞和OL/BDV细胞I型IFN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6
作者 翟爱霞 颜冬梅 +4 位作者 王海萍 卜桐 崔乐乐 考文萍 张凤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6-51,共6页
探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B)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microRNA-155(miR-155)表达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 探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B)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microRNA-155(miR-155)表达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7细胞定位的影响。CVB感染OL细胞和OL/BDV细胞0、2、4、6、12和24 h,qPCR检测I型IFN mRNA和miR-155表达水平。OL细胞和OL/BDV细胞分别转染IRF7-EGFP质粒,CVB感染4 h,观察IRF7细胞定位情况。CVB感染OL细胞2、4、12和24 h,IFN-αmRNA和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FN-βmRNA表达水平在4、12和24 h显著增加;CVB感染OL/BDV细胞IFN-α和IFN-βmRNA表达水平除0 h均显著增加,但miR-155表达仅在12和24 h显著增加。CVB感染OL细胞和OL/BDV细胞4 h,IRF7绿色荧光蛋白由细胞浆转移至细胞核内。综上所述,CVB可诱导OL细胞和OL/BDV细胞I型IFN、miR-155的表达,促进IRF7入核,从而激活I型IFN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OL细胞 OL/BDV细胞 I型IFN信号转导途径 microRNA-155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夏晴 纪羽婷 +1 位作者 刘海亮 宋武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关节,最终会导致关节的畸形,在自然病程中,10年致残率可超过6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在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主要介...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关节,最终会导致关节的畸形,在自然病程中,10年致残率可超过6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在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发病机制及其应用,以便在今后的疾病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动物模型 佐剂诱导 胶原诱导 降植烷诱导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诱导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及其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崔乐乐 卜桐 +6 位作者 刘兆基 张涵旭 史雨 井雯雯 李爱梅 考文萍 翟爱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骨髓瘤细胞和单个B细胞可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分离并克隆后可产生针对单一表位,且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单克隆抗体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制备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目前单克... 骨髓瘤细胞和单个B细胞可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分离并克隆后可产生针对单一表位,且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单克隆抗体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制备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在疾病治疗与诊断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单克隆抗体与天然抗体不同,具有效价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可大量制备,靶向性高等特点。mAb可用于诊断及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癌症等。对mAb的发展历程及mAb在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抗体 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抗感染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实验室水平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相应纯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梦蔚 宋武琦(综述) +1 位作者 付治美 张凤民(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2,238,共6页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由单一B细胞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mAb已广泛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等医学诊断技术;并可作为亲和层析中重要的配体用于蛋白质的...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由单一B细胞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mAb已广泛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等医学诊断技术;并可作为亲和层析中重要的配体用于蛋白质的提纯;也可与化疗药物或放疗物质连接,利用mAb的导向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用于肿瘤导向治疗。mAb的纯度是其产品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不同方法制备的mAb需根据其物理化学属性(等电点、分子量、疏水性等)来选择不同的纯化步骤,去除不同的杂质,以满足实验需求。本文就实验室水平的mAb制备方法及去除制备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相应纯化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污染物 纯化
原文传递
Notch信号通路调控癌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治美 宋武琦 +1 位作者 徐梦蔚 张凤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1期140-144,共5页
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进程、调节细胞命运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通路高度依赖于上下游分子的调控,在不同的细胞环境中功能大相径庭。因此Notch信号调控癌症相关通路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但目前对该通路的具体机制及功能的研究仍然存... 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进程、调节细胞命运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通路高度依赖于上下游分子的调控,在不同的细胞环境中功能大相径庭。因此Notch信号调控癌症相关通路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但目前对该通路的具体机制及功能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本文着重于整理近年来研究Notch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肿瘤的关系的最新进展,归纳Notch通路调控的癌症相关通路,对靶向Notch信号的肿瘤治疗策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癌症 信号通路 靶向
下载PDF
博尔纳病病毒对BALB/c小鼠感染性检测
11
作者 王传宝 答嵘 +6 位作者 陈小贝 李小光 宋武琦 李玉军 翟爱霞 张庆猛 张凤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8-349,352,共3页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BALB/C小鼠 脑细胞 感染性
下载PDF
小RNA对胞内菌生长、毒力及铁水平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吴铮 李文静 +2 位作者 李爱梅 付英梅 张凤民 《微生物与感染》 2016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细菌小RNA(small RNA,sRNA)是一类长度为50-500个碱基,具有调控转录、翻译和mRNA稳定性的非编码调节性RNA。随着越来越多的sRNA被鉴定,部分细菌的sRNA功能已逐步阐明,主要参与调控细菌的基因表达、增殖、毒力及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生... 细菌小RNA(small RNA,sRNA)是一类长度为50-500个碱基,具有调控转录、翻译和mRNA稳定性的非编码调节性RNA。随着越来越多的sRNA被鉴定,部分细菌的sRNA功能已逐步阐明,主要参与调控细菌的基因表达、增殖、毒力及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本文就胞内菌(如沙门菌、李斯特菌、嗜肺军团菌等)sRNA对其自身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毒力和铁水平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小RNA 胞内菌 毒力 生长
下载PDF
融合肽抑制剂T20抵抗株包膜蛋白热变异位点547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赵海娇 原晨 +2 位作者 张雪莹 凌虹 庄敏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0-217,共8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融合肽抑制剂T20抵抗突变株热变异位点547对病毒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和定点突变方法构建HIV包膜蛋白(Env)突变体pSM-HXB2-DIV/DIM/SIM和PSM—LAI-DIV四种表达质粒,并构建了含有547D突...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融合肽抑制剂T20抵抗突变株热变异位点547对病毒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和定点突变方法构建HIV包膜蛋白(Env)突变体pSM-HXB2-DIV/DIM/SIM和PSM—LAI-DIV四种表达质粒,并构建了含有547D突变并置换HXB2或LAI株gp120部分的Env质粒,pSM-LAIgp120/HXB2gp41-DIV(L/H-DIV)和pSM-HXB2gp120/LAIsp4t—DIV(H/L-DIV)。假病毒感染实验和细胞融合实验分析Env的功能;Westernblot检测Env表达。圆二色谱(CD)分析6螺旋束(6HB)的稳定性;PyMOL软件分析含有547D的6HB结构。结果HXB2为骨架的547DIV、DIM及SIM和LAI为骨架的DIV假病毒的感染性低于其野生型(wt),前者的各变异Env的融合活性也明显降低;L/H—DIV假病毒感染性与HXB2wt相似,但融合活性明显低于wt;H/L—DIV假病毒的感染性低于两种野生型,融合活性与LAI叭相似,但低于HXB2wt。CD结果证明547D突变降低6HB的稳定性;结构分析显示,547D突变没有改变NHR中该位点与CHR中Q652位点之间的氢键,但可能通过增加NHR的负电荷从而减少病毒与T20的结合。结论547D突变降低LAI与HXB2株的感染性和HXB2株的融合活性;该突变通过降低6HB稳定性和增加gp41所带负电荷来减少病毒与T20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融合肽抑制剂 T20 抵抗突变
原文传递
游离DNA检测技术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陆昕怡 孟庆泰 +4 位作者 黄萍 段雅干 陈智远 徐鹏 张凤民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游离DNA(cfDNA)是存在于人体细胞外液中的DNA片段,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如妊娠、肿瘤等),cfDNA的含量变化和分子特征等使其成为疾病诊疗的生物标志物之一。随着cfDNA富集技术以及测序、质谱等检测技术的发展,cfDNA的检测已形成完整的检... 游离DNA(cfDNA)是存在于人体细胞外液中的DNA片段,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如妊娠、肿瘤等),cfDNA的含量变化和分子特征等使其成为疾病诊疗的生物标志物之一。随着cfDNA富集技术以及测序、质谱等检测技术的发展,cfDNA的检测已形成完整的检验流程。基于cfDNA检测的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肿瘤诊疗、产前检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自身免疫病诊疗中展现出较大的潜力。本综述描述了cf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液体活检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以及cfDNA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测序 癌症 产前检查 自身免疫病
原文传递
630 nm LED红光照射后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5
作者 林默楠 曹国丁 +4 位作者 苏在雨 潘昱霖 宋武琦 刘海亮 张凤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630 nm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产生红光照射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THP-1细胞,制备THP-1来源M0巨噬细胞,并使用强度... 目的分析630 nm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产生红光照射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THP-1细胞,制备THP-1来源M0巨噬细胞,并使用强度为28.8 J/cm^(2)的630 nm LED红光照射M0巨噬细胞,随后采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和富集;通过string在线网站(https://cn.string-db.org/)和Cytoscape软件分析蛋白质互作情况,根据关键蛋白的作用,分析630 nm LED红光照射与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关系。结果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630 nm LED红光照射THP-1来源M0巨噬细胞后,62个差异表达蛋白能够显著富集在细胞对刺激反应、线粒体膜电势负性调控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等相关生物学进程。在显著性排名前10的生物学进程中,细胞对刺激反应相关生物学进程占70%,主要为对糖刺激反应(4个进程)、对神经生长因子反应(2个进程)等;进一步分析细胞应对刺激相关生物学进程中涉及的8个蛋白间蛋白互作情况结果显示,转录因子叉头箱蛋白O3亚基(forkhead box O3,FOXO3)、炎症相关蛋白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或称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炎症因子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为关键互作蛋白,并且在630 nm LED红光照射后的THP-1来源M0巨噬细胞中,FOXO3和IL-18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PTGS2(COX-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630 nm LED红光照射对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作用,类似于糖和神经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刺激反应;通过上调THP-1来源M0巨噬细胞中FOXO3蛋白的表达抑制M0巨噬细胞中PTGS2(COX-2)介导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二极管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 巨噬细胞 蛋白质组学 叉头箱蛋白O3亚基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环加氧酶2)
原文传递
细菌产铁载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莹 张文莉 +1 位作者 陈小贝 张凤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49-2251,共3页
铁载体(siderophore)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产生的对铁具有高亲和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微生物需要铁合成细胞代谢所需物质,所以铁对于微生物来说至关重要。但三价铁离子及其衍生物溶解性较低,故大多数微生物难以直接利用。
关键词 铁载体 细菌 毒力 抗生素
原文传递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动物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商庆龙 王燕 +5 位作者 陈思佳 李承刚 韩聪 邵迪 李茉 谷鸿喜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诱导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l6)E6蛋白,制备可溶性蛋白,并通过动物免疫进行免疫效果评估。方法采用IPTG诱导pQE30-HPVl6E6/BL21(DE3)重组菌株,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提取包涵体进行变性处理,变性蛋... 目的诱导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l6)E6蛋白,制备可溶性蛋白,并通过动物免疫进行免疫效果评估。方法采用IPTG诱导pQE30-HPVl6E6/BL21(DE3)重组菌株,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提取包涵体进行变性处理,变性蛋白经Ni^2+金属螯合层析纯化,将纯化产物用复性透析方法处理以获取可溶性蛋白。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抗体、CD4^+/CD8^+和IFN-γ。结果诱导后重组菌有相对分子量18000蛋白质表达,以不溶性包涵体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蛋白可与HPV16E6多克隆抗体识别,纯化和透析处理后得到可溶性的蛋白。小鼠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升高,淋巴细胞CD4^+/CD8^+升高,IFN-γ未见升高。结论成功表达了HPV16E6蛋白,同时处理包涵体并制备了可溶性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可刺激小鼠体内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该蛋白的成功制备为患者血清抗体的检测和肿瘤细胞杀伤的免疫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E6蛋白 纯化 免疫
原文传递
HIV诱导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记忆B细胞的BCR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欣欣 费腾 +1 位作者 凌虹 庄敏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成功建立体液免疫记忆反应至少取决于两层防御机制:抵抗再感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既有体液免疫记忆,其依赖于长寿浆细胞(plasma cells,PCs)分泌的预存的保护性抗体;第二道防线为反应性体液免疫记忆,即病原体经历的记忆B细胞迅速重新... 成功建立体液免疫记忆反应至少取决于两层防御机制:抵抗再感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既有体液免疫记忆,其依赖于长寿浆细胞(plasma cells,PCs)分泌的预存的保护性抗体;第二道防线为反应性体液免疫记忆,即病原体经历的记忆B细胞迅速重新激活以产生抗体。其中后者在防御同源病毒的再次感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免疫系统及病毒高变异特性对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提出了挑战。因此,了解HIV诱导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记忆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s,BCR)的特点为HIV-1预防性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记忆B细胞 B细胞受体 生发中心 广谱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新型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鑫 刘兆基 +1 位作者 考文萍 翟爱霞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8-324,共7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尽管已经拥有有效的疫苗,但三联乙肝疫苗的全球覆盖率为84%,未达100%,现有感染人数与新增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尽管已经拥有有效的疫苗,但三联乙肝疫苗的全球覆盖率为84%,未达100%,现有感染人数与新增人数仍然很多。目前主要的抗HBV药物为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s,NAs)以及干扰素(interferon,IFN)。但二者对病毒持续存在的根本因素——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无效,故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并不能彻底治愈HBV感染。HBV的新型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靶向cccDNA而使其失效,为治愈慢性HBV感染带来了希望。文章对当前新型治疗方法中研究较多的RNA干扰、基因编辑和表观遗传修饰方法在治疗HBV感染中的作用和新发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环状DNA分子 RNA干扰 基因编辑 表观遗传
原文传递
外源性IFN-β对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Ⅰ型IFN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爱霞 颜冬梅 +4 位作者 王海萍 崔乐乐 卜桐 考文萍 张凤民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干扰素(interferon,IFN)-β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内源性Ⅰ型IFN表达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7细胞定... 目的探讨外源性干扰素(interferon,IFN)-β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内源性Ⅰ型IFN表达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7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外源性IFN-β处理OL细胞和OL/BDV细胞0、0.5、2、4、8、24 h,根据细胞是否加入外源性IFN-β,分为外源性IFN-β未刺激组和刺激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Ⅰ型IFN mRNA表达。OL细胞和OL/BDV细胞分别转染IRF7-EGFP质粒,外源性IFN-β刺激4 h,观察IRF7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外源性IFN-β刺激OL细胞,在2、4、24 h,IFN-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8,0.0001,0.004);在0.5、4、8、24 h,IFN-β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4,0.0002,0.011,0.012),两者均在4 h增加最为显著。外源性IFN-β刺激OL/BDV细胞4 h和24 h,IFN-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4,0.022),IFN-βmRNA表达仅在刺激4增加(P=0.002)。外源性IFN-β刺激OL细胞和OL/BDV细胞4 h,IRF7绿色荧光蛋白均转移至细胞核内。结论外源性IFN-β可诱导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I型IFN表达,参与解除BDV对I型IFN应答的抑制过程,并促进IRF7的活化入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干扰素-β 人类少突胶质细胞 博尔纳病病毒持续感染的人类少突胶质细胞 内源性I型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