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风沙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3 位作者
陆欣春
王铁成
钟鑫
熊西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设置5种耕作方式(免耕、常规翻耕、深翻打破犁底层、深翻和超深翻)和3种施肥方式(化肥、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和化肥配施...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设置5种耕作方式(免耕、常规翻耕、深翻打破犁底层、深翻和超深翻)和3种施肥方式(化肥、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和化肥配施有机肥),测定玉米产量、土壤贯穿阻力、土壤容重、土壤三相结构距离R值和渗透速率。[结果]仅依靠改变耕作方式来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对提高玉米产量的贡献不大。在相同耕作方式下,与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使玉米增产19.2%~32.9%;且比秸秆还田处理增加7.4%~189.0%。总之,在东北风沙土区,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玉米产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秸秆直接还田效果不理想;从耕作方式来看,常规翻耕20 cm是最优耕作方式。[结论]东北风沙土玉米产区最适合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进行20 cm翻耕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有机肥
玉米
风沙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风沙土区不同玉米产量田块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苗淑杰
赵红飞
+3 位作者
乔云发
陆欣春
李琪
王铁成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53,共6页
依据玉米产量选取高、中、低产田进行剖面调查和取样测定,揭示风沙土区高、中、低产田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力风沙土区玉米产量差异较大,高、中、低产田速效氮磷钾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土层和稳定层,表土层碱解氮含...
依据玉米产量选取高、中、低产田进行剖面调查和取样测定,揭示风沙土区高、中、低产田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力风沙土区玉米产量差异较大,高、中、低产田速效氮磷钾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土层和稳定层,表土层碱解氮含量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高产田含量是中产田的1.64倍,低产田仅为37.3 mg/kg。在稳定层速效磷差异明显,变化范围为7.66~27.3 mg/kg,高产田比中产田速效磷高出77.0个百分点。从整个剖面来看,在高、中、低产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全氮与有机质变化趋势相似。在表土层和稳定性高产田的全磷高于中、低产田,表土层中产田高于低产田。全钾在剖面差异不明显,剖面土壤属性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在东北风沙土玉米种植区,高、中、低产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主要发生在表土层和稳定层,改良中、低产田应该从培肥表土层和稳定层着手,表土层和稳定层施有机肥配施氮、磷肥是提高风沙土区玉米产量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东北风沙土
剖面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剖面土壤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1 位作者
陆欣春
王铁成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54,162,共8页
以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域内6对玉米低产田与同一微区域内高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剖面(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的物理指标10项,包括层厚度、容重、孔隙度、硬度、三相比结构距、田间持水量、团...
以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域内6对玉米低产田与同一微区域内高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剖面(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的物理指标10项,包括层厚度、容重、孔隙度、硬度、三相比结构距、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砂粒、粉粒和黏粒;化学指标10项,包括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C/N。结果表明,高低产田土壤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表土层土壤的容重、MWD、砂粒、粉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不同;稳定层土壤的三相结构距、MWD、砂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差异显著;犁底层的差异表现在MWD、粘粒、有机质和全氮;心土层土壤主要是三相结构距、田间持水量、MWD和粘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剖面土壤
高产田
低产田
主成分分析
理化指标
原文传递
题名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风沙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王铁成
钟鑫
熊西江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土肥管理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东北风沙土区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201503116-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项目
文摘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设置5种耕作方式(免耕、常规翻耕、深翻打破犁底层、深翻和超深翻)和3种施肥方式(化肥、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和化肥配施有机肥),测定玉米产量、土壤贯穿阻力、土壤容重、土壤三相结构距离R值和渗透速率。[结果]仅依靠改变耕作方式来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对提高玉米产量的贡献不大。在相同耕作方式下,与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使玉米增产19.2%~32.9%;且比秸秆还田处理增加7.4%~189.0%。总之,在东北风沙土区,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玉米产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秸秆直接还田效果不理想;从耕作方式来看,常规翻耕20 cm是最优耕作方式。[结论]东北风沙土玉米产区最适合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进行20 cm翻耕作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有机肥
玉米
风沙土
Keywords
Tillage management
Organic manure
Maize
Aeolian sandy soil
分类号
S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风沙土区不同玉米产量田块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苗淑杰
赵红飞
乔云发
陆欣春
李琪
王铁成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土肥管理站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53,共6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东北平原风沙土区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201503116-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项目
文摘
依据玉米产量选取高、中、低产田进行剖面调查和取样测定,揭示风沙土区高、中、低产田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力风沙土区玉米产量差异较大,高、中、低产田速效氮磷钾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土层和稳定层,表土层碱解氮含量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高产田含量是中产田的1.64倍,低产田仅为37.3 mg/kg。在稳定层速效磷差异明显,变化范围为7.66~27.3 mg/kg,高产田比中产田速效磷高出77.0个百分点。从整个剖面来看,在高、中、低产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全氮与有机质变化趋势相似。在表土层和稳定性高产田的全磷高于中、低产田,表土层中产田高于低产田。全钾在剖面差异不明显,剖面土壤属性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在东北风沙土玉米种植区,高、中、低产田土壤基础性质差异主要发生在表土层和稳定层,改良中、低产田应该从培肥表土层和稳定层着手,表土层和稳定层施有机肥配施氮、磷肥是提高风沙土区玉米产量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
东北风沙土
剖面
理化性质
Keywords
Maize
Northeast Aeolian
Profil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
分类号
S513.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剖面土壤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王铁成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土肥管理站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54,162,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东北平原风沙土区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201503116-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项目。
文摘
以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域内6对玉米低产田与同一微区域内高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剖面(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的物理指标10项,包括层厚度、容重、孔隙度、硬度、三相比结构距、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砂粒、粉粒和黏粒;化学指标10项,包括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C/N。结果表明,高低产田土壤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表土层土壤的容重、MWD、砂粒、粉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不同;稳定层土壤的三相结构距、MWD、砂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差异显著;犁底层的差异表现在MWD、粘粒、有机质和全氮;心土层土壤主要是三相结构距、田间持水量、MWD和粘粒。
关键词
玉米田
剖面土壤
高产田
低产田
主成分分析
理化指标
Keywords
Corn field
Profile soil
High-productivity field
Low-productivity field
Principal analysis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
分类号
S513.0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风沙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王铁成
钟鑫
熊西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北风沙土区不同玉米产量田块土壤剖面基础性质差异研究
苗淑杰
赵红飞
乔云发
陆欣春
李琪
王铁成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3
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剖面土壤障碍因子分析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王铁成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