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池洪杰 刘凤岐 +2 位作者 王桂珍 刘莹 李竹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5-506,共2页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3~ 4或胸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续 4~ 8...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3~ 4或胸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续 4~ 8周 ,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后 4周 2 4h心率变异 (HRV)指标的差异。结果 TEB治疗 4周后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V指标明显提高 ,SDNN由 (75 18± 34 5 1)ms升高至 (110 93± 37 0 6 )ms,P <0 0 1;SDANN由 (6 2 35± 2 7 5 5 )ms升高至 (96 85± 4 0 2 6 )ms,P <0 0 1;LnLF由 5 76± 1 5 0升高至 6 85± 1 4 3,P <0 0 1。结论 TEB可明显提高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娄振宇 郝克倩 +1 位作者 曲云海 刘凤歧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衰的疗效 ,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对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进行胸段硬膜外阻滞 4~ 8周。结果 :总有效率 91.7%。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治疗效佳 ,其机理可... 目的 :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衰的疗效 ,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对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进行胸段硬膜外阻滞 4~ 8周。结果 :总有效率 91.7%。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治疗效佳 ,其机理可能与现代医学理论中枢抑制原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阻滞 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机理探讨
3
作者 娄振宇 郝克倩 郭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 3~ 4或胸 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 目的 :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 3~ 4或胸 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续 4周。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后 4周 2 4h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结果 :TEB治疗 4周后 ,SDNN由 (72 .1 8± 34.5 1 )ms升高至 (99.93± 37.0 6 )ms ;SDANN由 (6 2 .35± 2 7.5 5 )ms升高至 (96 .85± 4 0 .2 6 )ms ;LnLF由此 5 .76± 1 .5 0升高至 6 .85± 1 .4 3<0 .0 1。实验组患者HRV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TEB可明显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测定 利多卡因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收缩功能的延迟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池洪杰 刘凤岐 +3 位作者 李晶洁 张卓琦 李竹琴 孙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9期521-52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治疗停止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是否继续改善。方法 上胸段棘突间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0 .5 %利多卡因 3~ 5ml每 2h推注一次 ,持续 4周 ,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停...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治疗停止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是否继续改善。方法 上胸段棘突间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0 .5 %利多卡因 3~ 5ml每 2h推注一次 ,持续 4周 ,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停止后 16周及停止初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 (FS)。结果  16周后EF值由 2 8.2 1%± 7.2 2 %升为 34.5 4%± 6 .16 %(P =0 .0 195 ) ,FS由 10 .5 7%± 2 .98%升为 13.43%± 3.18%(P =0 .0 2 12 )。结论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停止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继续改善 ,该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具有延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收缩功能 延迟作用
原文传递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AngⅡ、IL-10和TNF-α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玉娟 傅世英 +8 位作者 刘凤岐 王岚峰 李为民 周立君 王建华 修春红 郭松奇 孙萍 曲仁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对...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TEB组(n= 28)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T3,4行硬膜外阻滞,头向置管固定,阻滞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5ml,1次/2h(夜间睡眠期间除外),持续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h和1周时测定血浆AngⅡ、IL-10和TNF-α浓度,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时间(LVET)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B组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LVEF、LVET和FS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TEB组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LVEF、LVET和FS升高(P〈0.05)。结论AMI伴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应用TEB治疗可降低血浆AngⅡ和TNF-α浓度,升高血浆IL-10浓度,从而迅速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血管紧张素Ⅱ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原文传递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一例
6
作者 池洪杰 刘凤岐 +2 位作者 王桂珍 张静 孙萍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2年第1期48-48,共1页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心悸、晕厥5年于1988年10月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增大呈球形,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7%。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示: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心悸、晕厥5年于1988年10月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增大呈球形,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7%。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示: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龙)治疗,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高位硬膜外 阻滞治疗 顽固性 室性心动过速 晚期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射血分数 24H动态心电图 抗心律失常药物 超声心动图检查
原文传递
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心腔扩张顽固心衰的疗效
7
作者 王孝微 刘凤岐 +2 位作者 王桂珍 曲仁海 傅世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阻滞对有糖尿病、心腔扩张的顽固心衰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腔大小的影响。方法:经胸3~胸4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0.5%利多卡因3~5ml每2h推注一次,持续4w,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及...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阻滞对有糖尿病、心腔扩张的顽固心衰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腔大小的影响。方法:经胸3~胸4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0.5%利多卡因3~5ml每2h推注一次,持续4w,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及后4w射血分数(EF)、左室内径(LVED)和左房内径(LAE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F)由治疗前的(31.53±9.29)%升为(44.75±8.32)%(P<0.05);左室内径(LVED)由治疗前的(70.59±6.25)mm缩减到(63.59±7.05)mm(P<0.05);左房内径(LAED)由治疗前的(46.16±7.19)mm缩减到(39.05±7.23)mm(P<0.05)。结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结合常规用药对有糖尿病、心腔扩张的顽固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使其扩大的心脏明显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交感神经阻滞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的共病研究
8
作者 刘欢 姜福丽 +2 位作者 王红杰 郭敏 成志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5期4926-4929,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和抑郁症的共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对DMED的影响。方法:将500例糖尿病男性患者进行勃起障碍评估和抑郁评分,将筛选出的DMED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无抑...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和抑郁症的共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对DMED的影响。方法:将500例糖尿病男性患者进行勃起障碍评估和抑郁评分,将筛选出的DMED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无抑郁症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C肽、睾酮(T)、催乳素(PRL)及雌二醇(E2)等信息。DMED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MED和抑郁症的共病率为73%,DMED患者的抑郁量表指数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激素水平是DMED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睾酮水平是DMED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论:DMED患者和抑郁症的共病率较高,年龄、病程和睾酮水平可能是DMED和抑郁症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抑郁症 睾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