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曾祺小说观的现实启迪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超然 《写作》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除了其令人赞叹的创作成为一种直观举证,汪曾祺对小说的真知灼见,更多地流露于那些非正式的文学理论中,这类文字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序言或后记,它们捎带记录了作家自己有关小说的诸多体悟,如《晚翠文谈·自序》《当代散文大系&... 除了其令人赞叹的创作成为一种直观举证,汪曾祺对小说的真知灼见,更多地流露于那些非正式的文学理论中,这类文字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序言或后记,它们捎带记录了作家自己有关小说的诸多体悟,如《晚翠文谈·自序》《当代散文大系·总序》《桥边小说三篇·后记》等;二是对某些作家的独到漫评,这些都是曾深度影响过他的作家,或是甘愿集结在他旗下的文学新人,如《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万寿宫丁丁响》《阿索林是古怪的》《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等;三是随感式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 汪曾祺 文学理论 当代散文 非正式 作家 小说家 万寿宫
下载PDF
《孔乙己》中的另一教育话题
2
作者 林超然 《写作》 2009年第2期11-13,共3页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孔乙己》并不是教育小说,教...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孔乙己》并不是教育小说,教育小说一般会叙述一个人的成长及发展过程,具有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但勿庸置疑,这篇小说里有明显的教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教育小说 话题 白话小说 《呐喊》 教育主题 鲁迅 创作
下载PDF
中印小说“零余者”形象管窥——泰戈尔《探宝》与郁达夫《零余者》对读
3
作者 王海峰 《写作》 2011年第7期25-27,共3页
在文化上,中国与印度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印度佛经的传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文本内容和精神面貌。《西游记》、《聊斋志异》(部分篇目)等便是颇有代表性的受印度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小说。闻一多先生说:“我... 在文化上,中国与印度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印度佛经的传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文本内容和精神面貌。《西游记》、《聊斋志异》(部分篇目)等便是颇有代表性的受印度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小说。闻一多先生说:“我们至少可以说,是那充满故事兴味的佛典翻译之宣讲,唤醒了本土故事兴趣的萌芽,而产生了我们的小说与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 泰戈尔 对读 中印 《聊斋志异》 《西游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