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眉冷对与针针见血——《文学与出汗》的驳论艺术分析
1
作者 邓树强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7期65-65,共1页
驳论又称“反驳”,它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有... 驳论又称“反驳”,它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有三种:驳斥论点、驳斥论据和驳斥论证。其中驳斥论点是最重要的,而驳斥论据和论证是为了反驳论点。恰当合理地运用好驳论方法,会使文章收到一般立论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驳论文 艺术分析 文学 艺术效果 论点 文章 批驳 论证
下载PDF
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2
作者 何春歧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9-20,共2页
  党的十六大明确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
下载PDF
“布衾多年冷似铁”释读中的三个问题
3
作者 焦继顺 《科教文汇》 2006年第12期150-150,共1页
“布衾多年冷似铁”是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近年来,在释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古律今的现象。尤其是布、衾、铁三字。本文从汉字的流变,古籍文献的记载,民俗等几个方面加以考释,以期得出正确的解释和结论。
关键词 古诗文 释读 训诂 阐释
下载PDF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朝野反割台的努力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耀洲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6年第1期166-184,共19页
占领台湾是日本对外侵略的既定方针。甲午战争后期,日本利用马关议和之际,使用武力威胁的手段逼迫清政府在所签订的条约中割让台湾地区。当时,清政府内部的部分官员及台湾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
关键词 台湾 日本 割让 反对割台
原文传递
甲午英烈言行录 被引量:1
5
作者 邢丽雅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1期72-80,共9页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在为祖国存亡和民族独立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中,涌现了一批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效国之行,可谓民族之精英,人民之楷模。他们的爱国言行,可谓宏伟壮烈。其感人之深,不言而喻,...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在为祖国存亡和民族独立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中,涌现了一批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效国之行,可谓民族之精英,人民之楷模。他们的爱国言行,可谓宏伟壮烈。其感人之深,不言而喻,堪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榜样,故将其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典型摘录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英烈 爱国 言行
原文传递
论日俄战争与甲午战争两者间的关联
6
作者 徐凤江 庞晶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141-148,共8页
甲午战争是日本为了灭亡中国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后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但是由于俄国的干涉,迫使其不得不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既而俄国又将其强占。这就危及了日本在朝鲜的既得利益。日本为了从俄国手中夺回辽东半岛和巩固在朝鲜的地位,... 甲午战争是日本为了灭亡中国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后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但是由于俄国的干涉,迫使其不得不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既而俄国又将其强占。这就危及了日本在朝鲜的既得利益。日本为了从俄国手中夺回辽东半岛和巩固在朝鲜的地位,继而发动了日俄战争。可以说,日俄战争是日本为了争得甲午战争未得的利益而进行的,因此,它是甲午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日本 俄国
原文传递
论马占山指挥下的江桥抗战
7
作者 刘淑梅 张春波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6年第1期70-80,共11页
本文重点围绕江桥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江桥抗战战略战术得失情况和江桥抗战与张学良的关系展开论述。旨在阐明江桥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江桥抗战 马占山 张学良
原文传递
论甲午爱国思潮
8
作者 邢丽雅 苏醒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6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奇耻大辱和严重的民族灾难。'知耻近乎勇',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无不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献计献策,或以奏疏,或以政论,或以诗歌,或以战纪等形式,纷...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奇耻大辱和严重的民族灾难。'知耻近乎勇',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无不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献计献策,或以奏疏,或以政论,或以诗歌,或以战纪等形式,纷纷表达其救国和改革之意。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爱国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爱国思潮 保韩论 战和论 改革论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外交综述
9
作者 于耀洲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1期26-44,共19页
争取国际援助,抗击日本侵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在相持阶段初期,国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了'苦撑待变'的外交方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实施... 争取国际援助,抗击日本侵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在相持阶段初期,国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了'苦撑待变'的外交方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实施以对美外交为重心的方针。本文拟对'苦撑待变'和对美外交为重心外交方针的形成、实施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外交方针 苦撑待变 对美外交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利用宗教侵华及其对中国宗教文化的破坏
10
作者 吴丽华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19-27,共9页
近代日本利用宗教作为侵华工具,服务于殖民统治和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被纳入军国主义体制中,神道教成为'侵略神道',许多佛教宗派离经叛道,堕落为鼓吹战争和杀人的佛教。日本在利用宗教侵华的同时... 近代日本利用宗教作为侵华工具,服务于殖民统治和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被纳入军国主义体制中,神道教成为'侵略神道',许多佛教宗派离经叛道,堕落为鼓吹战争和杀人的佛教。日本在利用宗教侵华的同时,还以暴力破坏中国的宗教文化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宗教 神道教 佛教
原文传递
论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的“思想战”
11
作者 周彦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旨在吞并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战争,与之相配合的思想战贯穿于战前、战中和战后。当时思想战的发动者主要是日本军方和政府的要员,特别是控制社会舆论的军国主义理论家的御用文人。其代表人物则是福泽谕吉...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旨在吞并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战争,与之相配合的思想战贯穿于战前、战中和战后。当时思想战的发动者主要是日本军方和政府的要员,特别是控制社会舆论的军国主义理论家的御用文人。其代表人物则是福泽谕吉和德富苏峰。他们极力鼓动'战争征服论'和'中国分割论',主张以战争征服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周边国家,并且分割其领土,归日本所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捏造出所谓正当理由,将历史颠倒到十分可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甲午战争 福泽谕吉 思想战
原文传递
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的同盟外交
12
作者 邢丽雅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之战的目的,就是要吞并朝鲜并染指中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与战争相结合进行了外交战,其策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借助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的力量,遏制和欺骗中国,以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和侵略目标的实现。英国是在东...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之战的目的,就是要吞并朝鲜并染指中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与战争相结合进行了外交战,其策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借助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的力量,遏制和欺骗中国,以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和侵略目标的实现。英国是在东亚,主要是在中国的最大受益者,日本以保障英国在华利益不受任何损害为条件,与英国于战前和战中两次结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英国的支持,从而使战争得以顺利进行;美国与日本基于互为利用,而互相勾结,二者一唱一和,通过威胁、欺骗的手段,促成马关议和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最终使中国陷入日、美所设计的夺取中国权益的圈套之中。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与英国两次结盟,借助英国的力量,抵制了俄国势力东渐,从而保证了日俄战争的顺利进行和战后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既得利益的巩固和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同盟外交 日本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人对中国革命事业态度浅析
13
作者 吴丽华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1期16-25,共10页
日本统治集团和民间进步人士由于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对近代中国革命事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日本统治集团害怕革命事业的成功使中国强大,危及到它的既得利益,因而对中国近代革命事业采取了有目的的支持、仇视、破坏,甚至干涉不断变化... 日本统治集团和民间进步人士由于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对近代中国革命事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日本统治集团害怕革命事业的成功使中国强大,危及到它的既得利益,因而对中国近代革命事业采取了有目的的支持、仇视、破坏,甚至干涉不断变化的态度;与此相反,日本民间的进步人士真诚希望中国实现独立和富强,对中国近代革命事业在舆论上给予了一贯的支持与鼓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统治集团 日本民间 中国革命事业
原文传递
浅论日本文化的特点
14
作者 于宁宁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6年第1期16-24,共9页
日本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经历,其文化有诸多特点,主要体现在拿来主义、武士精神、文化的输出。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武士精神 文化输出
原文传递
论“马关议和”李鸿章的功过得失
15
作者 周彦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1期155-169,共15页
如何评价李鸿章在甲午战争,特别是马关议和与《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功过是非是甲午战争研究领域中向有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有结论:一说是有罪的,二说是有错的,三说是有责的。如果我们不以偏见相待,不沿旧袭,而实事求是... 如何评价李鸿章在甲午战争,特别是马关议和与《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功过是非是甲午战争研究领域中向有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有结论:一说是有罪的,二说是有错的,三说是有责的。如果我们不以偏见相待,不沿旧袭,而实事求是地重新审视其在马关议和与《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而据理力争的言行的话,不难得出新的结论:李鸿章无罪、无错、无责。罪在国弱,错在清廷,责在当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马关议和 功过
原文传递
日俄战争后日本对旅大地区的统治与扩张
16
作者 周彦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6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日俄战后,日本苦心'经营'旅大,以巩固其统治地位。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又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枢纽,进而将侵略魔爪伸向东北的各个领域。本文分别从日俄之战打开了日本通向'满洲'的门户、日本对旅大地区的统... 日俄战后,日本苦心'经营'旅大,以巩固其统治地位。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又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枢纽,进而将侵略魔爪伸向东北的各个领域。本文分别从日俄之战打开了日本通向'满洲'的门户、日本对旅大地区的统治权和'文装武备'的扩张政策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后 旅大地区 统治扩张
原文传递
论日本近代的“皇国史观”
17
作者 刘淑梅 李箭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42-51,共10页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幕府末期,日本的思想家们,如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人就提出了'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的所谓'海外雄飞论'。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中国、朝鲜,乃至亚洲的其他国...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幕府末期,日本的思想家们,如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人就提出了'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的所谓'海外雄飞论'。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中国、朝鲜,乃至亚洲的其他国家,最终妄图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而称霸亚洲。于是,日本的御用史学家、思想家们为适应军国主义者的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幕府末期的'海外雄飞论'的思想,提出了以日本为中心,以'皇道'为指导,'解放'亚洲,建立'东亚新秩序',也就是称霸亚洲的理论,即'皇国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皇国史观” “东亚新秩序”
原文传递
北洋水师弘扬民族魂之我见
18
作者 刘恩格 韩相锋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9年第1期15-24,共10页
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海战中传承爱国精神,以团队名义弘扬中华民族之魂,广大爱国官兵以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效国之行,充分进发出他们所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尽忠报国之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 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海战中传承爱国精神,以团队名义弘扬中华民族之魂,广大爱国官兵以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效国之行,充分进发出他们所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尽忠报国之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本文通过发掘近代历史档案、时人论著和地方志中有关甲午海战中北洋将士的英勇壮举的记述,阐述了北洋水师正是以弘扬民族之魂为己任,才能够不畏牺牲,抵御强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水师 中华民族 爱国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