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江区RH(D)阴性红细胞应用状况分析
1
作者 李洪兵 冉柏林 +3 位作者 陈周 黄朴 文玲 王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3期2985-2986,共2页
目的分析黔江区RH(D)阴性红细胞应用状况。方法对重庆市黔江区中心血站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输注RH(D)阴性血液4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血液的合理性。结果 46例患者中应用RH(D)阴性红细胞合理性输血的有80.3%,应用RH(D)阴性红... 目的分析黔江区RH(D)阴性红细胞应用状况。方法对重庆市黔江区中心血站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输注RH(D)阴性血液4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血液的合理性。结果 46例患者中应用RH(D)阴性红细胞合理性输血的有80.3%,应用RH(D)阴性红细胞不合理输血的有19.7%。输血指征超宽与冰冻红细胞解冻后未输注导致血液报废率较高为不合理性输注的主要原因。结论医护人员对RH(D)阴性血液的输注有误区与盲点,应加强相关人员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RH(D)阴性 合理用血 输血
下载PDF
血型血清学与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曾杰 黄朴 +4 位作者 肖瑞卿 戚超 杨民 陆华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交叉配血 ABO血型 RH血型 意外抗体筛查 血型血清学
下载PDF
全血室温过夜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剂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刁荣华 王泽蓉 +7 位作者 黄朴 夏代全 王世春 王甜甜 林放 黎儒青 郭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过夜后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制剂(PC)的质量。方法对12份400 ml新鲜全血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2份,采用白膜法制备PC,1份当天制备(对照组),1份室温过夜后制备(实验组),分析该2组所制PC剂的数量和功能。结果对PC质量体外...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过夜后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制剂(PC)的质量。方法对12份400 ml新鲜全血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2份,采用白膜法制备PC,1份当天制备(对照组),1份室温过夜后制备(实验组),分析该2组所制PC剂的数量和功能。结果对PC质量体外评估发现,2组Plt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均符合国家标准(≥2.0×1010个/U),对照组为(2.78±1.49)×1010个/U,实验组为(3.49±1.19)×1010个/U,实验组血小板数明显高出对照组20.3%。实验组CD62表达、乳酸产生、pH、PCO2和K+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O2含量则低于对照组,其他检测指标在2组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血置室温过夜有望成为手工制备PC优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室温过夜 质量分析
下载PDF
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对血浆制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易中梅 王世春 +8 位作者 夏代全 黄扑 王泽荣 王甜甜 林放 刘凤君 黎儒青 郭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制备的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方法选取12份自愿捐献的400ml新鲜全血放置室温,将每份全血(采集6<h,)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1)对照组:及时分离制备血浆(FP6);2)实验组:置室温(22~24℃)过夜后再制备血浆(FP...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制备的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方法选取12份自愿捐献的400ml新鲜全血放置室温,将每份全血(采集6<h,)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1)对照组:及时分离制备血浆(FP6);2)实验组:置室温(22~24℃)过夜后再制备血浆(FP24);各取制备好的血浆5ml标本立即冻存于-30℃冰箱,于检测日行37℃解冻后进行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主要不稳定凝血因子(FⅤ,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浆生化指标Na+、K+偏高,Cl-、pH偏低,主要不稳定凝血因子中,仅FⅧ含量FP24(66.30±10.16)与FP6(77.98±11.60)比较,P<0.05,其他凝血因子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FFP的要求。结论除FⅧ外,全血置室温过夜所制备FP24质量与常规FP6质量相当,可供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血浆 质量分析
下载PDF
全血放置4℃制备24h冰冻血浆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甜甜 王世春 +7 位作者 夏代全 黄扑 王泽荣 林放 刘凤君 黎儒青 郭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24h)后制... 目的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24h)后制备血浆(Ⅰ-FP24)];另1份作为实验组2,置4℃过夜后滤白并立即制备血浆(Ⅱ-FP24)。所有血浆分别制备好后立即保存至-30℃冰箱,并于采血后d337℃解冻后做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FⅤ、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对照组FFPFib、FⅤ、FⅦ及FⅧ依次为(2.08±0.16)g/L、(86.57±18.73)%、(91.71±25.53)%和(97.65±25.99)%,与之相比,实验组1依次下降22.6%、29.38%、32.89%和40.71%,实验组2相应下降1.9%、-2.09%、14.91%和32.86%。实验组2与对照组的FⅧ分别为(65.56±13.93)%和(97.65±25.99)%(P<0.05),实验组2与实验组1的FⅤ分别为(88.38±15.97)%和(61.14±13.76)%(P<0.05);实验组2的K+、LDH、FHb分别为(4.33±0.28)mmol/L、(145.70±26.00)mmol/L和(129.96±34.33)mg/L,较对照组和实验组1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血采后<6h滤白并置4℃过夜再制备的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损失较多;全血采后置4℃过夜(18~24h)后滤白并随后制备的冰冻血浆,则能很大程度地保持凝血因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冰冻血浆 冰冻血浆制备 全血放置4℃ 过夜 血浆质量 凝血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滤除对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夏代全 黄扑 +5 位作者 王世春 王泽荣 刘凤君 黎儒青 郭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9-841,共3页
目的评价白细胞滤除对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例400ml全血(4℃)采集6h内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白再制备血浆(对照组,新鲜血浆,FP),另1份置4℃过夜(18~24h)后过滤去白再制备血浆(实验组,24h血浆,P24)。2... 目的评价白细胞滤除对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例400ml全血(4℃)采集6h内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白再制备血浆(对照组,新鲜血浆,FP),另1份置4℃过夜(18~24h)后过滤去白再制备血浆(实验组,24h血浆,P24)。2组均于滤前滤后留取血浆标本,并立即置-30℃保存。3d后于37℃解冻后进行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主要不稳定凝血因子(FⅤ、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过滤处理对FP和P24均无明显影响;与滤后FP比较,滤后P24的FⅧ含量显著偏低,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中K+、LDH及FHb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除FⅧ外,白细胞滤除对FP24质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冰冻血浆 白细胞滤除 质量研究
下载PDF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悬浮红细胞容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羚贵 彭楷 +7 位作者 戴丰蔓 钟文君 冯江凌 张生吉 李军 黄霞 骆展鹏 徐永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36-739,共4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悬浮红细胞容量控制现状,为推动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的同质化工作打下基础。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悬浮红细胞制备相关的因素;调查表由重庆市输血协会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全市18家采供血机构,调研小组对收... 目的 了解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悬浮红细胞容量控制现状,为推动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的同质化工作打下基础。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悬浮红细胞制备相关的因素;调查表由重庆市输血协会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全市18家采供血机构,调研小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集、整理、修正和分析。结果 共收到18家采供血机构(含1家血液中心及其分中心,6家中心血站和11家中心血库),返回的调查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悬浮红细胞制备离心参数情况、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容量控制的操作方式和监控情况、悬浮红细胞容量标准制定方法等情况,全市采供血机构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重庆地区采供血机构的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需进一步规范,逐步统一全市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控制方法,实现区域同质化,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悬浮红细胞 容量控制 现状调研 同质化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胜江(综述 郑建娥(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7期2126-2128,共3页
微创技术通常是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是应用当代先进的电子、电热、光学、超声等技术,以电子影像信号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或电热超声能量代替手术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和最少的组织损伤,达到观察诊断体内病灶或对其进行治疗的目... 微创技术通常是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是应用当代先进的电子、电热、光学、超声等技术,以电子影像信号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或电热超声能量代替手术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和最少的组织损伤,达到观察诊断体内病灶或对其进行治疗的目的。微创技术以其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细微或无疤痕、术后无肠粘连等不良并发症等特点在外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肝管疾病 肝疾病 腹腔镜 内窥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胜江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8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基础治疗加手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比较两组在腹部症状、体征、肠道功能、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急诊手术患者治疗组较对于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基础治疗加手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比较两组在腹部症状、体征、肠道功能、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急诊手术患者治疗组较对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行择期手术患者治疗腹部症状、体征、肠道功能、血淀粉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胰腺炎 诊治体会
下载PDF
全自动与手工操作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对比评价
10
作者 冯江凌 陈娟 董元晖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与手工方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内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全自动与手工方式检测血液3项指标对孔间精密度、板间精密度、灵敏度... 目的探讨全自动与手工方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内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全自动与手工方式检测血液3项指标对孔间精密度、板间精密度、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方式的精密度、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均优于手工方式。结论全自动方式提高了血液检测质量,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手工法/全自动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抗丙型肝炎病毒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