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的新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闫黔莉 《办公室业务》 2016年第2期135-135,共1页
整合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加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新旧档案归档建设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保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提高对档案利用率的认识,加强档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 整合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加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新旧档案归档建设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保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提高对档案利用率的认识,加强档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不断探索出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新形势下使档案工作不落后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程,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中心档案 制度化 规范化 标准化 数字化
下载PDF
2017-2021年黔西南州5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因子监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周小江 潘梅 +3 位作者 何坤香 唐丽娅 白贵欢 周藜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市售5类主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因子的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对2017-2021年全州8个县(市)采集的肉与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即食食品、婴幼儿食品、新鲜食用菌5类食品共计861件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因子检测...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市售5类主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因子的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对2017-2021年全州8个县(市)采集的肉与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即食食品、婴幼儿食品、新鲜食用菌5类食品共计861件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因子检测,主要检测产气荚膜梭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空肠弯曲菌等12种食源性致病因子及致病因子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州5类食品共861件样品中检出12种食源性致病因子共137株,总体食源性致病因子检出率为15.91%(137/861),肉与肉制品30.57%(70/229)、水产及其制品11.18%(19/170)、即食食品8.10%(17/210)、婴幼儿食品4.55%(5/110)、新鲜食用菌30.00%(6/20),其中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均携带hlbC、nheB、cesB毒力基因的2种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Nuc、mecA毒力基因。5类食品在全州8个县(市)食源性致病因子检出率为:兴义市22.61%(26/115)、兴仁市20.91%(23/110)、安龙县14.29%(15/105)、册亨县17.59%(19/108)、望谟县18.52%(20/108)、晴隆县10.48%(11/105)、普安县10.48%(11/105)、贞丰县11.43%(12/105);不同包装类型食源性致病因子检出率:散装17.89%(124/693),预包装7.74%(13/168);采样环节食源性致病因子检出率:农贸市场25.29%(66/261)、集体食堂21.62%(8/37)、餐馆16.31%(23/141)、大型超市11.31%(19/168)、零售便利店9.05%(18/199)、街头摊点5.45%(3/55)。结论2017-2021年黔西南州5类食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程度较高,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因子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毒力基因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麻风知晓情况及信息来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廷方 杨昌明 +2 位作者 周成勇 赖雅芳 李进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西南州不同人群麻风知晓率及获得防治知识的途径。方法:在8个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5 145人,其中农村居民7996人、学生6044人,麻风...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西南州不同人群麻风知晓率及获得防治知识的途径。方法:在8个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5 145人,其中农村居民7996人、学生6044人,麻风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1105人。答对5题以上9993人,总知晓率为65.98%,其中密切接触者、学生及农村居民知晓率分别为75.93%,67.64%和63.36%。获得核心知识的途径主要为通过麻风防治宣传活动(47.08%)、宣传资料(45.46%)、电视宣传(30.66%)等。结论:密切接触者知晓率较高。本地区获得防治知识途径主要为麻风防治宣传活动和宣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知晓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袁华芳 王刚强 +4 位作者 汤志刚 郭泽芊 车昆屏 刘志揆 李先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6-817,共2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我国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全年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较高. 黔西南州曾为贵州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较高地区[1] ,2006年居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第一位, 2007 -2013年居第三位,2014 -2015 年下降至第四位...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我国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全年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较高. 黔西南州曾为贵州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较高地区[1] ,2006年居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第一位, 2007 -2013年居第三位,2014 -2015 年下降至第四位;细菌性痢疾病例数占全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病例数的4. 17% ~23. 31%,2006 -2015 年年均发病率33. 35/10万,其发病率高于贵州省其他地区[2]. 为了解黔西南州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掌握发病趋势,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将黔西南州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黔西南州 流行特征 贵州省 法定甲乙类传染病 儿童发病率 肠道传染病 传染病报告
下载PDF
2004-2011年黔西南州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车昆屏 郭泽芊 +1 位作者 袁华芳 刘志揆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43,746,共3页
目的为了解2004—2011年黔西南州丙类传染病发病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全州报告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1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 目的为了解2004—2011年黔西南州丙类传染病发病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全州报告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1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年均发病率53.54/10万,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0.006%;9—12月、4—6月发病数较多,冬季和春夏末是发病的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3~14岁(73.47%),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发病以学生(54.79%)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23.96%)和幼托儿童(8.91%);7年共报告暴发疫情56起,暴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24.57%,且均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结论学生、散居和幼托儿童是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和幼儿园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有效防止学校、幼儿园暴发疫情的发生,才能控制和降低全州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同时是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类传染病 流行规律 暴发 发病率
下载PDF
黔西南州不同媒介地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结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贵宁 吴定昌 +4 位作者 李祥 郭富江 刘丽 韦国章 徐莉芳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6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媒介地区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1995-2004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的发病率、病例分类、疫点分布等特点。结果多媒介区平均疟疾发病率为0·93/万,单媒介区为0·40/万;当... 目的分析不同媒介地区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1995-2004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的发病率、病例分类、疫点分布等特点。结果多媒介区平均疟疾发病率为0·93/万,单媒介区为0·40/万;当地居民发热患者血检阳性率多媒介区为0·17%,单媒介区为0·04%;当地居民外出回归人群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多媒介区为0·21%,单媒介区为3·42%;多媒介区外源病灶点占6·05%、内源病灶点占93·05%,单媒介区则分别占77·36%和22·64%。多媒介区主要传疟媒介为微小按蚊,单媒介区为中华按蚊。结论多媒介区的疟疾主要来自内源病灶,应加强对当地残存传染源防治和拔除内源病灶点;单媒介区的疟疾多为外出感染回归后发病,应加强对外出务工回归人员的疟疾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输入疟疾病例,防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疟后期 媒介区 疟疾监测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鼠疫疫源地调查结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贵宁 李祥 +3 位作者 吴定昌 舒国彪 袁华芳 龚樊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鼠疫疫源地 黔西南州 贵州省 调查结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自然疫源性疾病 动物鼠疫
下载PDF
黔西南州2009年上半年传染病管理及网络直报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车昆屏 郭泽芊 +2 位作者 袁华芳 朱华英 杨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2,194,共2页
2004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使黔西南州辖区八县(市)传染病报告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是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尚存在的问题,使我州传染病疫情... 2004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使黔西南州辖区八县(市)传染病报告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是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尚存在的问题,使我州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及时、有效,黔西南州于2009年7月组织开展全州范围内传染病管理及网络直报质量调查,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报系统 传染病管理 2009年 黔西南州 质量调查 疫情报告管理 报告工作 报告质量
下载PDF
2013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梅毒诊断符合率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华芳 郭泽芊 +4 位作者 车昆屏 刘志揆 汤志刚 翟娅 易列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3-934,950,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2013年黔西南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梅毒诊断准确性和诊断符合程度,为提高黔西南州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9家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住院病例,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病例核实。结果从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梅... 目的分析评价2013年黔西南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梅毒诊断准确性和诊断符合程度,为提高黔西南州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9家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住院病例,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病例核实。结果从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388例病例中抽取所有住院病例202例进行调查,符合诊断标准64例,诊断符合率为31.68%。结论调查医疗机构梅毒诊断符合率较低,需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传染病诊疗水平培训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诊断符合率 调查
下载PDF
2013年黔西南州部分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华芳 郭泽芊 +4 位作者 车昆屏 刘志揆 汤志刚 翟娅 易列学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1-872,共2页
目的全面了解黔西南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病例与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抽取13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中甲肝、乙肝、丙肝、伤寒副伤寒、梅毒、淋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7种病种中的住院病例,参照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 目的全面了解黔西南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病例与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抽取13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中甲肝、乙肝、丙肝、伤寒副伤寒、梅毒、淋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7种病种中的住院病例,参照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判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调查病例848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482例,诊断符合率56.84%。结论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将诊断符合率列入常规检查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诊断符合率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2007年鼠疫监测结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晖 张贵宁 +1 位作者 吴定昌 姚丽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2-364,共3页
关键词 人间鼠疫 黔西南州 监测结果 贵州省 鼠疫监测 鼠间疫情 鼠间鼠疫 监测工作
下载PDF
黔西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泽芊 吴国刚 +1 位作者 杨华 陆洪潮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现状,推动计划免疫工作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2002-2004年各县儿童720名,查阅接种资料。结果全州平均建卡率为76.53%,建证率为38.89%,卡介苗接种率为71.25%,卡痕合格率为48.08%,脊髓灰质炎...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现状,推动计划免疫工作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2002-2004年各县儿童720名,查阅接种资料。结果全州平均建卡率为76.53%,建证率为38.89%,卡介苗接种率为71.25%,卡痕合格率为48.08%,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66.53%,百自破接种率为60.4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55.69%。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3.13%,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4.22%,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40.42%。结论黔西南州计划免疫工作严重滑坡,需从政策、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扭转下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免疫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黔西南州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国刚 杨华 陆洪潮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8期427-429,共3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黔西南州共报告AFP病例67例,其中20例被贵州省脊灰诊断小组和国家AFP专家诊断为非...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黔西南州共报告AFP病例67例,其中20例被贵州省脊灰诊断小组和国家AFP专家诊断为非AFP病例,剩余47例AFP病例中有7例被诊断为临床符合病例,7例临床符合病例中有2例为VDPV病例;除合格便采集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标准;首诊报告率为55.32%,村级仅为2596;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在贞丰县有明显的聚集趋势;有40.43%的儿童未完成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占总病例的19.15%。结论黔西南州在接种率及县、乡医院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今后应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以提高脊灰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同时加强县、乡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首诊报告率;在提高AFP监测敏感度的同时提高其特异性,有效防止VDPV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流行病学分析 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全程免疫
下载PDF
黔西南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综合防治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娅 黄国琼 杨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评估燃煤型砷中毒综合防治后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砷中毒的可持续性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至2013年,在兴义、兴二、安龙3个县(市),每年度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在每乡随机抽取中心小学5年级学... 目的评估燃煤型砷中毒综合防治后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砷中毒的可持续性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至2013年,在兴义、兴二、安龙3个县(市),每年度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在每乡随机抽取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30名及学校所在村15名家庭主妇,进行燃煤型砷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每年度分别调查270名学生,知晓率分别是90.4%(732/810)、91.1%(738/810)、91.1%(735/810)、93.2%(755/810)、88.8%(719/810),与干预前[65.8%(533/810)、59.4%(481/810)、60.9%(493/810)、47.2%(382/810)、60.4%(489/8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6、χ2=218.89、χ2=203.07、χ2=410.42、χ2=172.19,P<0.01);分别调查135名家庭主妇,知晓率分别是89.1%(361/405)、88.4%(358/405)、87.7%(355/405)、86.2%(349/405)、86.2%(349/405),与干预前[53.3%(216/405)、57.0%(231/405)、60.2%(244/405)、51.1%(207/405)、48.6%(197/4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6、χ2=218.89、χ2=203.07、χ2=410.42、χ2=172.19,P<0.01)。结论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在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综合防治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是实现可持续控制砷污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砷中毒 煤烟污染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黔西南州食用盐加碘量调整后碘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凯金祥 翟娅 +2 位作者 杨熠 张贞翠 吴桃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食用盐加碘量调整后特殊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变化,为适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食用盐样品采集采用随机抽样法,食用盐中碘含量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测定盐碘。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尿...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食用盐加碘量调整后特殊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变化,为适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食用盐样品采集采用随机抽样法,食用盐中碘含量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测定盐碘。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尿中碘含量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黔西南州2015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19%;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25%,碘盐覆盖率为99.38%;儿童和孕妇尿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10.57μg·L^(-1)和161.88μg·L^(-1);与食用盐加碘量调整前的2011年相比,儿童甲状腺肿大无明显变化(P>0.05),居民食用盐碘含量的中位数降低(P<0.05),2015年8~10岁儿童和孕妇尿碘含量中位数均低于2011年(均P<0.05)。结论黔西南州食用盐加碘量调整后,加碘含量为(30±9)mg·kg^(-1)的标准是合理的,但应针对部分特殊人群(孕妇和儿童)采取适时监测及分类指导,以达到消除长期持续本地区的碘缺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孕妇 加碘盐 尿碘 碘营养状况
下载PDF
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华芳 郭泽芊 +2 位作者 车昆屏 刘志揆 汤志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943例,年均发病率13.17/10万;男女发病之比为1.3...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943例,年均发病率13.17/10万;男女发病之比为1.31∶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39.87%),其次为学生(25.31%)。结论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开展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安全生活用水,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全人群对伤寒、副伤寒的防病意识,控制局部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肠道传染病
下载PDF
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华芳 郭泽芊 +2 位作者 车昆屏 刘志揆 汤志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肝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4606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占病毒性肝炎的百分...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肝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4606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占病毒性肝炎的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72∶1;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46.92%),其次为农民(21.91%)。结论黔西南州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需扎实开展甲肝疫苗常规接种工作以维持低发病水平;重点加强学生、农民等高发人群的预防措施,提高全人群对甲肝的免疫力,控制局部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扩大免疫规划 分析
下载PDF
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48例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敏 潘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分析本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探讨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发生的48例职业暴露个案进行分析。结果在分析的案例中,暴露方式以皮肤或黏膜接触为主,有21例(43.8%),其次为针刺伤18例(37.5... 目的分析本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探讨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发生的48例职业暴露个案进行分析。结果在分析的案例中,暴露方式以皮肤或黏膜接触为主,有21例(43.8%),其次为针刺伤18例(37.5%);咬伤、抓伤9例(18.8%);暴露源不明11例(22.9%)。一级暴露12例(25%);二级暴露16例(33.3%);三级暴露2例(4.2%),评定为一级以下18例(37.5%)。48例中23例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处理(47.9%),全部给予基本用药程序处理。所有病例均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医疗人员和警察的工作中应强化艾滋病防护意识,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暴露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预防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2007年疟疾媒介按蚊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文益 吴定昌 毛文美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14期1884-1886,共3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疟疾媒介按蚊的变化,为控制疟疾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房每间全捕、牛房捕15min/人工小时进行种群调查,清晨50顶帐内全捕,傍晚19:00~24:00时室外人诱捕或傍晚19:00~次晨6:00时室内人诱捕进行... 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疟疾媒介按蚊的变化,为控制疟疾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房每间全捕、牛房捕15min/人工小时进行种群调查,清晨50顶帐内全捕,傍晚19:00~24:00时室外人诱捕或傍晚19:00~次晨6:00时室内人诱捕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册亨、望谟二县六乡(镇)的人、牛房共捕获按蚊6种854只,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54.44%与38.88%,两县平均叮人率各为5.67%和3.11%。结论: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仍是当地的主要媒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媒介种群 叮人率
下载PDF
黔西南州67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20
作者 郭泽芊 陆洪湖 +2 位作者 杜晖 杨华 车昆屏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对黔西南州67例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引起局部暴发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报告67例狂犬病,发病率为2.21/10万。报告病例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2.3... 目的:对黔西南州67例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引起局部暴发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报告67例狂犬病,发病率为2.21/10万。报告病例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2.33倍。平均潜伏期为69 d,91.07%的病例潜伏期在3个月以内;67例病例中,均无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史,只有12例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犬只密度高而缺乏有效管理,犬的病毒携带率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疫苗管理混乱是引起暴发的原因。各级政府加强领导,依法对犬类动物进行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是防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特征 防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