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腺苷酸对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成伟 展如才 +4 位作者 马道新 王志刚 宋千 潘顺 张庆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cAMP)对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C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cAMP诱导后,应用MTT分析法、软琼脂克隆形成、电镜检测、流式细胞仪、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TUNNEL染色等法,检测C6细胞的分化及凋亡情况。结果:0.2...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cAMP)对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C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cAMP诱导后,应用MTT分析法、软琼脂克隆形成、电镜检测、流式细胞仪、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TUNNEL染色等法,检测C6细胞的分化及凋亡情况。结果:0.2mmol/LcAMP即可诱导C6细胞分化,表现为增殖抑制、细胞突起增长增多、G1期阻滞、GFAP高阳性表达、线粒体增多,细胞核变小等,且有浓度依赖关系,10mmol/LcAMP可诱导出现凋亡。结论:cAMP可明显抑制C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甚至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AMP 神经胶质瘤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环腺苷酸 诱导分化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P-gp和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春青 张锑 +1 位作者 徐从高 郭亦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253-254,共2页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 (AL)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酶法 (APAAP)检测 74例初诊急性白血病 (AL)P gp、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果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P gp阳性率 2 1% ,GSTπ阳性率2 7% ,两者均阳性 13% ;急性淋巴白血病...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 (AL)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酶法 (APAAP)检测 74例初诊急性白血病 (AL)P gp、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果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P gp阳性率 2 1% ,GSTπ阳性率2 7% ,两者均阳性 13% ;急性淋巴白血病 (ALL)患者P gp阳性率 14% ,GSTπ阳性率 5 0 % ,两者均阳性 9%。无论是AML还是ALL两者均无相关性。P gp和GSTπ均阳性者完全缓解 (CR)明显低于均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P g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多药耐药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预后
下载PDF
单甘酯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波 程艳娜 +3 位作者 朱媛媛 纪建波 张世玲 袁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 研究单甘酯 (glycolmannatesulfate ,GMS)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下腔静脉观察对静脉血栓的形成 ,Chandler方法观察体外血栓形成 ,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及ATⅢ、Ⅱ、Ⅱa活性。结果 GMS 2 0、40mg·... 目的 研究单甘酯 (glycolmannatesulfate ,GMS)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下腔静脉观察对静脉血栓的形成 ,Chandler方法观察体外血栓形成 ,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及ATⅢ、Ⅱ、Ⅱa活性。结果 GMS 2 0、40mg·kg-1对大鼠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P<0 0 1) ;2 5mg·kg-1即能明显抑制家兔体外血栓的形成 ,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MS可使家兔TT、CT、APTT、RT及PT明显延长 ,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降低因子Ⅱ及因子Ⅱa活性 ,升高ATⅢ活性。结论 GMS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酯 血栓形成 抗凝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_(11b)/CD_(18)的表达变化
4
作者 张春青 徐从高 张锑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MDR1启动子控制双自杀基因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耐药胶质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成伟 马道新 +3 位作者 王志刚 潘顺 宋千 张庆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1-684,共4页
耐药性成为胶质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胶质瘤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Muhidrug resistance,MDR),可以逃避或减轻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自杀基因治疗通过将CD、TK等药物敏感基因转入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可以将原本无毒的... 耐药性成为胶质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胶质瘤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Muhidrug resistance,MDR),可以逃避或减轻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自杀基因治疗通过将CD、TK等药物敏感基因转入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可以将原本无毒的前药转化为细胞毒性药物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已有研究将自杀基因的表达受控于各种肿瘤特异性启动子,从而实现了自杀基因治疗的靶向性阻引。为此本研究拟克隆MDR1启动子(Pmdr1),构建Pmdr1控制的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并初步研究其在C6/ADR中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系统 特异性启动子 胶质瘤细胞 多药耐药性 MDR1 特异性表达 杀伤肿瘤细胞 自杀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曲古抑菌素A对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向玲 纪春岩 +2 位作者 Magnus Nordenskjld Jan-Inge Henter 郑成云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淋巴细胞(PBLs)(主要包括T细胞和NK细胞)或纯化NK细胞。体外应用白介素-2(IL-2)诱导PBLs 72 h产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淋巴细胞(PBLs)(主要包括T细胞和NK细胞)或纯化NK细胞。体外应用白介素-2(IL-2)诱导PBLs 72 h产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将PBLs,LAK或NK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的TSA处理122、4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和T细胞的凋亡;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TS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PBLs和LAK细胞凋亡,TSA处理组淋巴细胞及LAK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A同样可诱导静止期NK细胞的凋亡,0.1μmol/L TSA作用于NK细胞24 h后,36%NK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0.1μmol/L TSA作用于NK细胞12 h后,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SA能够诱导人外周血静止期NK细胞及LAK细胞发生凋亡,并影响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自然杀伤细胞 凋亡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C6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基因启动子靶向的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成伟 马道新 +3 位作者 潘顺 宋千 王志刚 张庆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1-694,共4页
目的克隆多药耐药基因(MDR1)启动子,构建并鉴定MDR-1启动子靶向的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方法提取耐药胶质瘤细胞株C6/ADR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选择性扩增多药耐药MDR1启动子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酶切后定向克隆入pcDNA3.TK载体上... 目的克隆多药耐药基因(MDR1)启动子,构建并鉴定MDR-1启动子靶向的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方法提取耐药胶质瘤细胞株C6/ADR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选择性扩增多药耐药MDR1启动子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酶切后定向克隆入pcDNA3.TK载体上的CMV启动子位置,然后从pcDNA3.CD.TK上酶切下CD片段并插入上述载体形成pcDNA3.MDR1P.CDTK,通过电泳及DNA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通过PCR方法扩增出了MDR1启动子片段,并连接到T载体上,然后成功克隆入pcDNA3.TK中,形成pcDNA3.MDR1P.TK,将pcDNA3.CD.TK上的CD基因切下后插入pcDNA3.MDR1P.TK,电泳及DNA测序证实连接准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正确MDR1启动子靶向的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pcDNA3.MDR1P.CDTK,为今后靶向治疗耐药肿瘤构建载体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启动子 聚合酶链反应 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构建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