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韩非子礼法思想比较研究
1
作者 高婕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61-64,共4页
礼、法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各有特色。人性论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石,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有恶,但他以心为人之向善提供了可能,肯定了化性起伪的重要性;而韩非则主张利用人性,因势利导。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使二人对礼法的运用也不同,通过对... 礼、法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各有特色。人性论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石,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有恶,但他以心为人之向善提供了可能,肯定了化性起伪的重要性;而韩非则主张利用人性,因势利导。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使二人对礼法的运用也不同,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二人的礼法思想可以看出,荀子对于统治者有才智与德行的要求,韩非则认为中人抱法处势足以治国,对统治者没有要求;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王霸并用,韩非则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力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韩非子 性恶论 人性自为 隆礼重法
下载PDF
春秋时期齐鲁君主联姻研究
2
作者 张鑫 《滨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5-48,共4页
齐鲁君主联姻贯穿于春秋始末,在春秋联姻外交中具有很大代表性。以齐君娶鲁女、鲁君娶齐女为切入点,将联姻的发展进程一一展现,并从这一进程中总结出联姻的特点,即浓厚的政治性、联姻基础上两国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联姻的持续性——齐鲁... 齐鲁君主联姻贯穿于春秋始末,在春秋联姻外交中具有很大代表性。以齐君娶鲁女、鲁君娶齐女为切入点,将联姻的发展进程一一展现,并从这一进程中总结出联姻的特点,即浓厚的政治性、联姻基础上两国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联姻的持续性——齐鲁世姻。联姻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历史价值在于促进文化、社会等的大融合以及为后世所提供的一种联姻或和亲的借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齐国 鲁国 君主联姻 政治性
下载PDF
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动态发展轨迹研究——兼论联姻在齐鲁关系中的作用
3
作者 张鑫 《管子学刊》 2019年第4期79-86,共8页
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渊源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随着历史变迁,齐鲁关系的发展走向不可谓不复杂多变,以齐鲁格局的转变为中轴线,辅之齐鲁联姻的影响,且将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动态发展轨迹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均势格局下的齐鲁关系,齐、鲁势力... 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渊源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随着历史变迁,齐鲁关系的发展走向不可谓不复杂多变,以齐鲁格局的转变为中轴线,辅之齐鲁联姻的影响,且将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动态发展轨迹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均势格局下的齐鲁关系,齐、鲁势力相对平衡且在政治、军事上优势互补,以文姜嫁鲁桓公为线索,两国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二为转折中的齐鲁关系,齐国的强势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齐鲁关系走向对立、冲突;三为齐强鲁弱格局下的齐鲁关系,在齐桓公霸业背景下,以鲁庄公娶哀姜为切入点,齐国在齐鲁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政治上鲁屈服于齐并追随桓公霸权,经济上齐鲁商贸往来密切,齐鲁关系维持了长时间的友好和平状态。于此就将齐鲁关系统一到齐鲁格局的转变与联姻的影响之时代背景中,以期将其发展、演变的动态发展轨迹整理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前期 齐鲁关系 齐鲁格局 联姻 动态发展轨迹
下载PDF
《论语》所见孔子民族观研究
4
作者 程雪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7期43-45,共3页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民族观思想。首先,孔子认为民族融合的根源基于夷夏共同的文化认知,这种认知既包含了恭和礼的道德要求,又包括了文德和仁义的道德标准。其次,孔子认为华夏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华夏文化的感染力是制定民...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民族观思想。首先,孔子认为民族融合的根源基于夷夏共同的文化认知,这种认知既包含了恭和礼的道德要求,又包括了文德和仁义的道德标准。其次,孔子认为华夏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华夏文化的感染力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这些民族政策处处彰显着仁义、德治的内核。此外,孔子民族观中蕴含大一统思想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从曹刿的历史书写看早期齐鲁兵家记忆的形成
5
作者 叶欣怡 《滨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8-33,96,共7页
自出土文献《曹沫之陈》公布以来,学界基本认为曹刿、曹沫为同一人。不仅如此,安大简《曹沫之陈》还掀起学界对鲁国的兵法研究的热度。传世文献中曹刿刺客形象的书写带有鲜明的儒家价值取向。分析《史记》将曹刿其人列于《刺客列传》的... 自出土文献《曹沫之陈》公布以来,学界基本认为曹刿、曹沫为同一人。不仅如此,安大简《曹沫之陈》还掀起学界对鲁国的兵法研究的热度。传世文献中曹刿刺客形象的书写带有鲜明的儒家价值取向。分析《史记》将曹刿其人列于《刺客列传》的原因,可以看出早期齐鲁兵家记忆的形成是齐、鲁两国抗衡下的产物,并对后世产生影响。认识并了解曹刿其人还对于把握早期齐鲁兵家思想尤其是鲁国兵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 柯之盟 刺客形象 齐鲁兵家 记忆书写
下载PDF
平原太守颜真卿事迹研究与评价
6
作者 贺善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9期73-75,共3页
颜真卿的名字在中国中可谓无人不知,作为古代有名的书法大家,书法造诣很高,被后世称为“颜体”。颜真卿的一生事迹丰富,不仅书法被人称赞,其人品、气节也值得赞赏。他曾出任平原县太守一职,在百姓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 颜真卿的名字在中国中可谓无人不知,作为古代有名的书法大家,书法造诣很高,被后世称为“颜体”。颜真卿的一生事迹丰富,不仅书法被人称赞,其人品、气节也值得赞赏。他曾出任平原县太守一职,在百姓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代忠臣,颜真卿的事迹更加印证了“书如其人”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安史之乱 平原太守
下载PDF
饮至礼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7
作者 赵文瑞 《海外文摘》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饮至礼是古代王侯朝会盟伐完毕在宗庙或大学举行的告至活动,一般是在作战取胜之后举行。广义的“饮至”,包括师旅返回后所举行的各项活动,主要有告庙、饮至、策勋等;狭义的“饮至”,当特指饮至礼仪中的饮酒庆贺这一活动。饮至礼是古代... 饮至礼是古代王侯朝会盟伐完毕在宗庙或大学举行的告至活动,一般是在作战取胜之后举行。广义的“饮至”,包括师旅返回后所举行的各项活动,主要有告庙、饮至、策勋等;狭义的“饮至”,当特指饮至礼仪中的饮酒庆贺这一活动。饮至礼是古代“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仪礼》等礼书中没有专门对其展开记载,只散见于各种古书文献。2011年1月,清华简《耆夜》整理成果发布,这一纪年明确且最早记录周初饮至礼仪的文献,引起了学界对饮至典礼的高度关注。目前,学者对饮至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与至礼、燕飨礼的关系上,而饮至典礼涉及的用乐问题研究还存在着较大不足。在此,我们将饮至礼及其相关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旨在对学界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成心”意蕴探析
8
作者 杨青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58-164,共7页
“成心”是《庄子·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但关于“成心”的解释自古以来便有争议,且古人与今人学者诠释“成心”的褒贬倾向也有着明显不同。若从逻辑认知的角度来看,“成心”以贬义解就更为合理,若从超越是非逻辑的“道通为一”来... “成心”是《庄子·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但关于“成心”的解释自古以来便有争议,且古人与今人学者诠释“成心”的褒贬倾向也有着明显不同。若从逻辑认知的角度来看,“成心”以贬义解就更为合理,若从超越是非逻辑的“道通为一”来看,“成心”如同从有限中通往无限的途径,既可以通向齐物之境,又可以导向世俗的是非。只有从超越逻辑的角度,才能发现欲求对“成心”作出正确的理解,本身就是将其置于是非的定义之中,这就导致即便可以从逻辑上确定“成心”的贬义立场,也只是在不自觉间成为庄子批判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心” 褒贬 逻辑 是非
下载PDF
秦基层政治生态管窥:以“尉史‘文’詈‘赵’案”为中心
9
作者 董飞 纪佳琪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尉史‘文’詈启陵乡‘赵’”一案发生于公元前219年的秦迁陵县启陵乡。启陵乡啬夫“赵”鉴于“文”作为军事系统吏员的特殊地位,将棘手的“送鸟”事务交予其完成。但由于责任重大、且迁陵县同年在处理同样发生于启陵乡的“送马”案时... “尉史‘文’詈启陵乡‘赵’”一案发生于公元前219年的秦迁陵县启陵乡。启陵乡啬夫“赵”鉴于“文”作为军事系统吏员的特殊地位,将棘手的“送鸟”事务交予其完成。但由于责任重大、且迁陵县同年在处理同样发生于启陵乡的“送马”案时存在严重不公,故“文”拒绝执行指令,并对“赵”进行威胁与辱骂,遭到“赵”的关押。以此管窥,一方面,迁陵县等新占领地的统治权力正在从军吏逐渐转移到文吏手中,文官制度逐步确立;另一方面,权势的有无、大小是影响秦基层政权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形单影孤或者失势的吏员更容易遭受权力的滥用与不公正的对待。中央集权制度下,如这些缺陷难以得到弥补与修正,则会孕育帝国新的统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迁陵县 基层政治生态
下载PDF
蒸汽裂解碳三馏分催化蒸馏选择加氢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永 徐金梅 +1 位作者 于在群 高步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33-235,共3页
介绍了碳三馏分选择加氢填料状催化剂的制备 ,实验室内以氧化铝为原料得到的环状催化剂可以用于碳三馏分催化蒸馏选择加氢工艺 ,这是催化蒸馏技术在选择加氢中的重要应用 。
关键词 催化蒸馏 选择加氢 催化剂 碳三馏分
下载PDF
CuO脱硫剂脱除SO_2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景丽 张文慧 +1 位作者 徐春明 周广林 《工业催化》 CAS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用干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的SO2脱硫剂,考察了脱硫剂反应条件对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的O2对于CuO脱硫剂的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增加脱硫剂硫容;脱硫剂显示较高活性的温度范围350~500℃;空速在1800~4200... 用干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的SO2脱硫剂,考察了脱硫剂反应条件对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的O2对于CuO脱硫剂的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增加脱硫剂硫容;脱硫剂显示较高活性的温度范围350~500℃;空速在1800~4200h-1操作范围内,脱硫剂可维持较高且比较稳定的硫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混法 脱硫荆 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空速
下载PDF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凝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强 孙春燕 +3 位作者 刘伟 周涵 李静 桂俊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0,53,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毛细管流变法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凝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C2500具有与通用PVC类似的凝胶化机理,符合Benjamin的粉碎理论;HPVC加工温度高于175℃时有较高的凝胶度,加工温度在175~18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毛细管流变法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凝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C2500具有与通用PVC类似的凝胶化机理,符合Benjamin的粉碎理论;HPVC加工温度高于175℃时有较高的凝胶度,加工温度在175~185℃,PVC2500的凝胶度可以达到60%~85%。相同的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下,PVC2500未熔融的主结晶体及等温结晶体更多,造成PVC2500的凝胶度比PVC1000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凝胶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 毛细管流变法
下载PDF
齐文化人才思想的流风遗韵——以叔孙通“起礼乐”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连秀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齐文化人才思想的核心要素为“尊贤上功”的根本指导思想、“大人才观”的选拔标准与“终身树人”的培养思想。通过论证齐国对薛地的长期统治与薛地盛行的礼乐文化与任侠文化、叔孙通“稷嗣君”封号与稷下学风的渊源,可以发现齐文化在... 齐文化人才思想的核心要素为“尊贤上功”的根本指导思想、“大人才观”的选拔标准与“终身树人”的培养思想。通过论证齐国对薛地的长期统治与薛地盛行的礼乐文化与任侠文化、叔孙通“稷嗣君”封号与稷下学风的渊源,可以发现齐文化在薛地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并影响了身为薛人的叔孙通。通观叔孙通在为汉家“起礼乐”过程中对待人才的方式,本文认为其人才理念与齐文化人才思想基本一脉相承而又有新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大人才观”选拔标准的细化与坚守。叔孙通躬身践行、重视时效的做法,不仅是齐文化“尊贤上功”人才思想的流风所及,也是以稷下学派为代表的、以“务为治”的中华文化精神与先秦士人品格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文化 人才思想 尊贤上功 叔孙通 起礼乐 稷嗣君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中信息扩散模型的扩散规模与扩散速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31,共5页
信息传播按可靠性区分为真实性和失真性,传统信息传播模型只考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或有效性,对真实性与失真性信息的扩散规模和扩散速率未提出有效解释方式,文章利用考虑速度与失真的信息扩散模型(Bass),并运用于突发危机事件中。得出以... 信息传播按可靠性区分为真实性和失真性,传统信息传播模型只考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或有效性,对真实性与失真性信息的扩散规模和扩散速率未提出有效解释方式,文章利用考虑速度与失真的信息扩散模型(Bass),并运用于突发危机事件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模仿系数q对真实信息扩散规模与扩散速率有显著作用,与失真信息没有线性关系。第二,官方发布T与失真信息的扩散规模和扩散速率呈反比例关系,与真实信息的扩散规模和扩散速率呈正比例关系。第三,真实率a只对口头传播中的扩散规模产生正相影响。第四,考虑失真信息后,动态系数r与信息传播速率由直线线性关系转换为曲线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信息扩散模型(Bass) 模仿系数 扩散速率
下载PDF
一种研究王士禛“神韵说”家学渊源的重要史料——国家图书馆所藏王士禛手批王象春《问山亭诗》述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振松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4-198,共5页
国家图书馆藏有王象春《问山亭诗》的明抄本,该书由王士禛批点,批点时间在其"神韵说"形成的萌芽时期。王士禛的批点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批评态度和鲜明的诗歌美学追求。虽然该手批本目前未见有学者论及,但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国家图书馆藏有王象春《问山亭诗》的明抄本,该书由王士禛批点,批点时间在其"神韵说"形成的萌芽时期。王士禛的批点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批评态度和鲜明的诗歌美学追求。虽然该手批本目前未见有学者论及,但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读者提供了直接证明王士禛"神韵说"的形成受到了王象春家学影响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手批 问山亭诗 神韵说 价值
下载PDF
“献芹”之“芹”辨正
16
作者 梁敏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54,共1页
“献芹”“美芹”常被用作表示自己礼物粗疏或见识浅陋的自谦之辞,一般以为该典最早出自《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其中“芹萍子”该如何解... “献芹”“美芹”常被用作表示自己礼物粗疏或见识浅陋的自谦之辞,一般以为该典最早出自《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其中“芹萍子”该如何解释,它就是古书中常见的水芹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芹 水芹 戎菽 乡豪
下载PDF
衍圣公孔胤植姻戚仝氏家族考——谱牒文献与儒学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仝晰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0,共5页
仝姓源自女真夹谷氏,元末仕元抗明,元亡后洁身远遁。明成祖时,仝氏得以编氓,世世力农,富甲郓邑。自其九世祖仝朝式之女与六十五代袭封衍圣公孔胤植结为婚姻后,仝氏家族由单纯业农力耕的地方大族,逐渐发展成为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关键词 仝姓 女真夹谷 衍圣公 姻亲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孔府承爵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姜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自汉高祖首封孔腾为奉祀君,孔子后裔承袭爵位以奉宣尼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孔府地位的特殊性,其爵位的承袭相当严格,在正史和孔氏族谱中的记载十分详实,传承脉络也基本清晰,但魏晋时期的正史史料中却出现了一个与族谱... 自汉高祖首封孔腾为奉祀君,孔子后裔承袭爵位以奉宣尼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孔府地位的特殊性,其爵位的承袭相当严格,在正史和孔氏族谱中的记载十分详实,传承脉络也基本清晰,但魏晋时期的正史史料中却出现了一个与族谱记载不同的传承体系,使得原本明朗的爵位承袭体系蒙上了一层迷离的面纱。有必要结合相关史料,对其中缘由进行推测论证,以期这一历史迷案清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后裔 魏晋南北朝 爵位承袭
下载PDF
由刘敏中其人见元初政治
19
作者 张龙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特殊地位,刘敏中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具有行政经验的北方汉族儒家知识分子,以他所生活的时代为切入点能探寻元初政治转向的特点,从他的著作《平宋录》与《中庵集》可见元初军事与政治问题,从他与王约交游... 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特殊地位,刘敏中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具有行政经验的北方汉族儒家知识分子,以他所生活的时代为切入点能探寻元初政治转向的特点,从他的著作《平宋录》与《中庵集》可见元初军事与政治问题,从他与王约交游亦可见元初部分政治现象。深入发掘其著作和行为中所透露出的思想,对元朝初期整体政治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敏中 元朝 政治
下载PDF
审美与思辨: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发微
20
作者 邹吉青 《人文天下》 2024年第6期70-75,共6页
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对音乐的解读并不局限于美学或艺术哲学领域,还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音乐的本质进行了分析。魏晋之际,玄学家们对待“名”“言”的不同态度,导致了注重辨名析理和注重体验顿悟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产生。其中,前... 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对音乐的解读并不局限于美学或艺术哲学领域,还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音乐的本质进行了分析。魏晋之际,玄学家们对待“名”“言”的不同态度,导致了注重辨名析理和注重体验顿悟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产生。其中,前者以主客分立为思想基础,具有理性思辨的特性;而后者以主客合一为目的追求,具有艺术审美的特性。嵇康从哲学思辨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声无哀乐”的主张,认为声音只具有形式意义,音乐只是形式的和谐;同时,他又从艺术审美的视角出发,承认音乐对人情的感发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唤起藏匿于人心中情感的功能。嵇康并不否认音乐的教化作用,而是改变了对乐教作用机制的认识,认为音乐之于移风易俗,不在于对道德人伦的规范,而在于对情感欲望的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思辨 审美 乐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