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胰腺导管腺癌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李雪松 李加桩 +4 位作者 刘颖 孙利 台庆阳 高守宝 姜薇薇 《癌症进展》 2024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28735芯片中基因表达谱的数据,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进行基因本体(GO)...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28735芯片中基因表达谱的数据,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筛选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关键基因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总计筛选了413个DEG,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5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56个。GO分析显示,DEG主要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正向调控、细胞质、蛋白质结合、核质和细胞膜等;KEGG分析显示,DEG主要富集于癌症通路、沙门氏菌感染、细胞周期、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和轴突引导等通路。通过PPI网络确定了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骨膜蛋白(POSTN)、纤维连接蛋白1(FN1)、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5个关键基因,且均在胰腺导管腺癌中高表达。依据5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将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分别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结果显示,与低表达组相比,COL1A2、POSTN、FN1、COL1A1、COL3A1高表达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缩短,预后不良。结论COL1A2、POSTN、FN1、COL1A1和COL3A1均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是促进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或可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胰腺导管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预后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ATB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2
作者 李加桩 张伟 +3 位作者 高守宝 孙利 台庆阳 刘颖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1期2185-2188,共4页
目的探讨评估长链非编码RNA ATB(lncRNA ATB)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lncRNA ATB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经Stata 1... 目的探讨评估长链非编码RNA ATB(lncRNA ATB)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lncRNA ATB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经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914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ATB高表达与较高TNM分期相关(OR=2.47,95%CI:1.26~4.85,P=0.000)。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的结果是稳健的。通过Egger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显示,未显示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lncRNA ATB高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ATB 肿瘤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晚期胃癌一线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海庆 高守宝 +1 位作者 单辉国 段雪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晚期胃癌经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晚期胃癌经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6个月,对照组为6.8个月(P<0.05);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3.5个月,对照组为11.6个月(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晚期胃癌一线XEIOX方案化疗有效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延长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维持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守宝 台庆阳 怀丽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796-4798,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感染因素,指导控制和治疗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685例,记录发生感染患者的病例数;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K-B琼脂...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感染因素,指导控制和治疗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685例,记录发生感染患者的病例数;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K-B琼脂试验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并研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85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10.9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及皮肤感染,分别占17.34%、12.00%、8.00%及5.33%;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43.90%,革兰阴性菌39株占47.56%,真菌7株占8.54%;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真菌对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大、化疗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工作人员应采取措施控制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卡培他滨/替吉奥维持治疗对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加桩 刘晨 +3 位作者 陈丹 张伟 隋红 白玉贤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采用卡培他滨片/替吉奥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分为3组,其中,维持治疗组22例,采用紫杉醇/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一线诱导化疗后...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采用卡培他滨片/替吉奥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分为3组,其中,维持治疗组22例,采用紫杉醇/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一线诱导化疗后口服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维持治疗;两药化疗组53例,采用紫杉醇/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一线化疗至疾病控制后定期随访观察,直至肿瘤进展;单药化疗组15例,采用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单药化疗至疾病进展。分析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维持治疗组、两药化疗组、单药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9.0、5.2和4.9个月,中位OS分别为17.0、12.0和8.1个月。3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乏力,以1~2级为主,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卡培他滨片/替吉奥作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的维持治疗药物,可延长患者的PFS和OS,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替吉奥 维持治疗 胃癌 生存
下载PDF
BMSCs移植联合应用G-CSF对放射性脊髓损伤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佟旭 陈颖 +6 位作者 张拓 刘颖 徐倩倩 刘彦章 毕红霞 罗福申 张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2期2773-277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放射性脊髓损伤中凋亡因子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实验要求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放射性脊髓损伤中凋亡因子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实验要求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放疗后脊髓损伤组,C组为放疗后脊髓损伤移植组,每组各15只。采用5 MeV电子线照射胸部中段脊髓,照射剂量为5 Gy/次,总剂量为40 Gy。C组在接受照射24 h后采用第三代BMSCs(106个/ml)1 ml联合G-CSF尾部静脉注射治疗每周1次。放疗结束20周后,取各组大鼠脊髓组织行HE染色,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流式检测其凋亡水平。结果HE染色照射组神经元消失,髓鞘脱落,细胞核固缩,部分核消失。治疗组有小部分神经元,核结构不清楚,髓鞘脱落不明显。电镜结果在微形态上比较,治疗组比照射组有明显改善和好转。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照射组表达的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增加,治疗组表达的Bcl-2阳性细胞增加(P<0.05)。流式凋亡检测表明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结论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大鼠采用BMSCS移植联合应用G-CSF治疗,可以抑制Caspase-3、Bax的表达,上调Bcl-2表达,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G-CSF 放射性脊髓损伤 BAX BCL-2 CASPASE-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