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认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任立华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17年第11期85-85,共1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的抬头落低、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体认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堂、课外的体认式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的抬头落低、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体认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堂、课外的体认式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抬头率,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吸弓I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体认式”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奇 魏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73-176,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和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增强学生内在满足度的“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内容更迭、教学要素重构和教学理念认知三个维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和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增强学生内在满足度的“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内容更迭、教学要素重构和教学理念认知三个维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讨论式和问题式的理论教学法、课题式和案例式的实践教学法,能切实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主阵地和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野下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提高课程有效性
3
作者 陈婷 《神州》 2018年第1期83-83,共1页
思想政治课一直以来是个教学的难点,学生不爱学,教师教得也困难.建构主义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学的原则,强调依靠学生的自我建构来完成知识的获取.这种教学模式对中国的思政课有很大启示意义.本文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探索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课一直以来是个教学的难点,学生不爱学,教师教得也困难.建构主义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学的原则,强调依靠学生的自我建构来完成知识的获取.这种教学模式对中国的思政课有很大启示意义.本文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团队合作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团队合作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创业型大学 思想政治课 “参与式”教学实践
下载PDF
创业型大学思想政治课ARCS学习动机研究
4
作者 刘孟洋 《神州》 2018年第1期116-116,共1页
学习动机是一个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教师也不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以科勒的ARCS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介绍这一理论在创业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以及这... 学习动机是一个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教师也不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以科勒的ARCS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介绍这一理论在创业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以及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学习动机 创业型大学 思想政治课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邵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7期78-79,共2页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受其影响,特别是自媒体时代带来的一系列便捷和新鲜感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当中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易受到其影响。思政课是处在培养学生世界...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受其影响,特别是自媒体时代带来的一系列便捷和新鲜感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当中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易受到其影响。思政课是处在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上,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自媒体模式下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把握好在网络视域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实效性便成为全体思政课教师研究的一项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思政课 课程有效性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奇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13-114,共2页
自媒体传播以其便捷、开放、互动等特点越来越被大学生群体所喜爱,其意义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信息传播工具,也不仅仅只是供人消遣娱乐,对大学生思想构建和观念塑造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自媒体传播以其便捷、开放、互动等特点越来越被大学生群体所喜爱,其意义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信息传播工具,也不仅仅只是供人消遣娱乐,对大学生思想构建和观念塑造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有效抵御自媒体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增添教育环节、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载体四个方位改进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思政课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高校思政理论课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7
作者 吕秀梅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19期89-90,共2页
网络舆情对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挑战,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形成了冲击。高校思政课需要对大学生参与的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在引导中,应该遵循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和对学生进行疏导的原则。在教学... 网络舆情对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挑战,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形成了冲击。高校思政课需要对大学生参与的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在引导中,应该遵循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和对学生进行疏导的原则。在教学中,通过以网络舆情案例分析进行引导,以情境式教学方法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理想进行引导等策略,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网络舆情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网络舆情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红色基因”: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策略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喆 邵奇 于春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171-173,共3页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科学凝练与准确表达,其自身具有承继性和创新性,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通过社会实践得以“诠释”,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共融、共通、共生。高校应创新“红色育人”载体、完...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科学凝练与准确表达,其自身具有承继性和创新性,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通过社会实践得以“诠释”,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共融、共通、共生。高校应创新“红色育人”载体、完善“红色育人”形式、丰富“红色育人”内容、拓宽“红色育人”途径,促使大学生回归本心、回归初心、回归使命、回归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潘贺男 于春梅 +1 位作者 邵奇 赵越 《理论观察》 2020年第9期156-15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基因密码”的排列与组合需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性形势的整合与重塑,各种错误思潮的出现打破了“基因密码”的排列与组合,呈现单极化发展势态,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基因密码”的排列与组合需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性形势的整合与重塑,各种错误思潮的出现打破了“基因密码”的排列与组合,呈现单极化发展势态,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世界性的课题,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核力量”,如何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教育的主观认同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这不仅是历史的追问,这更是时代的问卷,因此,回答历史追问和答好时代问卷是高校社会责任教育者的价值选择,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教育 获得感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贺男 苏醒 邵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第7期4-8,共5页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之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之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丰功伟绩,“四史”的核心内核共同擘画了中国共产党永续发展的“精神图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全党上下开展学习“四史”教育活动提供了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价值引领,因此,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出发,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机理与合理内核,是全党上下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主课主业”,更是学术领域开展“四史”研究的“永恒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原文传递
时代新人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培育探析
11
作者 潘贺男 邵奇 +1 位作者 于春梅 张大伟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55,共6页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培育关乎前途、关乎命运、关乎未来,在培育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塑造“时代新人”的育人体系为重要抓手,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崇高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培育关乎前途、关乎命运、关乎未来,在培育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塑造“时代新人”的育人体系为重要抓手,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崇高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逻辑旨归,从时代新人的重要品质、使命使然、素质要求、培育路径为切入点,以拓宽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新视野,挖掘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新内涵,探析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新路径,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新格局为立足点,通过研究、凝练、萃取、创新时代新人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培育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献计献策、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新人 少数民族大学生 责任担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