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合并股血管损伤的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文波 刁春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7期58-59,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折合并股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10例,股动脉内膜翻转2例、股动脉栓塞3例、股动脉断裂5例。修复动脉损伤采用端端吻合4例、大隐静脉移植1例、人工血管吻合2例,动脉切开取栓3例。股静脉血栓形成4...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折合并股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10例,股动脉内膜翻转2例、股动脉栓塞3例、股动脉断裂5例。修复动脉损伤采用端端吻合4例、大隐静脉移植1例、人工血管吻合2例,动脉切开取栓3例。股静脉血栓形成4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结果截肢1例、死亡1例、肢体存活8例,其中2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股血管损伤是保存患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血管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激光腔内凝固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刁春鹏 李文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0期65-67,共3页
目的比较激光腔内凝固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50例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激光组利用激光能量全程闭合主干及小腿曲张侧支;剥脱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 目的比较激光腔内凝固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50例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激光组利用激光能量全程闭合主干及小腿曲张侧支;剥脱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评估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激光腔内凝固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手术时间,同时术中出血少,基本无手术切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手术 激光 剥脱术
下载PDF
颈部血管大出血分型与救治方法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鉴今 向斌 +4 位作者 柏骏 李文波 刘英军 向华 曲乐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2283-2287,共5页
目的总结多中心颈部血管大出血病例分型与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10月国内多中心收治的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长征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7例,龙口市人民医院4例,莱州市人民医院4例。根据... 目的总结多中心颈部血管大出血病例分型与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10月国内多中心收治的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长征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7例,龙口市人民医院4例,莱州市人民医院4例。根据出血部位(position,P)、出血血管(vessel,V)、头向供血(cerebral,C)以及有无合并伤(associated,A)对42例患者进行PVCA分型,并总结基于解除气道压迫(airway rebuild,A)、有效动脉止血及血运重建(bleeding stop,B)以及时间窗内恢复大脑血供(cerebral blood flow reconstruction,C)的ABC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方法。结果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中,P1型(环状软骨以下)3例,P2型(环状软骨-下颌角)28例,P3型(下颌角-颅底)11例;V1型(大动脉性出血)22例,V2型(大静脉性出血)11例,V3型(单纯浅表静脉或细小动脉出血)7例,V4型(动静脉混合出血)2例;C0型(无头向缺血及头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5例;C1型(有头颅一过性缺血表现、但无肢体感觉障碍)33例,C2型(存在头颅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表现)4例;A0型(不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9例,A1型(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例。4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25例行开放手术血管重建修复+血肿/异物清除(7例血管结扎、14例直接缝合修补、4例血管间置),17例接受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血肿/异物清除)。手术成功率为100%,失血性休克均得到纠正,血肿压迫全部解除,头向缺血症状改善。围手术期局部颅神经损伤4例,切口血肿1例,术后高灌注表现6例。平均随访14.3个月,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死亡,无再次破裂、夹层发生。1例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患者于术后1年发现50%无症状再狭窄。结论基于“PVCA”分型及“ABC”救治原则,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部血管大出血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损伤 血管 出血 PVCA分型 ABC救治原则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0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文波 刁春鹏 +2 位作者 于洋 吕兴波 曲乐丰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LipoPGE1)联合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龙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采取保守治疗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194例,根...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LipoPGE1)联合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龙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采取保守治疗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1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92)。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和LipoPGE1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间歇性跛行评分和肢体疼痛评分。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2)和踝肱指数(AB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收缩期的最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荧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全血高、低、中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皮温、TcPO2、ABI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温、TcPO2、AB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肢体疼痛评分和间歇性跛行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动脉Vmax显著高于治疗前,RI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max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全血高、低、中切,血浆黏度及Fi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LipoPGE1联合HBO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受损的神经血管功能,其主要通过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 高压氧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诱导性升/降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庆君 柏骏 +7 位作者 季相国 曲乐丰 李文波 颜玉峰 柴东喆 柳尧林 李清勇 曹忠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44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44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结果共纳入1448例患者,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占87.8%。评估代偿血管情况,平均手术时间(51.8±6.1)min,颈内动脉阻断时间(11.4±3.1)min。经诱导性升压后,所有患者残端压均升高,其中1438例(99.3%)>50mmHg。监测脑电氧饱和度,阻断前未升压时,术侧较对侧明显降低[(56%±3%)比(64%±4%),P<0.05];诱导性升压后,术侧rSO2较对侧rSO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比(70%±2%),P>0.05];颈动脉开放后,术侧rSO2较对侧rSO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比(69%±3%),P>0.05]。围手术期共发生脑梗死2例,同侧脑出血1例,对侧脑出血1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CEA术中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可起到临时脑保护作用.初步证明了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大脑动脉环 诱导性升/降压 残端压
原文传递
高压氧联合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文波 刁春鹏 +1 位作者 吕兴波 于洋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采取保守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32例,采用标准治疗;B...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采取保守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32例,采用标准治疗;B组30例,采用标准治疗+高压氧治疗;C组36例,标准治疗+超声清创术+高压氧治疗。第0、7、14、21天采用毫米(mm)方格纸法计算溃疡创面面积的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表面细菌定量培养法计算溃疡创面细菌清除率。多普勒激光血流灌注成像仪测定溃疡创面微循环状况。采用肢体疼痛评分和间歇性跛行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肢体疼痛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3组患者经皮氧分压和创面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治疗后经皮氧分压和创面血流量显著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 d后,C组患者溃疡面积均明显小于A、B组,而C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1 d后,C组患者溃疡组织内细菌定量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3组患者间歇性跛行和肢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疼痛和间歇性跛行评分显著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超声清创术能较好的清除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促进微循环,有利于溃疡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超声清创术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 细菌 微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