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敏海 《中国康复》 1999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发展 管理 竞争
下载PDF
重型脑出血CT定向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敏海 林锦祥 +2 位作者 邓雪珍 卢青英 吴永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系老年期临床常见病。重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率低,部分生存患者大多也残留严重功能障碍。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CT定向锥颅碎吸引流术治疗30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并对...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系老年期临床常见病。重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率低,部分生存患者大多也残留严重功能障碍。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CT定向锥颅碎吸引流术治疗30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并对其中抢救存活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CT 引流术 康复 锥颅碎吸引流术
下载PDF
35例重症脑出血进行分期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卢青英 王秀玲 +2 位作者 张圆凤 邓雪珍 沈敏海 《中国康复》 200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分期康复
下载PDF
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百祥 华何柳 +3 位作者 林玲 简庆荣 卢青英 刘铭耀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急性,慷复联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目的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急性,慷复联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U.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BI在随访至6个月时第3次评价,并应用SPSS13.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在出院时和6个月随访时的引改善值均高于普通病房组(20±18 VS 12±16,P〈0.01;44±20 VS 26±17,P〈0.01)。6个月时,卒中单元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75.63% VS 53.19%,P=0.003),而重度障碍率则低于普通病房组(12.09% VS 21.28%,P=0.044)。两组出院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改善值卒中单元组更大(P〈0.01)。结论与普通病房相比,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单元 致残率 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丘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的诊断与康复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敏海 《中国康复》 2000年第1期37-37,45,共2页
关键词 丘脑 中风 共济失调综合征 康复评估 诊断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偏瘫康复的远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裕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偏瘫康复的远期效果。方法: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50例,非老年组46例,出院后继续家庭康复训练,出院时及发病12个月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偏瘫康复的远期效果。方法: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50例,非老年组46例,出院后继续家庭康复训练,出院时及发病12个月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家庭康复训练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均提高(P<0.01),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提高的幅度小(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能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ADL能力、但老年患者的恢复不如非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远期效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溶栓及溶栓后康复治疗
7
作者 沈敏海 林锦祥 +1 位作者 卢青英 龙岩 《中国康复》 1999年第4期210-211,共2页
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颈动脉内溶栓治疗,并于溶栓前及溶栓后8、48h及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经脑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证实为血管完全性或部分开通,5例来开通。溶栓后患者神经病学缺损评分明显下降.1... 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颈动脉内溶栓治疗,并于溶栓前及溶栓后8、48h及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经脑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证实为血管完全性或部分开通,5例来开通。溶栓后患者神经病学缺损评分明显下降.15例ADL评分>61分。5例溶栓后ADL≤60分患者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4例恢复良好。提示动脉内溶栓及溶栓后康复治疗可较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内溶栓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8
作者 吴永红 邓雪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头晕 康复治疗 视物模糊 行走不稳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复视 呕吐 恶心
下载PDF
四种不同方式旋转颈椎所致咔哒声响量化的采集与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傅 陈丽珍 +5 位作者 李义凯 何毅娴 卢起 周北云 罗平 李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8149-8153,共5页
背景:临床上常用以及教科书介绍较多的颈部旋转手法中,端提旋转手法、冯氏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龙氏正骨手法比较有代表性。这4种手法旋转颈椎时都可能会产生咔哒声响,但它们的声响有无差别呢?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旋转颈椎引发的... 背景:临床上常用以及教科书介绍较多的颈部旋转手法中,端提旋转手法、冯氏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龙氏正骨手法比较有代表性。这4种手法旋转颈椎时都可能会产生咔哒声响,但它们的声响有无差别呢?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旋转颈椎引发的咔哒声响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96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受试者颈椎实施端提旋转手法、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每名受试者均先向左侧旋转,再向右侧旋转。运用自行设计的声响采集系统对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进行采集,并对声响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向左侧旋转中,定点旋转手法和孙氏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少,且单次发声的比例较高,端提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多,且多次发声的比例较高。向右旋转4组间声响总次数差异和声响次数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在颈椎旋转手法时,采用一定的轴向牵引力量能减少咔哒声响次数,增加单次声响比例,在正骨复位中能提高复位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旋转手法 咔哒声响 对比研究 植入物与临床应用
下载PDF
高压氧配合醒脑静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晓健 卢靖 张义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0例创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0例创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两组均以40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有理想的促醒作用,有效恢复神经功能,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迟发性脑梗死 高压氧 醒脑静
下载PDF
溶栓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林锦祥 沈敏海 +1 位作者 钟裕 张百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 :比较观察纯溶栓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经 CT或MRI确诊的 147例脑梗死并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91例用纯溶栓酶 15~ 2 5 BU(总量 )静脉滴注 ;治疗前... 目的 :比较观察纯溶栓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经 CT或MRI确诊的 147例脑梗死并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91例用纯溶栓酶 15~ 2 5 BU(总量 )静脉滴注 ;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显效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 75例 (82 .4% )。结论 :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 ,疗程短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酶 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皮肤黄色瘤致缺血性心肌病脑栓塞1例
12
作者 林锦祥 沈敏海 钟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皮肤黄色瘤 并发症 心肌缺血 脑栓塞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赖梦婷 华何柳 王秀玲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7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来龙岩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采用认知训练的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颅直流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来龙岩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采用认知训练的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的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指标(MMSE评分及MOCA评分);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量表),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后,观察组患者MMSE、MOC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障碍 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玲 陈宁华 +2 位作者 简庆荣 刘恒炳 蒋志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辅以相应的药物与治疗措...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辅以相应的药物与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生存质量(QOF评分)、语言功能、运动功能(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ADL得分由(30.83±25.31)分增至(51.34±30.17)分,对照组由(31.09±25.74)分增至(46.94±2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4.4%,对照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QOF评分、语言功能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是一种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有较好促进作用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塞 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脑白质疏松症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
15
作者 钟裕 沈敏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A)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MRI有否LA分为两组 :脑梗死合并LA组 (A组 ) 36例 ,脑梗死不伴LA组 (B组 ) 38例 ,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A)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MRI有否LA分为两组 :脑梗死合并LA组 (A组 ) 36例 ,脑梗死不伴LA组 (B组 ) 38例 ,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 步行能力和高级脑机能。结果 康复治疗前长谷川智能评分 ,A组 2 3 .8± 4 .6 ,B组 2 7.3± 4 .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和步行能力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 8周后A组不能步行从治疗前 75 %下降至治疗后 2 2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2 5 % ,B组不能步行从 74%下降至 1 3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均P <0 .0 5 ,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DL积分A组从 31 .6± 1 0 .7提高至 64 .1± 1 6 .8,B组从 32 .3± 1 1 .4提高至 71 .5± 1 8.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的康复效率 (0 .54± 0 .0 8)明显低于B组 (0 .65± 0 .0 9)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康复结局
原文传递
功能性构音障碍语言评价及训练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丘卫红 窦祖林 +1 位作者 张百祥 万桂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 12例及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 5例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 ,比较并分析儿童及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特点及疗效。结果 构音检查方面 ,儿童与成人的主要错...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 12例及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 5例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 ,比较并分析儿童及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特点及疗效。结果 构音检查方面 ,儿童与成人的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 ,主要的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儿童与成人平均错误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训练时 ,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 (P <0 .0 0 1) ,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 (P <0 .0 0 1)。经训练后 ,12例儿童患者中有 10例完全纠正 ,2例部分纠正 ,治愈率为 83.33 % ,有效率为 10 0 .0 0 % ;5例成人患者全部纠正 ,治愈率为 10 0 .0 0 % ;总治愈率为 88.2 4% ,总有效率为 10 0 .0 0 %。结论 儿童与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差别不大 ,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 ;语言训练效果好 ,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 ,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构音障碍 评价 语言训练 疗效
原文传递
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百祥 刘铭耀 +3 位作者 钟裕 简庆荣 卢青英 连铭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随访6个月。卒中单元组采用联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进行治疗,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2组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AD...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随访6个月。卒中单元组采用联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进行治疗,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2组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I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4.41%)比普通病房组(10.56%)低(P〈0.01)。治疗后2组各阶段BI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卒中单元组各阶段BI评分和不同时期改善值均高于普通病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6个月时,卒中单元组ADL能力良好率高于普通病房组,而重度障碍率则明显降低(P〈0.01)。2组出院时神经功能均有改善(P〈0.01),但卒中单元组改善值更大(P〈0.01)。2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单元组康复费用所占比例较普通病房组高(P〈0.01)。结论与普通病房治疗相比,采取卒中单元形式进行管理能降低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其ADL能力,降低致残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但不增加住院费用,不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单元 综合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