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邱平 沈东炜 +1 位作者 官林燕 廖雪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3234-3238,共5页
目的分析脑池内灌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SAH患者按照队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稀释血液、扩容、升压等基础治疗,发现DCVS后静... 目的分析脑池内灌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SAH患者按照队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稀释血液、扩容、升压等基础治疗,发现DCVS后静脉泵注尼莫地平注射液2.5^5.0 mL·h^(-1);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脑池内持续灌注尼莫地平溶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19)48 h,泵注速度20 mL·L^(-1),2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患者术后3、5、7和14 d DCVS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DCVS发生机制指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前列环素I_(2)(PGI_(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记录迟发性脑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3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对照组入组39例,试验组入组43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 d的DCVS发生率分别为25.58%和48.72%,5 d的DCVS发生率分别为20.93%和43.59%,7 d的DCVS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38.46%,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8±0.43)和(2.96±0.52)分,GCS评分分别为(13.22±0.48)和(12.36±0.50)分,血清PDGFRβ分别为(70.22±5.97)和(74.86±6.54)ng·mL^(-1),MMP-9分别为(189.44±17.23)和(213.95±16.81)ng·mL^(-1),PGI_(2)分别为(96.18±5.84)和(89.44±6.27)ng·L^(-1),FDP分别为(1.62±0.50)和(2.13±0.48)mg·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mRS分级分别为(0.74±0.17)和(1.19±0.21)级,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7.67%和82.05%,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63%和5.13%,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池内灌注尼莫地平治疗可降低SAH术后DCVS和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注射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灌注 预防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