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辅以气囊仿生助产,对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二...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辅以气囊仿生助产,对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进行统计,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进行统计,同时对这两组干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产后24 h内和出院时,其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行气囊仿生助产,可显著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提高分娩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常规给予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常规给予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镇静解痉、改善微循环、控制脑水肿、促进组织代谢等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并对患儿进行密切监测与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24、48、72 h RR、HR、SBP、DBP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2、24、48、72 h RR对照组分别为(40.2±7.2)、(38.8±9.4)、(37.1±9.6)、(40.1±10.2)次/min,观察组分别为(38.8±6.4)、(40.0±9.2)、(38.0±10.2)、(38.7±9.8)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9、0.508、0.358、0.551,均P>0.05);HR对照组分别为(127.5±12.6)、(124.2±11.6)、(120.6±10.4)、(117.5±11.3)次/min,观察组分别为(104.9±11.4)、(100.8±12.3)、(97.7±11.2)、(96.5±10.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5、7.706、8.342、7.513,均P<0.05);SBP对照组分别为(57.2±8.6)、(52.7±11.2)、(57.2±5.8)、(59.2±7.2)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组分别为(58.2±7.7)、(54.5±8.4)、(56.3±8.4)、(60.5±8.4)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2、0.716、0.491、0.654,均P>0.05);DBP对照组分别为(36.3±8.5)、(40.5±7.7)、(39.8±8.7)、(41.6±8.4)mm Hg,观察组分别为(35.1±6.7)、(39.2±8.6)、(41.8±9.4)、(40.8±7.6)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7、0.627、0.869、0.393,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早期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护患儿各项生命指标,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辅以气囊仿生助产,对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进行统计,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进行统计,同时对这两组干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产后24 h内和出院时,其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行气囊仿生助产,可显著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提高分娩安全性。
文摘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常规给予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镇静解痉、改善微循环、控制脑水肿、促进组织代谢等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并对患儿进行密切监测与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24、48、72 h RR、HR、SBP、DBP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2、24、48、72 h RR对照组分别为(40.2±7.2)、(38.8±9.4)、(37.1±9.6)、(40.1±10.2)次/min,观察组分别为(38.8±6.4)、(40.0±9.2)、(38.0±10.2)、(38.7±9.8)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9、0.508、0.358、0.551,均P>0.05);HR对照组分别为(127.5±12.6)、(124.2±11.6)、(120.6±10.4)、(117.5±11.3)次/min,观察组分别为(104.9±11.4)、(100.8±12.3)、(97.7±11.2)、(96.5±10.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5、7.706、8.342、7.513,均P<0.05);SBP对照组分别为(57.2±8.6)、(52.7±11.2)、(57.2±5.8)、(59.2±7.2)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组分别为(58.2±7.7)、(54.5±8.4)、(56.3±8.4)、(60.5±8.4)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2、0.716、0.491、0.654,均P>0.05);DBP对照组分别为(36.3±8.5)、(40.5±7.7)、(39.8±8.7)、(41.6±8.4)mm Hg,观察组分别为(35.1±6.7)、(39.2±8.6)、(41.8±9.4)、(40.8±7.6)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7、0.627、0.869、0.393,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早期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护患儿各项生命指标,以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