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股骨近端重建顺序对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吴林峰 陈展宇 +4 位作者 陈冬梅 马涛 何承炊 李旭 谢胜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086-309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重建顺序对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8例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重建顺序对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8例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先重建股骨近端骨折再植入股骨假体,观察组先植入股骨假体再重建股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假体相关指标(假体松动率、假体下沉距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25±7.13)min、(120.76±27.65)mL、(4.03±0.67)d、(14.83±2.45)d,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78.82±8.47)min、(142.98±33.59)mL、(5.59±0.72)d、(18.06±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64.57±8.24)分、(72.68±7.65)分、(87.95±7.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6±8.49)分、(62.41±8.03)分、(78.57±7.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假体松动率、假体下沉距离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94%、(1.67±0.24)mm、5.88%,明显低(短)于对照组的23.53%、(1.93±0.37)mm、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重建按照先行假体植入再重建股骨近端骨折的顺序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更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假体松动率及假体下沉距离,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骨远端C型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董迎春 杨忠义 +4 位作者 华力勇 李杰 苟琦 马涛 徐盈舒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92例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取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尺偏角、掌...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92例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取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腕关节优良率。结果:术后2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6±1.6)d、(3.4±0.6)个月,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4%,对照组为12.6%(P>0.05)。观察组术后1年腕关节优良率83.3%,对照组为87.5%(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近期腕关节优良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内固定相当,同时骨折愈合快,住院时间缩短,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型骨折 老年 外固定支架 骨折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CT和MRI应用于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源亮 李旭 熊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8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MSCT和MRI应用于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6例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检查及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CT检查、MRI检查对不同部位骨关节隐... 目的分析MSCT和MRI应用于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6例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检查及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CT检查、MRI检查对不同部位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者经CT检查出,肩关节骨折9例,肘关节骨折6例,膝关节骨折6例,踝关节骨折8例,腕关节骨折8例,下颌骨折7例,总检出率为78.57%;经MRI检查出肩关节骨折11例,肘关节骨折9例,膝关节骨折7例,踝关节骨折9例,腕关节骨折11例,下颌骨折9例,总检出率为100%。MRI检查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检查均可有效地显示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但是MRI检查对不同部位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隐匿性骨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同治疗法在尺骨鹰嘴骨折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展宇 丁忠均 +1 位作者 董迎春 万智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X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组(A组)40例和单克氏针加压带组(B... 目的:探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组(A组)40例和单克氏针加压带组(B组)40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B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B组,但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点,适合在不同的医院及不同情况下应用,在治疗中应选择好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加压外固定器 单克氏针加压带 尺骨鹰嘴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孟氏骨折伴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展宇 周宗科 +2 位作者 顾祖超 胡江海 杨忠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2-12我院收治的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新鲜骨折手法复位治疗36例(A组);新鲜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8例(B组);陈旧性骨折尺骨畸形矫正结合神经探查21... 目的探讨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2-12我院收治的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新鲜骨折手法复位治疗36例(A组);新鲜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8例(B组);陈旧性骨折尺骨畸形矫正结合神经探查21例(C组)。对比3组肘关节及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病例所有骨折均正常愈合。肘功能评定优良率A组91.67%,B组92.86%,C组90.48;桡神经恢复优良率A组94.44%,B组96.43%,C组95.24%;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保守治疗能够恢复,结合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
下载PDF
78例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展宇 丁忠均 +1 位作者 陈晋川 董迎春 《西南军医》 2010年第3期4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骨圆针撬拨固定组(对照组)78例和Y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78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骨圆针撬拨固定组(对照组)78例和Y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78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根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方法 ,优点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Y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双侧解剖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8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万智慧 何源宏 岳凯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5期734-735,共2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至2009年,采用双侧解剖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按Merchant评价标准,优26例,良14例,中8例。结论双侧钢...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至2009年,采用双侧解剖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按Merchant评价标准,优26例,良14例,中8例。结论双侧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双侧钢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展宇 杨忠义 +2 位作者 丁忠均 董迎春 王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5期110-110,共1页
目的 观察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膝关... 目的 观察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结果 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0.05).结论 给予股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下载PDF
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和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迎春 《医疗装备》 2017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对SchatzkerⅤ和Ⅵ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治疗的SchatzkerⅤ和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案的对照组(35例)与双切口双钢板方案... 目的探讨双钢板对SchatzkerⅤ和Ⅵ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治疗的SchatzkerⅤ和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案的对照组(35例)与双切口双钢板方案的试验组(3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率等相关指标,并根据Rasmussen评分法以疼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及关节稳定性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Rasmussen评分的优良率。结果经各自方案治疗后,试验组的手术治疗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负重、骨折愈合、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smussen评分结果方面,试验组优良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3%)(P<0.05)。结论双钢板的手术复杂,耗时较长,但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在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 SchatzkerⅤ、Ⅵ型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结合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与传统改良张力带的对比 被引量:24
10
作者 林奕鹏 岳凯 +3 位作者 徐盈舒 李棋 黄锡豪 李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06-3511,共6页
背景:对于髌骨横行骨折的治疗,传统改良张力带有需要二次手术的风险,并且也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同时还有报道克氏针或钢丝刺破皮肤、引起疼痛等缺点,因此对于治疗方案的改进空间较大。目的:比较可吸收空心螺钉拉力与不可吸收缝线结合... 背景:对于髌骨横行骨折的治疗,传统改良张力带有需要二次手术的风险,并且也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同时还有报道克氏针或钢丝刺破皮肤、引起疼痛等缺点,因此对于治疗方案的改进空间较大。目的:比较可吸收空心螺钉拉力与不可吸收缝线结合张力带固定与传统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横行骨折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可吸收空心螺钉与不可吸收缝线结合张力带固定的患者16例(A组),采用传统改良张力带的患者33例(B组)。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定量或定性比较: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第1天、3个月、6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受伤前、术后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受伤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组、B组组内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6个月,A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01);术后12个月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B组患者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长于A组(P=0.03);③A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人民币7 833元(8 000-10 000元),B组2次手术费用总和平均为11 769元(10 000-20 000元),B组显著高于A组(P<0.05);④2组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X射线片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无明显错位,髌骨关节面光滑平整;A组术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折线模糊,钉帽模糊可见;术后6个月X射线片示骨折线消失,钉帽不可见。B组术后3个月X射线片示有克氏针及钢丝脱离的发生;⑤提示相对于传统改良张力带,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与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上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可作为未来一种替代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可吸收空心螺钉 不可吸收缝线 内固定 改良张力带 生物力学 骨折线
下载PDF
CT检查在上肢骨折中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雄 何源亮 李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186-188,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CT检查在上肢骨折中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8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对108例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准,比较CT检查对不同...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CT检查在上肢骨折中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8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对108例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准,比较CT检查对不同骨折的检出符合率,以及对关节损伤情况检出率。结果CT检查对肩部骨折、肱骨干骨折、桡骨骨头骨折、掌指骨骨折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15%、96.77%、95.23%、93.33%,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8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检查出20例患者关节面断裂,关节面塌陷18例,关节内碎片骨22例,关节脱位15例。CT检查结果显示关节面断裂19例(95.00%),关节面塌陷17例(94.44%),关节内碎片骨21例(95.45%),关节脱位15例(100.00%),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基本情况,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患者临床治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上肢骨折 临床诊疗 应用价值 桡骨骨折
下载PDF
PFNA及倒置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苟琦 杨忠义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PFNA及倒置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PFNA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SS组患者给予倒置股骨远端锁定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PFNA组与LISS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 目的探讨PFNA及倒置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PFNA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SS组患者给予倒置股骨远端锁定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PFNA组与LISS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患者术后负重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较LISS组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负重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短,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医师应根据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倒置LISS钢板 股骨近端骨折 疗效
下载PDF
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旭 熊雄 何源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7期158-160,共3页
目的研究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R和MSCT检查。对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比DR、MSCT检查对不同骨关节创... 目的研究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R和MSCT检查。对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比DR、MSCT检查对不同骨关节创伤的诊断符合率,以及骨关节创伤检出率和漏诊率。结果 DR检查对脊柱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检出率分别为55.00%、62.50%、63.33%、60.00%,明显低于MSCT检查(90.00%、92.50%、93.33%、93.33%)(P <0.05)。DR检出率为80.66%,明显低于MSCT检查(P<0.05),漏诊率为19.33%,高于MSCT检查(4.00%,P<0.05)。结论 MSCT检查中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骨折类型、程度、移位情况等,弥补了DR检查的不足,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骨关节创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TNF-α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中B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李杰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132-133,共2页
目的:就TNF—α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中BMP-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在2011年09-11月时间内所收集到的4例滑膜组织和交叉韧带标本,其中女2例,男2例,截肢膝关节相应组织是... 目的:就TNF—α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中BMP-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在2011年09-11月时间内所收集到的4例滑膜组织和交叉韧带标本,其中女2例,男2例,截肢膝关节相应组织是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和剪刀来取得。先细胞培养,其次,pET32a(+)-Tat—PTD—VP3重组质粒构建示,分别测定半定量PCR、实时定量PCR。结果:本组资料研究表明,TNF-α作用时间分别为24h、12h、6h、2h,作用浓度为5ng/ml。对于那些已经损伤的MCL细胞中,BMP-1的表迭随着TNF-α浓度的不断增加也会出现避步的下降趋势,用实时定量PCR来进行显示,BMP-1表这为117%、70%、62%、41%。而对于那些已经损伤的ACL细胞中,BMP-1的表达随着TNF-α浓度的不断增加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用实时定量PCR来进行显示,BMP-1表达从最初的69%,下降到最后的27%。结论:TNF-α能够有效地下调ACL作用,以及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刮韧带(MCL)中BMP~1基因表述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本实验为有效促进ACL自我修复,早期抑制TNF-α浓度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内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 BMP-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关节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陈冬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7期232-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关节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成都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两组... 目的 :探讨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关节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成都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设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关节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骨关节外科 对护理的满意度
下载PDF
220例多发性骨折脱位的早期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耀明 刘仲前 +2 位作者 吕波 黄崇新 谢仁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骨折脱位 多发性骨折 早期处理 治疗
原文传递
重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展宇 周宗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静脉注射(简称静注)氨甲环酸(TXA)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次静注组(术前20min缓慢静注... 目的探讨重复静脉注射(简称静注)氨甲环酸(TXA)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次静注组(术前20min缓慢静注15mg/kg的TXA,n=49)和重复静注组(术前20min缓慢静注15mg/kg的TXA+术后3h再次静注10mg/kg的TXA,n=53)。比较两组的术前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次静注组的手术总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时血红蛋白(Hb)的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重复静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的肌间静脉血栓、切口渗液、局部血肿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前15mg/kg单次静注相比,术后3h重复静注TXA能更有效地控制围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性事件的风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重复给药 失血 手术 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曾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Human征、Nenhof征和DVT发生率及患肢疼痛程度、周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uman征发生率、Nenhof征发生率、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髌上10 cm处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 d观察组患者髌上10 cm处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有助于减轻患者患肢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深静脉血栓 早期功能锻炼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不同层面穿刺对骨水泥分布与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胜荣 陈冬梅 +5 位作者 王艳 吴林峰 何源亮 王杰 董迎春 陈展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不同层面穿刺对骨水泥分布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7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 目的探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不同层面穿刺对骨水泥分布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7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术中C臂X线机侧位透视穿刺针针尖最终到达位置分组,118例双侧穿刺针针尖位于同一层面(A组);156例双侧穿刺针针尖位于不同层面(B组),其中87例分别位于上1/3层和下1/3层(B1组),69例位于相邻层面(B2组)。A、B组间以及A、B1、B2组间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质疏松程度、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疼痛VAS评分及ODI,影像学复查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导致神经压迫症状,无肺栓塞、穿刺针道感染发生。A、B组间以及A、B1、B2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7.8个月;A、B组间以及A、B1、B2组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B组VAS评分、ODI均低于A组;B1、B2组低于A组,B1组低于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B组伤椎冠状位中线骨水泥分布优于A组;B1、B2组优于A组,B1组优于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7例发生手术椎体塌陷,8例出现其他椎体骨折;B组仅1例发生手术椎体塌陷。结论采用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时,术中穿刺针针尖位于不同层面能获得良好的伤椎骨水泥分布与疗效。当针尖分别位于椎体上1/3层与下1/3层时,穿刺部位距离上、下终板较近,注入的骨水泥更容易连接上、下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穿刺 骨水泥分布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成年人AO-A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杨忠义 谢胜荣 +4 位作者 董迎春 李杰 苟琦 徐盈舒 李旭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8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成年人AO-A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我院骨科成年人胸腰椎A型骨折病例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26例)及手术治疗组(56例),手术治疗组行经皮微创置钉手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成年人AO-A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我院骨科成年人胸腰椎A型骨折病例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26例)及手术治疗组(56例),手术治疗组行经皮微创置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以及手术治疗组入院时、术后1、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卧床时间。结果手术治疗组出院时VAS评分、ODI指数、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68±0.81)分、(37.51±6.81)、(5.79±4.56)°、(86.81±9.32)%,均优于保守治疗组的(3.13±1.06)分、(55.93±7.92)、(18.60±8.96)°、(60.30±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入院时、术后1、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是治疗成年人A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保守治疗相比,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卧床时间短,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固定 AO-A型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