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汉铜镜艺术特点的探究——以龙游县博物馆藏镜为例
1
作者 王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9期68-70,共3页
铜镜又称“照子”“铜鉴”,在古代社会与人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祭祀、梳妆、殉葬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些“刻画精巧、文字瑰奇、辞旨温雅”[1]的古镜,称得上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两汉时期,大一统王朝下经济发展、金属铸造工艺提升... 铜镜又称“照子”“铜鉴”,在古代社会与人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祭祀、梳妆、殉葬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些“刻画精巧、文字瑰奇、辞旨温雅”[1]的古镜,称得上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两汉时期,大一统王朝下经济发展、金属铸造工艺提升,加之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盛行,使得铜镜的发展达到高峰。两汉时期的铜镜,不论是在表征、形制,还是纹饰、铭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且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铜镜 艺术
下载PDF
龙游石窟的价值与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建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2期90-91,共2页
公元1992年6月2日龙游石窟的重新现世,给我国的石窟增加了一个新伙伴。龙游石窟既是龙游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浙江省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龙游石窟的文保工作上了新的... 公元1992年6月2日龙游石窟的重新现世,给我国的石窟增加了一个新伙伴。龙游石窟既是龙游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浙江省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龙游石窟的文保工作上了新的台阶,对于其今后的保护和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石窟 大型地下洞室群 洞壁 洞室围岩 三角区域 历史文化内涵 石岩 文物保护单位 洞群 地下空间利用
下载PDF
龙游石窟保护工程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杜建军 杜威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4期24-25,共2页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地大物博的国都,在5000年的文化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工程。龙游石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的成就世人望尘莫及,它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自面世以来,它的伟大吸引力众多研究者,龙游石窟于近...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地大物博的国都,在5000年的文化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工程。龙游石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的成就世人望尘莫及,它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自面世以来,它的伟大吸引力众多研究者,龙游石窟于近期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故石窟的保护工作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文章将从文物现今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龙游石窟的特点,深入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在保护工程中的具体措施,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石窟现状 产生原因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浙西明清民间古建筑局部演变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屹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6期128-132,168-2,共7页
浙西以衢州为中心,所辖有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及柯城等五县(市)一区。该地区处于钱塘江上游,与赣、闽、皖三省交界,且北为千里岗山脉,南为仙霞岭余支,森林资源丰富。又衢江横贯东西,水陆交通均较方便。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历史上... 浙西以衢州为中心,所辖有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及柯城等五县(市)一区。该地区处于钱塘江上游,与赣、闽、皖三省交界,且北为千里岗山脉,南为仙霞岭余支,森林资源丰富。又衢江横贯东西,水陆交通均较方便。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历史上曾促使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建筑方面更为如此。 浙西尽管只是浙江省的一个角落,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可以使它频繁地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吸取其精华以发展自己。因此,在该地区内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中,就有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纵览我国的古代建筑史可知,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而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 古建筑 雀替 建筑中 明清 卷杀 檐柱 清中叶 丁头 宗词
下载PDF
黄岩瑞隆塔的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杰 叶良 +2 位作者 吴振雷 吕伟加 马梁梁 《山西建筑》 2021年第6期171-173,共3页
针对黄岩瑞隆感应塔出现砖块掉落现象并且塔身主体发生倾斜的问题,通过对黄岩瑞隆塔的基础沉降和塔身水平位移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其倾斜变化量和基础沉降变化量数据,从历次监测数据得到各相邻监测周期以及累计基础沉降和水平位移(倾斜)... 针对黄岩瑞隆感应塔出现砖块掉落现象并且塔身主体发生倾斜的问题,通过对黄岩瑞隆塔的基础沉降和塔身水平位移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其倾斜变化量和基础沉降变化量数据,从历次监测数据得到各相邻监测周期以及累计基础沉降和水平位移(倾斜)监测成果的变化量均较小,可以判断瑞隆感应塔在监测周期内保持稳定。为类似建筑物的基础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提供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沉降 倾斜 监测 技术思路
下载PDF
浙江龙游县方家山东汉新安长墓
6
作者 朱土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2010年11~12月,为配合杭州至长沙高铁工程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龙游县博物馆对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方家山汉、六朝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方家山位于夏金村东北约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6’31”,北纬29... 2010年11~12月,为配合杭州至长沙高铁工程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龙游县博物馆对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方家山汉、六朝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方家山位于夏金村东北约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6’31”,北纬29°00’04”,海拔50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县 浙江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东汉 2010年 工程建设 考古发掘 博物馆
原文传递
简论古钱币的修复与保护技术
7
作者 王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3期106-107,共2页
文章从古钱币的修复与保护两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包括金属铸币、龟、贝币、纸币在内的古钱币的修复保护技术,旨在为古钱币修复保护工作的高质量进行提供参考意见,进而做到对古钱币的合理保护和展示。通过对古钱币的研究,发现相应年代的真... 文章从古钱币的修复与保护两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包括金属铸币、龟、贝币、纸币在内的古钱币的修复保护技术,旨在为古钱币修复保护工作的高质量进行提供参考意见,进而做到对古钱币的合理保护和展示。通过对古钱币的研究,发现相应年代的真实历史环境,为考古及历史研究提供有效的实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钱币 修复技术 保护技术
下载PDF
龙游寺底袁宋墓发掘简报
8
作者 李晖达 游晓蕾 +1 位作者 薛亚强 刘宇飞 《东方博物》 2015年第3期32-41,共10页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龙游县寺底袁墓地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宋墓2座。这2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大致坐北朝南。M56有地表茔园和地下墓室,随葬堆塑罐等器物。M59为单室,随葬铜镜、铜钱等器物。2座墓葬的年代均为南宋...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龙游县寺底袁墓地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宋墓2座。这2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大致坐北朝南。M56有地表茔园和地下墓室,随葬堆塑罐等器物。M59为单室,随葬铜镜、铜钱等器物。2座墓葬的年代均为南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 寺底袁 宋墓
原文传递
龙游三门源叶氏门楼砖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土生 《东方博物》 200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龙游县三门源村叶氏民居建筑群是江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砖雕门楼建筑,其砖雕内容丰富,工艺精湛。
关键词 清代 砖雕 戏曲 三门源叶氏
原文传递
龙游寺底袁东汉墓清理简报
10
作者 吴先锋 《东方博物》 2017年第3期24-27,2,共5页
龙游县博物馆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16年对寺底袁村一座编号为16·龙·寺M66的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位于龙游县城东面约7公里处,为砖砌结构,清理后,通过对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的分析和研究,推测墓葬... 龙游县博物馆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16年对寺底袁村一座编号为16·龙·寺M66的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位于龙游县城东面约7公里处,为砖砌结构,清理后,通过对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的分析和研究,推测墓葬年代为东汉中期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 寺底袁 东汉 多室墓 清理
原文传递
龙游半爿月南朝张道墓清理简报
11
作者 朱土生 《东方博物》 2013年第2期89-93,共5页
1990年龙游县博物馆在龙洲街道半爿月村发掘清理了一处南朝墓葬,共出土文物13件,以青瓷器为主,伴出金饰品、铜印和铁剪刀。其中一枚六面铜印,印文分别为"张道"、"臣道"、"张道白事"、"张世长"... 1990年龙游县博物馆在龙洲街道半爿月村发掘清理了一处南朝墓葬,共出土文物13件,以青瓷器为主,伴出金饰品、铜印和铁剪刀。其中一枚六面铜印,印文分别为"张道"、"臣道"、"张道白事"、"张世长"、"张道白笺"和"白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南朝 六面铜印 张道
原文传递
龙游高仙塘两座宋墓发掘简报
12
作者 朱土生 胡继根 《东方博物》 2014年第2期22-30,共9页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位于龙游高仙塘村农业开发造田工程范围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1 2座。其中M1宋墓墓室和茔园虽遭到严重破坏,但墓室底部幸存的一对化生童子金耳坠制作工艺颇具特色,实属...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位于龙游高仙塘村农业开发造田工程范围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1 2座。其中M1宋墓墓室和茔园虽遭到严重破坏,但墓室底部幸存的一对化生童子金耳坠制作工艺颇具特色,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M2徐季升墓形制结构和地表茔园保存较好,在龙游地区宋墓中具有典型性,为研究宋代的葬俗提供了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徐季升墓 葬俗
原文传递
龙游东华山西汉鲁伯墓
13
作者 朱土生 巫荣木 《东方博物》 2015年第1期27-36 125,125,共11页
1992年年初,龙游县博物馆对东华山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约20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发掘了12座汉墓,系一家族墓地。位于中心的M48虽遭盗掘,仍出土器物50余件,为研究龙游地区汉代历史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鲁伯墓 西汉 龙游
原文传递
浙江衢州硅化木埋藏时限及生态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加恩 王振 +2 位作者 刘远栋 雷栋荣 李燕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5-323,共9页
通过对衢州石梁-横山一带硅化木出露点的调查,在查明其赋存地层的岩性岩相、原木种属和形成时限的基础上,对其生长环境、硅化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衢州发现的硅化木赋存于下白垩统劳村组地层中,所赋层岩石经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 通过对衢州石梁-横山一带硅化木出露点的调查,在查明其赋存地层的岩性岩相、原木种属和形成时限的基础上,对其生长环境、硅化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衢州发现的硅化木赋存于下白垩统劳村组地层中,所赋层岩石经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3±2 Ma和138.1±2.3 Ma。原木为松柏类南洋杉型木种属,生长于亚热带温湿气候的盆地边缘河湖环境中,但生态环境不稳定,多洪水及火山喷发。原木在火山-沉积作用中被迅速埋藏,区域上常山-漓渚断裂带活动引发的火山作用为原木后期硅化提供了热源和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木 白垩纪 生态环境 衢州
原文传递
古建筑异地保护的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荣祺 《东方博物》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龙游现存大量珍贵古建筑,如今面临保护难题。经国家及本省文物专家考察调研,省文物局批准,决定对其实行异地迁建,集中保护。古建筑在得到保护的同时,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古建筑 异地迁建 集中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