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龙门石窟学术研究百年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乃翥
ZHANG Nai-zhu
-
机构
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Luo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ngmen Grottoes
-
出处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8,26,共5页
-
文摘
20世纪是龙门石窟学术研究迅速发展的百年。洞窟文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成果丰硕。学术专题研究涉及中外关系史、民族史、艺术史、佛教史、考古学、环境文化学、技术研究等不同领域。对未来龙门石窟的研究 ,应建立科学化的资料系统 。
-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佛教艺术
-
Key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ongmen Grottoes, the art of Buddhism
-
分类号
K879.2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略论龙门石窟新发现的阿育王造像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张成岱
-
机构
北京大学
龙门石窟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26,共6页
-
文摘
龙门石窟西山中段唐字洞的西壁,有盛唐晚期洛都景福寺比丘尼净命镌刊的一铺阿育王造像,这在龙门魏唐造像题材中是仅见的一例。本文作者通过考古调查及文献寻索,指出龙门石窟这一题材罕见的造像实例与盛唐时代武则天推行的转轮王政教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
关键词
比丘尼净命
阿育王比丘尼惠灯禅师
武则天
转轮王崇拜
-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略论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民族化特点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
机构
北京大学
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1999年第2期62-72,共11页
-
文摘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建筑的世俗化情调。而唐代洞窟中比比皆是的供养人、伎乐人、力士、夜叉等人物形象 ,其时装服饰、面容仪表 ,则透露出现实社会各界人士的民俗化时尚。在唐人这种尽情贴近现实生活的创作意识支配下 ,龙门石窟的宗教造像无一不打上取悦时人欣赏习惯的艺术烙印。作者认为 ,所有这一切 ,正是佛教艺术东传我国以来 。
-
关键词
民族化
卢舍那
审美理想
犍陀罗艺术
-
分类号
K879.2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魏孝文帝与龙门石窟古阳洞的雕造
被引量:7
- 4
-
-
作者
王洁
-
机构
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50,共12页
-
-
关键词
雕塑艺术
佛教
北魏
孝文帝
龙门石窟
古阳洞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龙门石窟中的两弟子造像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王青茹
-
机构
河南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05年第1期23-24,22,共3页
-
-
关键词
窟龛
龙门石窟
佛像
造像
平城
北魏
迁都
历史
河南
大同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诸天伎乐 雨众天华──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的飞天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青茹
-
机构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中州今古》
2001年第6期40-42,共3页
-
-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魏后期
伎乐
顺着风
国际学术讨论会
飘带
圆形装饰
佛教文化
秀骨清像
仙人形象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析龙门石窟万佛洞的造像艺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郑霞
-
机构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中州今古》
2001年第5期41-42,共2页
-
-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造像艺术
观世音
释迦牟尼
造像题材
伎乐图
佛教雕塑艺术
西方极乐世界
社会生产力
造像内容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龙门石窟的狮子雕刻艺术
- 8
-
-
作者
贺志军
-
机构
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1999年第2期56-61,共6页
-
文摘
本文将龙门石窟的狮子雕刻沿着时代序列作了纵向的考察 ,指出了龙门石狮在北魏———隋唐窟龛中具有不同构图格局的装饰特征。石窟中这类动物装饰题材的发现 。
-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狮子雕刻
阿育王敕柱
-
分类号
K879.2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魏和唐代服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
- 9
-
-
作者
王青茹
-
机构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中州今古》
2001年第5期38-40,共3页
-
-
关键词
唐代服饰
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莲花洞
北魏
女性服饰
少数民族
审美习尚
唐代妇女
民族自信心
高腰裙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谈龙门石窟中观世音菩萨的造像
- 10
-
-
作者
王青茹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中州今古》
2002年第3期42-43,共2页
-
-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
石窟造像
万佛洞
功德主
净瓶
佛性论
西方极乐世界
中国佛教
仪凤
大势至
-
分类号
K87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浅论龙门石窟讲解工作中的艺术与定位
- 11
-
-
作者
赵淑梅
-
机构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中州今古》
2001年第6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讲解工作
龙门石窟
讲解人员
文化功底
领导人
博物馆文物
篮球运动员
自身定位
文化层次
文物景点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早期石窟寺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 12
-
-
作者
温玉成
-
机构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2-57,共6页
-
文摘
对中国早期石窟寺研究,仍存在一些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文就中国早期石窟寺研究中的一些尚难定论的初步成果,各大石窟研究进展不平衡问题、新资料及新手段的运用等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
关键词
中国
石窟寺
佛教美术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南沁阳悬谷山隋代千佛洞石窟
被引量:9
- 13
-
-
作者
王振国
-
机构
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2,共6页
-
文摘
沁阳悬谷山千佛洞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外隋代石窟,从雕造内容年看,似与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有某些承传关系,特别是窟内底层周壁所雕造的二十五尊传法弟子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关键词
贤劫千佛
二十五传法弟子
末法思想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龙门所见《洛阳伽蓝记》中人物造像述论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顾彦芳
-
机构
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2001年第2期68-75,共8页
-
-
关键词
石窟造像
北魏
洛阳城
道场
孝文帝
佛教圣地
迁都
反映
佛教发展
中国佛教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重庆弹子石镇大佛段明教石窟造像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温玉成
-
机构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四川文物》
2002年第2期46-48,共3页
-
文摘
重庆长江南岸的石雕大弥勒佛像,已历数百年,至今保存 完好。据作者考证,应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政权期间所凿造,而 其造型取材等则与明教教义有关。这是我国唯一可确认的元末明教造像,具有很重要的研究 价值。
-
关键词
重庆
石窟造像
大夏政权
明教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龙门藏幢续跋两题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张乃翥
-
机构
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1-25,共5页
-
文摘
龙门地区近年出土的两尊纪德石幢,是中古时期龙门山佛教文化图存在的生动写照。幢文显示:李元法和尚与禅宗北宗六祖法如禅师及盛唐文上陆去泰等社会名流有着密切的交往;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奉先寺纪德石幢,则证明盛唐以还,这一国家寺庙的周围曾形成过一个密宗教门的法脉聚落。
-
关键词
龙门
寺院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记龙门地区近代出土的四件宗教石刻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张乃翥
-
机构
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佛学研究》
2004年第1期183-186,共4页
-
文摘
近代以来,龙门石窟周围地带的寺院遗址中多有佛教石刻的出土。今择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收集上述石刻之四例,排比成文,略予报道,俾使学界科研利用之方便。
-
关键词
出土
近代
宗教
洛阳龙门石窟
佛教石刻
研究所
寺院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秦地石窟与中原佛教文化初探
- 18
-
-
作者
张乃翥
-
机构
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348-353,共6页
-
文摘
秦地系指北朝时期河陇地区,因其位于交通线上,故石窟造像一度盛行,体现了十六国以来各种地域文化的摄合。本文择取秦地泾州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与中原龙门石窟等等相比较,通过个案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存在着一种地缘文化的关系以及双方相互交流的情态,而唐初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就是这一文化互动过程的结果。
-
关键词
秦地
石窟造像
麦积山
龙门
文化互动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龙门石窟洞窟雕刻品表面黑色油烟渍清洗实验报告
被引量:6
- 19
-
-
作者
刘景龙
刘成
陈建平
马朝龙
高东亮
-
机构
龙门石窟研究所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
出处
《中原文物》
2000年第2期42-55,共14页
-
文摘
龙门石窟洞窟雕刻品表面黑色油烟渍的形成由来已久。它严重破坏了石窟的环境风貌,也影响对石窟艺术的研究和观赏。本文通过反复实验和认真分析,将黑色油烟渍按成份和结构分为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雕刻品
黑色油烟渍
清洗
-
Keywords
Longmen Grotto Cave
Carvings
Misted Smokes
Cleaning
-
分类号
K879.2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新考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刘景龙
-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所
-
出处
《中原文物》
1999年第3期39-42,共4页
-
文摘
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以1443窟(古阳洞)为标志,其开凿年代有太和七年、太和十二年、太和十七年等多种说法。作者参照考古学上的打破关系理论,对分布在1443窟南北两壁面上的造像龛和造像题记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分析,认为该窟的开凿年代亦即龙门石窟的始凿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
-
关键词
开凿年代
龙门石窟
供养人
太和
造像碑
弥勒像
穆陵
开凿时间
尉迟
关系理论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