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西部3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黄石、洛基山和大峡谷)及其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辨率30m的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s,NLCD 1992\2001\2006)为数据源,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以美国西部3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黄石、洛基山和大峡谷)及其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辨率30m的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s,NLCD 1992\2001\2006)为数据源,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国家公园及其缓冲区内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的时空差异,并有效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贡献份额。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国家公园内森林因严格保护而破碎化程度较低且森林状态保持稳定,主要的干扰形式是自然干扰并伴有少量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交互。而在缓冲区,由于存在相对宽松的森林经营活动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森林受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其中农业土地利用扮演主要角色。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美国西部陡峻的地形、土地所有权及民众的生活方式。为了有效改善中国森林及国家公园的管理水平,可充分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的经营理念、法律依据、管理机制、资金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并应在森林经营实践中确保森林保护政策有效执行。展开更多
文摘以美国西部3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黄石、洛基山和大峡谷)及其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辨率30m的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s,NLCD 1992\2001\2006)为数据源,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国家公园及其缓冲区内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的时空差异,并有效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贡献份额。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国家公园内森林因严格保护而破碎化程度较低且森林状态保持稳定,主要的干扰形式是自然干扰并伴有少量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交互。而在缓冲区,由于存在相对宽松的森林经营活动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森林受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其中农业土地利用扮演主要角色。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美国西部陡峻的地形、土地所有权及民众的生活方式。为了有效改善中国森林及国家公园的管理水平,可充分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的经营理念、法律依据、管理机制、资金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并应在森林经营实践中确保森林保护政策有效执行。
文摘对华南4个地区的桉树青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试研究,以期为有效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分别对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1株桉树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力强弱测试比较,11株病原菌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序列形成支持率为86%分枝,表明其病原菌16S r RNA基因序列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高度同源性。以桉树无性系DH32-29组培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法对11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不同菌株间在致病性上差异显著(P<0.01或P<0.05),以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发病率和平均发病率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K=3),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广西、海南的各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HY01、HY02、DA01、HP04菌株与HP05分为1类,DA02和DA03为第2类,而YJ01、HP01、HP02和HP03为第3类。对4个不同地区(采样点)的青枯病菌株平均发病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来源广东阳江菌株致病性显著地低于其他来源菌株。不同地理来源菌株之间在致病性上无明显相关性,同一地区内同时存在着致病力强弱菌株,HP03的生物型4-1菌株与其他生物型3菌株在致病性亦无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