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南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叶建平 冯三利 +4 位作者 范志强 王国强 William D.Gunter Sam Wong John R.Robinson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沁水盆地南部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采用间歇式注入方式,共向3号煤层注入192.8t液态CO2。生产和储层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CO2被煤层吸附,能显著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多井试验模拟显示,在沁南无烟煤煤... 在沁水盆地南部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采用间歇式注入方式,共向3号煤层注入192.8t液态CO2。生产和储层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CO2被煤层吸附,能显著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多井试验模拟显示,在沁南无烟煤煤层中注入CO2,能显著地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同时实现了埋藏CO2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二氧化碳 注入方式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下载PDF
杉木积成材的剖面密度分布特征及其CT辅助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春贵 陈思果 +1 位作者 刘志坤 张齐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9,共5页
用剖面密度仪对不同密度的杉木积成材剖面密度进行了检测,辅以CT技术对杉木积成材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剖面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杉木积成材的剖面密度分布存在梯度,表层的密度较高,芯层的密度较低,密度的峰值在距板材表层约1.0 mm处;杉木... 用剖面密度仪对不同密度的杉木积成材剖面密度进行了检测,辅以CT技术对杉木积成材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剖面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杉木积成材的剖面密度分布存在梯度,表层的密度较高,芯层的密度较低,密度的峰值在距板材表层约1.0 mm处;杉木积成材内部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孔隙,长度方向剖面的孔隙较多且较小,宽度方向较少且较大,端部的孔隙比中部大且多;孔隙率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大,因而它不宜制造低密度的板材;CT技术可作为直观、清晰揭示杉木积成材剖面密度分布和内部结构形貌等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积成材 剖面密度分布 孔隙 CT辅助分析
下载PDF
两性绵霉菌生物量生产的营养需求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先恩 Joncs A. +2 位作者 Kole M. Leung W.C. Gerson D.F.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5-64,共10页
对两性绵霉菌(Achlya ambisexualis)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调查,在PYG培养基础上研制出ZJK培养基.两性绵霉菌在ZJK液体培养基中的倍增时间为3.5小时,产生的生物量约5.5g/L,为PYG的3倍,体积生产率为0.073g/(L·h),为PYG... 对两性绵霉菌(Achlya ambisexualis)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调查,在PYG培养基础上研制出ZJK培养基.两性绵霉菌在ZJK液体培养基中的倍增时间为3.5小时,产生的生物量约5.5g/L,为PYG的3倍,体积生产率为0.073g/(L·h),为PYG的2倍.最适生长温度为29℃.最适pH为6.5,pH8时孢子萌发被完全抑制.采用pH6.5控制的生物量培养,碳素和氮素转化率明显提高,分别为47.1%和64.8%,体积生产率比非pH控制的分批培养提高50%.在20L发酵罐中,生长稳定期的氧摄取速率为7.0-8.8mol/(L·h).采用分批补料发酵法,生物量达到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绵霉 生物量 发酵 营养 绵霉属
下载PDF
煤焦油的加氢反应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凌开成 Roger Lott Edward G. Fitzpatrick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电磁拖动搅拌高压反应釜对两种煤焦油进行了催化加氢反应。反应结果表明、两种煤焦油在氢压17MPa;反应温度450℃;反应时间90min的反应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加氢反应活性。中低温煤焦油的加氢反应活性明显高于高温煤焦油,催化... 本研究采用电磁拖动搅拌高压反应釜对两种煤焦油进行了催化加氢反应。反应结果表明、两种煤焦油在氢压17MPa;反应温度450℃;反应时间90min的反应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加氢反应活性。中低温煤焦油的加氢反应活性明显高于高温煤焦油,催化加氢反应使中低温煤焦油中200℃前的馏分量由6.44%增加到41.57%,增加了约6.5倍。加氢反应使煤焦油得到了较高的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加氢反应 催化加氢
下载PDF
On the Real Einstein Beauty E = Kmc2 被引量:1
5
作者 A. J. Babchin M. S. El Naschie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CAS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E = mc<sup>2</sup> may be open to misinterpretation and that in this form it is not what Einstein advanced first.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o return to the slightly less compact form...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E = mc<sup>2</sup> may be open to misinterpretation and that in this form it is not what Einstein advanced first.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o return to the slightly less compact formula E = Kmc<sup>2</sup> where a < K < 1 which has the merit of accounting for the measured ordinary energy density of the cosmos (K = 1/22) and the conjectured missing dark energy density of the universe (K = 21/22) from the view point of economical n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al Relativity Nuclear Physics Quantum Relativity Quantum Entanglement E = Kmc2 Dark Energy Ordinary Energy Pair Annihilation Pair Creation Dvoretzky’s Theorem Bohm Guiding Wave
下载PDF
CONTROLLING DARKENING REACTIONS DURING MECHANICAL PULPING WITH ADDITIVES-A POSSIBLE APPROACH TO IMPROVING BRIGHTNESS AND BLEACHABILITY
6
作者 George X. Pan Gordon J. Leary +1 位作者 Eric Y. Zhang Eric C. Xu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A01期12-16,共5页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levant literature information, which rationalizes our selection of chemicals. The second part reports some preliminary screening results. We have investigated a wide range of ...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levant literature information, which rationalizes our selection of chemicals. The second part reports some preliminary screening results. We have investigated a wide range of reagents, chosen for their different chemistries and divided into seven classes: (1) reducing agents, (2) reduced sulfur compounds, (3) hydrogen donors, (4) antioxidants and radical scavengers, (5) nucleophiles, (6) chelating agents, and (7) oxidizing bleaching agents. It is noted that some chemical reagents fall into more than one class. The obtained results will b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each cl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浆 漂白率 亮度 暗色反应 辐射机理 木质素 浸渍化学
下载PDF
在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从孔隙尺度过程确定宏观系数
7
作者 F. Javadpour 赵玉军(翻译) 孙建平(校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11年第1期88-98,共11页
为了提高油气田的油气开采量,通常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中,并储存于盐水层中。一旦把二氧化碳注入岩层,二氧化碳将通过弥散和对流作用在多孔岩石中弥散。盐离子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随后与矿物颗粒发生的反应也是重要的过... 为了提高油气田的油气开采量,通常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中,并储存于盐水层中。一旦把二氧化碳注入岩层,二氧化碳将通过弥散和对流作用在多孔岩石中弥散。盐离子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随后与矿物颗粒发生的反应也是重要的过程。利用一纽与孔隙尺度和连续宏观尺度相对应的微分方程,来模拟任意多孔介质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动态。基于孔隙尺度,对流-弥散方程通过考虑单位品胞中内界面的反应而求解。单位晶胞是多孔介质的最小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重复方式来复制多孔介质。单位晶胞中的内界面为矿物颗粒表面。通过采用相邻单位品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以及应用称之为宏观运移理论的泰勒一阿里斯弥散理论,把孔隙尺度内的弥散过程转换成连续宏观尺度。利用这种理论,把不连续多孔体系转换成一种连续体系。在该体系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弥散及其与多孔介质液体和同体基质间的交互作用,以3种独立于位置的宏观系数为特征:平均速度矢量U*:弥散性向量D*:测定体积二氧化碳的平均衰减系数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储存效率 模型网格粗化理论 孔隙级 盐水层 气藏 油藏 宏观系数
下载PDF
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试验的水文和地球化学监测
8
作者 Christine Doughty Karsten Pruess Sally M. Benson +1 位作者 赵玉军(翻译) 苑惠明(校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08年第4期112-123,共12页
水文和地球化学监测是典型试验场地特征描述和二氧化碳利流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试验把二氧化碳注入德克萨斯州北部海湾地区河成三角洲Frio地层的含咸水砂层。注入的二氧化碳在原地形成超临界相,与周围咸水相比超临界相二氧化碳具... 水文和地球化学监测是典型试验场地特征描述和二氧化碳利流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试验把二氧化碳注入德克萨斯州北部海湾地区河成三角洲Frio地层的含咸水砂层。注入的二氧化碳在原地形成超临界相,与周围咸水相比超临界相二氧化碳具有气体特征(低密度和粘度),而一些二氧化碳溶解于咸水。典型试验通过1个注入井和1个监测井完成。在两个水井均开展了压力和流速监测;在监测井持续采集地表流体样品和定期采集井下液体样品。在二氧化碳注入之前开展的场地特征描述包括:在抽水试验的同时进行压力瞬变分析,来评估单相流动特征;确定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水力连通性;确定对应的边界条件以及分析地层范围内的环境条件。此外,在注入二氧化碳前开展的示踪剂试验,有助于评估在单相条件下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动态孔隙率和流径的几何形状。在注入二氧化碳前开展的地球化学采样,能为随后开展的地球化学监测提供基准,并有助于确定注入二氧化碳时使用的最佳示踪剂。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开展水文监测来评估两相流动特征,并协助监测注入的二氧化碳羽流的运动;而通过地球化学采样能够提供二氧化碳和示踪剂到达监测井的直接证据。而且,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能起到弱酸的作用,可与含水层内多种矿物发生反应,在监测井采集水样时可提供明显的化学信号。单相示踪剂试验和二氧化碳(以及与二氧化碳同时注入的示踪剂)的临界点曲线对比结果显示: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固有咸水之间存在两相流动过程:为了有效地把二氧化碳封存于咸水含水层,必须充分了解二氧化碳封存场地当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溶解 化学监测 试验场地 地球化学 水文监测 咸水层 封存 示踪剂试验
下载PDF
Advanced regeneration and fixed-bed study of ammonium and potassium removal from anaerobic digested wastewater by natural zeolite 被引量:2
9
作者 Xuejun Guo Larry Zeng Xin J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954-961,共8页
Highly efficient regeneration of natural zeolite was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moval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and potassium from the reverse osmosis effluent of anaerobic-digested wastewater by fixe... Highly efficient regeneration of natural zeolite was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moval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and potassium from the reverse osmosis effluent of anaerobic-digested wastewater by fixed-bed ion exchange.The elution and uptake behavior of ammonium and potassium in the fixed bed were studied.Both batch desorption tests and on-column regeneration were conducted to develop an optimum regeneration condition compatible with the wastewater requirements.The effectiveness of ammonium elu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kaline concentration.The increase of salt dos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mmonium maximum in the elution solution.Complete ammonium elution was achieved in 6 bed volumes(BV) when the alkaline and salt concentrations were respectively 0.1 mol/L and 18.6 g/L at a flow rate of 2.5-3.0 BV/hr.Due to the higher affinity of potassium with natural clinoptilolite,complete potassium elution was not achieved in al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ON REMOVAL AMMONIUM POTASSIUM natural zeolite
原文传递
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火烧油层项目的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A.T. Turta 谢力(译) 《国外石油动态》 2008年第2期31-43,共13页
本文给出了关于印度2个商业化火烧油层(ISC)项目、罗马尼亚1个商业化ISC项目和美国1个商业化ISC项目的基本信息。 位于罗马尼亚Suplacude Barcau的ISC项目是这类项目中最大的,它作为一种干式ISC工艺已经运行了34年。印度的Balol和Sa... 本文给出了关于印度2个商业化火烧油层(ISC)项目、罗马尼亚1个商业化ISC项目和美国1个商业化ISC项目的基本信息。 位于罗马尼亚Suplacude Barcau的ISC项目是这类项目中最大的,它作为一种干式ISC工艺已经运行了34年。印度的Balol和Santhal项目已经运行了7年,并已经在湿式模式下应用。目前,这3个项目每个项目的产量都超过了500米^3/日(3450桶/日),而3个项目合起来的产量大约是2300米^3/日(15860桶/日)。另外,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Bayoustate石油公司(BSOC)在Bellevue经营的项目产量为51米^3/日(320桶/日)。现在,ISC项目总共每天生产重油2350米^3/日。 前3个项目的作业使用边缘行列驱从储层最上部开始向下倾方向进行。而Suplacude Barcau项目发生在一典型的溶解气驱、浅层重油油藏中,Balol和Santha1项目已成功地应用于更深的、具有强横向水驱的油藏。 BSOC的Bellevue火烧油层项目已经运行了超过34年。它是一种干式ISC工艺,是以井网方式实施的。目前,它有15口注空气井和90口生产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商业化 世界范围 路易斯安那州 重油油藏 罗马尼亚 ISC 石油公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