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环海链藻(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Hasle)赤潮
被引量:
23
1
作者
陈善文
高亚辉
+7 位作者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陈善文
高亚辉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3mm之间 ,最小的不到 0 1mm ,最大的约有 5mm。胶质块由双环海链藻和数种羽纹硅藻组成 ,前者分布于外层 ,后者包埋其中。双环海链藻的细胞密度最大达 1 75× 10 7cells/L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78 8%。如把包埋其中的羽纹硅藻考虑进去 ,赤潮藻胶质块的组成细胞总密度则高达 2 2 8× 10 7cells/L以上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95 9%。赤潮藻的密度由湾内向外海呈显著递减趋势 ,与营养盐的平面分布格局相反。该赤潮起源于外海 ,赤潮发生机制可能与 2 0 0 1— 2 0 0 2厄尔尼诺年导致的水温异常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海链藻
赤潮
南澳岛
厄尔尼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四喜
董巧香
+3 位作者
沈金辉
于秀娟
杜虹
黄长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7,共9页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仍大于 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 S3b、S3c、 S4 、S*4 、S5b、S5c,而菖蒲芋螺有 S1 c、S3b、S4 、S*4 、S6 b。 2 0 0 3年 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 RPSI为 5 3.8% ,VDSI高达 4 .9,雌性不育率达 4 4 .0 %。 2 0 0 1年 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 RPSI虽然只有 14 .7% ,但性畸率为 10 0 % ,VDSI也达 4 .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 (Thais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
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
性畸变
有机锡
指示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环海链藻(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Hasle)赤潮
被引量:
23
1
作者
陈善文
高亚辉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陈善文
高亚辉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机构
汕头大学水生生物与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
厦门大学生物系
aquacultureresearchstation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基金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
A2 0 0 0 0 5F0 2号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 2 12 6 0号
文摘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3mm之间 ,最小的不到 0 1mm ,最大的约有 5mm。胶质块由双环海链藻和数种羽纹硅藻组成 ,前者分布于外层 ,后者包埋其中。双环海链藻的细胞密度最大达 1 75× 10 7cells/L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78 8%。如把包埋其中的羽纹硅藻考虑进去 ,赤潮藻胶质块的组成细胞总密度则高达 2 2 8× 10 7cells/L以上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95 9%。赤潮藻的密度由湾内向外海呈显著递减趋势 ,与营养盐的平面分布格局相反。该赤潮起源于外海 ,赤潮发生机制可能与 2 0 0 1— 2 0 0 2厄尔尼诺年导致的水温异常升高有关。
关键词
双环海链藻
赤潮
南澳岛
厄尔尼诺
Keywords
Red-tide,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Nan'ao Island,El Nioevent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四喜
董巧香
沈金辉
于秀娟
杜虹
黄长江
机构
汕头大学科技中心水生生物技术与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
aquacultureresearchstation
汕头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1760 2 9)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资助项目 (A2 0 0 0 0 5 F0 2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 0 0 792 )~~
文摘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仍大于 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 S3b、S3c、 S4 、S*4 、S5b、S5c,而菖蒲芋螺有 S1 c、S3b、S4 、S*4 、S6 b。 2 0 0 3年 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 RPSI为 5 3.8% ,VDSI高达 4 .9,雌性不育率达 4 4 .0 %。 2 0 0 1年 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 RPSI虽然只有 14 .7% ,但性畸率为 10 0 % ,VDSI也达 4 .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 (Thais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
关键词
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
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
性畸变
有机锡
指示种
Keywords
Conus betulinus
Conus vexillum
imposex
organotin
biomonitor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环海链藻(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Hasle)赤潮
陈善文
高亚辉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陈善文
高亚辉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朱四喜
董巧香
沈金辉
于秀娟
杜虹
黄长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