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独立缓冲结构的PDC—牙轮复合钻头研制
1
作者 杨迎新 牛世伟 +4 位作者 陈炼 李枝林 任海涛 姚建林 杨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4,共9页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难钻地层钻井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是影响深井、超深井钻井周期和成本的瓶颈问题。钻头工作过程中切削结构轮流与井壁接触而产生的多边形效应是导致钻头不稳定工作、切削齿冲击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难钻地层钻井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是影响深井、超深井钻井周期和成本的瓶颈问题。钻头工作过程中切削结构轮流与井壁接触而产生的多边形效应是导致钻头不稳定工作、切削齿冲击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提出了具有独立缓冲结构的PDC—牙轮复合钻头新结构,并针对四川盆地茅口组Ø311.2 mm井段常规PDC钻头冲击失效严重的问题,设计了3+3+3型(3个主刀翼、3个牙轮以及3个独立缓冲刀翼)的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开展了全尺寸钻头室内钻进对比实验,并在川渝页岩气区块茅口组—栖霞组地层进行了实钻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在常规复合钻头的牙轮切削结构和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空隙部位增设独立缓冲刀翼,有效缓解了多边形效应,对PDC齿形成很好的缓冲保护,同时分担了过大的钻压,限制了切削齿吃入深度,进而防止了钻头产生粘滑振动;②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钻压和扭矩波动小,扭矩为PDC钻头的1/5;③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取得了单只钻头进尺170 m的记录,比邻井同层位单只PDC钻头最高进尺提高了73.5%。结论认为,独立缓冲刀翼对提高钻头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提高了钻头寿命,而且有效提高了复杂难钻地层及复杂结构井的综合钻井时效,有效降低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钻头 独立缓冲 多边形效应 钻头稳定性 钻井提速 硬地层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研究
2
作者 张超 陈昽 +3 位作者 武程 杜修力 赖志超 王丕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出,无法准确反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特性。因此,基于日本K-Net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实测地震数据库,分析海域地震动在时域中强度分布特性;提出适用于海域地震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模型,回归得到震级M、震中距R及关键参数上升段t_(1)、强震平稳段ts、下降段衰减率c(无量纲)的计算表达式;研究震级、震中距对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海域地震动与陆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中关键参数上升段t_(1)、强震平稳段ts、下降段衰减率c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3~52 s],[12~79 s],[0.037~0.173];震级对关键参数(t_(1)、t_(s)、c)的影响要大于震中距;与陆域地震动相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包络模型的下降段衰减率c相差显著,且各关键参数的分布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强度包络模型 衰减关系 三段式模型 相模湾地区
下载PDF
PDC钻头数字化选型技术及软件开发
3
作者 任海涛 王新东 +4 位作者 张昕 杨迎新 苏涛 王柏辉 周广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共8页
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与地层、钻头相关的工程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选钻头能用于指导钻头的选型、设计和使用,可使钻头的选用从依赖厂家和经验,转向依据科学的结构特征分析和大数据优选。通过开展PDC钻头结构特征数字化方法研究,建... 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与地层、钻头相关的工程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选钻头能用于指导钻头的选型、设计和使用,可使钻头的选用从依赖厂家和经验,转向依据科学的结构特征分析和大数据优选。通过开展PDC钻头结构特征数字化方法研究,建立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的钻头结构特征推荐与选型技术,形成以数据提取与效能分析、钻头结构特征数字化,以及钻头结构特征重构选型3项内容为核心的基本步骤和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PDC钻头数字化选型技术和配套软件。较常规钻头进尺与钻速对比分析选型方法,该技术重点考虑了结构特征对钻头使用效能的影响,体现了实钻工程数据对钻头选型的指导作用。应用该技术与软件开展了准噶尔盆地某区块PDC钻头选型,并进行实钻验证。应用结果表明,选用的钻头钻进中钻速和进尺显著提升,缩短了钻井周期。研究技术与成果有利于提升钻井服务技术水平,可为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钻头选型 结构特征 数字化 钻井提速 软件开发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射孔段管柱振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杨文武 李浩 +4 位作者 林勇 任四武 张智亮 徐少俊 李富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229,共7页
聚能射孔爆轰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于井下射孔段管柱系统,导致管柱发生屈曲断裂等事故。结合管柱自重、射孔液阻尼、地层围压和爆炸冲击载荷的影响,建立射孔冲击载荷下油管—射孔枪动力学模型,得到射孔段管柱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应用有限... 聚能射孔爆轰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于井下射孔段管柱系统,导致管柱发生屈曲断裂等事故。结合管柱自重、射孔液阻尼、地层围压和爆炸冲击载荷的影响,建立射孔冲击载荷下油管—射孔枪动力学模型,得到射孔段管柱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射孔段管柱进行显示动力学响应分析,并将模拟结果同理论数值解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应力波由管柱底端向上传播,管柱等效应力和轴向位移均呈现周期性变化,且逐渐衰减。分析不同油管长度、外径、壁厚和单发装药量对管柱动态响应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射孔段管柱应力峰值经验公式,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公式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射孔管柱 振动力学 动态响应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的历史演进与嬗变
5
作者 翟亚军 张微 王战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大致经历了奠基期、完善期、转型期三个阶段... 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大致经历了奠基期、完善期、转型期三个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有三部分即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学位授予,其管理组织分为研究生管理组织、学科管理组织和学位管理组织。不同历史阶段三种类型组织的形态以及关系具有不同的表现。数智时代的来临以及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步伐的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进入了一个形态重塑的变革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管理组织 组织变迁 数智时代
下载PDF
PDC齿切削砾岩的细观损伤模拟
6
作者 杨宏宇 邓清源 +2 位作者 叶柏良 刘建平 黄安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砾岩一般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匀性严重等特点,PDC钻头钻进砾岩地层时破岩效率普遍较低,室内试验很难有效地研究PDC齿的破岩过程。为此,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了PDC齿切削砾岩的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切削深度、前倾角及岩石非均质度情... 砾岩一般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匀性严重等特点,PDC钻头钻进砾岩地层时破岩效率普遍较低,室内试验很难有效地研究PDC齿的破岩过程。为此,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了PDC齿切削砾岩的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切削深度、前倾角及岩石非均质度情况下,砾岩的破碎形式和过程,引入破岩比功评价了砾岩切削过程中的破岩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增加切削深度,砾岩内部剪切裂纹更快萌生且剪切裂纹占比显著增加,主裂纹沿自由面方向和切削方向绕砾扩展;提高砾岩非均质度,岩石逐渐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非均质度过高会增加砾岩的整体强度,且使作用在PDC齿上的冲击破坏频率增加,不利于破岩;当PDC齿以1 mm切削深度、5°前倾角切削砾岩时,可获得最高的破岩效率。所得结论可为PDC齿设计及切削参数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齿 离散元 砾岩地层 数值模拟 细观损伤 岩石切削
下载PDF
面向强后处理场景的图像篡改定位模型
7
作者 谭舜泉 廖桂樱 +1 位作者 彭荣煊 黄继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9,共14页
针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对图像进行的压缩、尺度拉伸等有损操作带来的篡改痕迹模糊或被破坏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对抗强后处理的图像篡改定位模型。该模型选用了基于Transformer的金字塔视觉转换器作为编码器,用于提取图像的篡改特征。同... 针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对图像进行的压缩、尺度拉伸等有损操作带来的篡改痕迹模糊或被破坏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对抗强后处理的图像篡改定位模型。该模型选用了基于Transformer的金字塔视觉转换器作为编码器,用于提取图像的篡改特征。同时,设计了一个类UNet结构的端到端编码器-解码器架构。金字塔视觉转换器的金字塔结构和注意力机制可以灵活关注图像的各个区块,结合类UNet结构能够多尺度地提取图像上下文间的关联信息,对强后处理的图像有着较好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对抗JPEG压缩、高斯模糊等常见的后处理操作以及在不同社交媒体传播场景的数据集上的定位性能上明显优于目前主流的篡改定位模型,展现出了优异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后处理场景 图像篡改定位 鲁棒性 金字塔视觉转换器
下载PDF
异形齿切削破碎页岩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温博 张春亮 +2 位作者 吴昊 任海涛 杨迎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针对PDC钻头在页岩气钻井中破岩效率低和寿命短的问题,开展异形齿切削破碎页岩机理研究。选用凹面齿、斧形齿、三棱齿等典型异形齿开展切削页岩过程、切削载荷的试验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异形齿切削过程中岩石的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PDC钻头在页岩气钻井中破岩效率低和寿命短的问题,开展异形齿切削破碎页岩机理研究。选用凹面齿、斧形齿、三棱齿等典型异形齿开展切削页岩过程、切削载荷的试验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异形齿切削过程中岩石的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切削齿切削页岩过程中,出现了镜面和“卷屑”等硬塑性特征;凹面齿切削载荷和破岩比功小于其他齿型;平面齿和三棱齿随着前倾角的增加,切削载荷呈增大趋势;凹面齿和斧形齿对前倾角的变化不敏感,且凹面齿在前倾角为10°时破岩效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4种齿型中凹面齿形成的岩屑最大,利于破岩效率的提高。模拟结果表明:切削过程中凹面齿以“铲削”的方式破碎岩石,三棱齿和斧形齿的棱脊对岩石产生明显的挤压效果;三棱齿沿着棱脊将岩屑一分为二向两侧排出,而斧形齿在块体岩屑的中间部分形成了明显的塑性变形。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钻井提速增效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异形齿 破岩 效率 载荷 能耗 岩屑
下载PDF
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9
作者 李尧 高岩 +6 位作者 张淅 秦雪妮 周雨萌 赵亮 郑重 费泽松 于伟华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7,共17页
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被认为是下一代通信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其高速、实时、大容量传输特性为“万物智联”提供了可能。当前,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研制,梳理了太赫兹波段信号调制、固态... 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被认为是下一代通信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其高速、实时、大容量传输特性为“万物智联”提供了可能。当前,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研制,梳理了太赫兹波段信号调制、固态器件、天线以及收发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并剖析了太赫兹通信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将进一步加快通信系统小型化研究,促进信号、器件、芯片、系统等多项技术深度优化融合,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功率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 片上天线 太赫兹固态电路
下载PDF
热轧加工协同提升Ti_(45)Zr_(40)Al_(5)Nb_(5)V_(5)轻质高熵合金强韧性能
10
作者 冯向向 张朝晖 +5 位作者 何杨宇 贾晓彤 王强 刘娅 程兴旺 刘迪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4-569,共6页
文章制备了一种密度为5.6 g/cm^(3)的新型轻质Ti_(45)Zr_(40)Al_(5)Nb_(5)V_(5)高熵合金,并研究了热轧温度对该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提升合金强韧性出发,采用不同的热轧温度对Ti_(45)Zr_(40)Al_(5)Nb_(5)V_(5)合金进行了... 文章制备了一种密度为5.6 g/cm^(3)的新型轻质Ti_(45)Zr_(40)Al_(5)Nb_(5)V_(5)高熵合金,并研究了热轧温度对该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提升合金强韧性出发,采用不同的热轧温度对Ti_(45)Zr_(40)Al_(5)Nb_(5)V_(5)合金进行了轧制处理。并测定了同等40%变形量下(厚度从22 mm变为13.2 mm),700℃~1000℃的热轧温度时该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轧后Ti_(45)Zr_(40)Al_(5)Nb_(5)V_(5)合金始终保持单相BCC结构,晶粒尺寸下降了25.6%~53.7%,而且拉伸强度随热轧温度先升高后下降,延伸率不断升高。最佳的热轧温度为800℃,此时合金具有202μm的平均晶粒尺寸、917 MPa的拉伸屈服强度和11.3%的延展性,晶粒细化和位错强化是其性能提升的根本原因,该研究有望为高强韧化轻质金属结构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热轧 微观组织 拉伸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中国锂矿床及资源特征的2024—2035年锂供需形势分析
11
作者 张照志 潘昭帅 车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4,共19页
锂矿作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矿产,而碳酸锂等锂矿产品是锂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锂矿资源是我国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锂矿床类型复杂多样,锂矿资源丰富,资... 锂矿作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矿产,而碳酸锂等锂矿产品是锂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锂矿资源是我国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锂矿床类型复杂多样,锂矿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不佳,国内锂矿产品供应量较低,自2000年我国锂电产业发展至今,锂消费量不断攀升,锂精矿等锂矿产品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企。本文对我国锂矿床类型、保有资源储量特征、矿石质量及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利用锂矿可供性评价方法等分析预测了我国2024—2035年矿山锂供应量、二次锂回收量等供应能力;利用锂部门消费法、灰色模型法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与模型评价与预测了我国锂需求量;分析了我国锂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盐湖卤水型锂矿保有储量占比降至38.24%,而硬岩锂型占比升至61.76%,这“一升一降”重塑了中国锂矿储量格局,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2)从锂供应端看,锂总供应量包括矿山锂供应量与二次锂回收量,在参考情景下(碳酸锂价格10万元/t,内部收益率(IRR=10%)时),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矿山锂供应量分别为22.77万t、21.47万t和21.47万t,3个时点二次锂回收量分别为7.50万t、27.19万t和60.00万t;(3)从锂需求端看,3个时点我国锂需求量(LCE)分别为107.29万t、172.72万t和231.68万t,锂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4)从锂供需形势看,2024—2035年我国锂供需形势严峻,随着锂电产业的发展,矿山锂供不应求的趋势不断加剧,3个时点国内矿山锂资源保障率分别约为21.22%、12.43%和9.26%。若考虑二次锂回收量,则我国锂供需形势有所缓解,3个时点锂总供应量对产业发展的保障率分别为28.21%、28.17%和35.16%,但仍保持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同时,提出加强锂矿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在锂矿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作用与地位,重视二次锂回收利用,加大锂矿资源产品战略储备力度,“走出去”利用境外锂矿资源及产品等5条对策建议。本文所形成的认识结论、对策建议对我国编制“十五五”锂矿资源战略规划、制定锂矿资源管理政策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锂矿床类型 资源特征 锂矿可供性评价 需求预测 灰色模型 供需形势
下载PDF
聚氨酯软质泡沫制品阻燃性能检测分析
12
作者 刘宜娜 杨荣杰 +4 位作者 冯文静 王坤 欧良 陈兆恒 陈昱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采用氧指数仪、硬泡垂直燃烧仪、扫描电镜等测得软质聚氨酯(PU)泡沫的燃烧性能和泡孔结构,并依据GB 50826-2012电磁波暗室工程技术规范7.1.4和8.1.4章节,对燃烧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判定;研究PU泡沫制品不同燃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对测试方... 采用氧指数仪、硬泡垂直燃烧仪、扫描电镜等测得软质聚氨酯(PU)泡沫的燃烧性能和泡孔结构,并依据GB 50826-2012电磁波暗室工程技术规范7.1.4和8.1.4章节,对燃烧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判定;研究PU泡沫制品不同燃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对测试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氧指数越低,PU泡沫试样在空气中被引燃后难熄灭,质量剩余越少;密度较大、氧指数较高的软质PU泡沫试样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可实现离火自熄,氧指数与垂直燃烧的燃烧火焰高度相关性不大。对作为吸波材料的一批软质PU泡沫,按其工艺规范要求进行判定,垂直燃烧最大火焰高度(平均燃烧高度)超标是其阻燃性能未达标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由于软质PU泡沫开孔结构和垂直燃烧测试方法的特点,采用GB/T 8333-2012对软质PU泡沫的垂直燃烧性能进行评价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聚氨酯泡沫 燃烧等级 氧指数 垂直燃烧
下载PDF
调整彩色滤光膜的致密性和疏水性以减少TFT-LCD制造中的气体释放
13
作者 李吉 张霞 +4 位作者 冯翊 廖昌 张杰 尹勇明 孟鸿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3,共10页
TFT-LCD产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光刻胶需要不同的真空干燥时间。为了减少制造时间,提高面板成品率,有必要明确影响真空时间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抽运时间与光刻胶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光刻... TFT-LCD产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光刻胶需要不同的真空干燥时间。为了减少制造时间,提高面板成品率,有必要明确影响真空时间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抽运时间与光刻胶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光刻胶的热稳定性与抽运时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光刻胶的致密性和疏水性与真空干燥时间密切相关。致密性和高疏水性可以有效避免水蒸气在制造过程中侵入和储存在光刻胶中,减少泵送次数。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可以为未来TFT-LCD工业新型光刻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彩色滤光膜 气体释放 致密性 疏水性
下载PDF
液控随钻扩眼器球座冲蚀规律及结构优化
14
作者 徐泽庆 王德贵 +2 位作者 刘少胡 李若雯 敬幸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9,238,共9页
在随钻扩眼的过程中,扩眼器球座的冲蚀较为严重,尤其是球座旁通孔附近。基于冲蚀理论与固液两相流理论,结合DPM离散相模型对扩眼器球座进行冲蚀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扩眼器球座冲蚀的影响规律。此外,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各参数对... 在随钻扩眼的过程中,扩眼器球座的冲蚀较为严重,尤其是球座旁通孔附近。基于冲蚀理论与固液两相流理论,结合DPM离散相模型对扩眼器球座进行冲蚀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扩眼器球座冲蚀的影响规律。此外,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各参数对冲蚀磨损的影响程度,并优化扩眼器球座结构。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影响球座冲蚀磨损的因素依次为流量>含砂比>颗粒直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流量35 L/s、含砂比3%、黏度0.028 Pa·s、颗粒直径0.25 mm、颗粒密度1 500 kg/m~3,此时球座的冲蚀率最小,为4.52×10^(-6) kg/(m~2·s)。为了减少扩眼器球座的冲蚀,对球座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球座旁通孔角度为顺时针倾斜45°、圆角半径为7 mm、个数为6,相比优化前的球座冲蚀率降低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扩眼器 冲蚀磨损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滚动负压筛在国内油气钻井中的试验与应用
15
作者 代锋 傅栋 +4 位作者 曹世平 侯勇俊 巫英泽 刘有平 孟军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传统钻井振动筛在常压下依靠振动产生5~6g的抛掷力将钻屑从钻井液中筛分出来,钻屑含液率高,固废量大。滚动负压筛是一种基于带式真空过滤原理与微振动复合作用的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其钻井液的透筛主要依靠真空作用,钻屑含液率低,钻井... 传统钻井振动筛在常压下依靠振动产生5~6g的抛掷力将钻屑从钻井液中筛分出来,钻屑含液率高,固废量大。滚动负压筛是一种基于带式真空过滤原理与微振动复合作用的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其钻井液的透筛主要依靠真空作用,钻屑含液率低,钻井液回收率高,固废产生量少。2014年以来,国内陆续引进部分滚动负压筛,在海洋钻井固废减量和陆地钻井钻屑减量中进行了试验和小范围的应用,但相关的试验和应用报道较少。对滚动负压筛在国内陆地钻井中进行了应用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滚动负压筛排出钻屑的体积含液率可降低到35%以下,油基泥浆时,每米进尺泥浆消耗量和固废实际产生量比传统振动筛可分别降低32.25%和51.63%,分离出的钻井液含砂量和有害固相降低,提升了钻井液的性能。滚动负压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但一次性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可能影响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控技术 滚动负压筛 钻屑含液率 固废减量 经济性
下载PDF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and improv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16
作者 Guanghua Yi Xinhong Hao +3 位作者 Xiaopeng Yan Jian Dai Yangtian Liu Yanwen H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AMR)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is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radio.However,the AMR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at low SNRs still faces a great challenge.Therefore,the ...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AMR)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is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radio.However,the AMR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at low SNRs still faces a great challenge.Therefore,the AMR method of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and improv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the time series of the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are reconstructed into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which greatly simplifies the signal preprocessing process.Second,the depthwise convolution and large-size convolutional kernels bas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DLRNet)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feature extraction capability of the AMR model.Finally,the model performs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n the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to obtain the recognition vector that represents the signal modulation type.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R method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and improved residual network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AMR method.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maintains a high level greater than 90% even at -14 dB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Radiation source signals Two-dimensional data matrix Residual neural network Depthwise convolution
下载PDF
An Efficient Modelling of Oversampling with Optimal Deep Learning Enabled Anomaly Detection in Streaming Data
17
作者 R.Rajakumar S.Sathiya Dev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249-260,共12页
Recently,anomaly detection(AD)in streaming data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mong research communities due to its applicability in finance,business,healthcare,education,etc.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deep learning(DL... Recently,anomaly detection(AD)in streaming data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mong research communities due to its applicability in finance,business,healthcare,education,etc.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deep learning(DL)models find helpful in th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nomalies.This article designs an oversampling with an optimal deep learning-based streaming data classification(OS-ODLSDC)model.The aim of the OSODLSDC model is to recognize and classify the presence of anomalies in the streaming data.The proposed OS-ODLSDC model initially undergoes preprocessing step.Since streaming data is unbalanced,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VM-SMOTE)is applied for oversampling process.Besides,the OS-ODLSDC model employs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 LSTM)for AD and classification.Finally,the root means square propagation(RMSProp)optimizer is applied for optimal hyperparameter tuning of the Bi LSTM model.For ensuring the promising performance of the OS-ODLSDC model,a wide-ranging experiment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ree benchmark datasets such as CICIDS 2018,KDD-Cup 1999,and NSL-KDD data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y detection deep learning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 OVERSAMPLING SMOTE streaming data
下载PDF
Functional Optical Fiber Sensors Detecting Imperceptible Physical/Chemical Changes for Smart Batteries
18
作者 Yiding Li Li Wang +3 位作者 Youzhi Song Wenwei Wang Cheng Lin Xiangming 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8-308,共41页
The battery technology progress has been a contradictory process in whic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hidden risks coexist.Now the battery is still a“black box”,thus requiring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internal st... The battery technology progress has been a contradictory process in whic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hidden risks coexist.Now the battery is still a“black box”,thus requiring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internal state.The battery should“sense its internal physical/chemical conditions”,which puts strict requirements on embedded sensing par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that may be mass deployed,focuses on the insights of advanc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to the processes of one-dimensional nano-micro-level battery material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electrolyte degradation,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dynamics to three-dimensional macro-safety evolution.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how to use optical fiber sensors to achieve“real”and“embedded”monitoring.Through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the advanced optical fiber sensor,it helps clarify the battery internal state and reaction mechanism,aid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detailed models.These advancement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batteries,with significant importance lying in essentiall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ystem consistency.Furthermore,with the help of smart batteries in the future,the importance of consistency can be weakened or even eliminated.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help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battery quality,reliability,an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battery Advanced embedded optical fiber sensor Battery internal physical/chemical state Quality-reliability-life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我国学术学位授权点资源配置: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优化机制
19
作者 于妍 李明磊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85,共8页
利用极化指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全国学术学位授权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学术学位授权点空间布局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阶梯状递减”“金字塔式”的分布特征;区域分布极化现象严重;区域内部分布呈现“一核多点”等特点。使用循环... 利用极化指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全国学术学位授权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学术学位授权点空间布局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阶梯状递减”“金字塔式”的分布特征;区域分布极化现象严重;区域内部分布呈现“一核多点”等特点。使用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从国家逻辑、市场逻辑、高校逻辑三个维度分析学术学位授权点资源空间分布的形成机理。为优化学位授权资源布局和高等教育生态,应关注“学术资质+区域需求”,构建两轮驱动审核机制;重视“主体协同+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协同联动机制;综合“发展潜力+建设成效”,构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学位授权点 空间分布 机理 优化机制 资源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Hot Tearing Sensitivity Simulation and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the Centrifugal Casting of Al-Cu Alloy
20
作者 Xueli He Shengkun Lv +4 位作者 Ruifeng Dou Yanying Zhang Junsheng Wang Xunliang Liu Zhi We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8期2873-2895,共23页
Four typical theorie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rmal tears:strength,liquid film,intergranular bridging,and solidifica-tion shrinkage compensation theories.From these theories,a number of criteria have been derived for pr... Four typical theorie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rmal tears:strength,liquid film,intergranular bridging,and solidifica-tion shrinkage compensation theories.From these theories,a number of criteria have been derived for predi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rmal cracks,such as the stress-based Niyama,Clyne,and RDG(Rapaz-Dreiser-Grimaud)criteria.In this paper,a mathematical model of horizontal centrifugal casting was established,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he centrifugal casting process of cylindrical Al-Cu alloy casting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centrifugal casting process condition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ot tearing sensitivity of alloy castings by using the modified RDG hot tearing criterion.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entrifugal rotation and pouring speeds can refin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but increasing the pouring and mold preheating temperatures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grain size.The grain size gradually transitions from fine grain on the outer layer to coarse grain on the inner layer.Meanwhile,combined with the modified RDG hot tearing criterion,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he castings’hot tearing sensitivity was analyzed.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rosity in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casting was large,and hot tearing defects were prone to occur.The hot tearing tendency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asting wa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outer side.The effects of centrifugal rotation speed,pouring temperature,and pre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thermal sensitivity of Al-Cu alloy casting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tendency of alloy hot cracking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entrifugal speed,and the maximum porosity of castings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pouring temperature.As the prehe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the overall maximum porosity of castings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casting Al-Cu alloy MICROSTRUCTURE hot tearing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