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蕊雯 王勇 +1 位作者 孙树汉 段世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8-1114,共7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遗传的风湿类疾病。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LA-B27是AS最主要的易感基因。然而,全基因组扫描和关联分析等研究发现在HLA以外的区域仍存在AS的易感区域,大量的...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遗传的风湿类疾病。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LA-B27是AS最主要的易感基因。然而,全基因组扫描和关联分析等研究发现在HLA以外的区域仍存在AS的易感区域,大量的证据显示在HLA区内外有许多基因与AS的发病有关。文章主要综述了与AS相关的易感基因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易感性 全基因组扫描 关联分析 连锁分析
下载PDF
一先天性并指中国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秦炜 舒安利 +3 位作者 邢清和 秧茂盛 冯国鄞 贺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73-977,共5页
先天性并指 (syndactyly)是一种以手脚发育异常为主要症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手指间由蹼相连。其中Ⅰ、Ⅱ、Ⅲ型先天性并指分别定位于 2q34~ 36、2q31~q32和 6q2 1~ 2 3 2。并指多指 (synpoly dactyly ;SPD)... 先天性并指 (syndactyly)是一种以手脚发育异常为主要症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手指间由蹼相连。其中Ⅰ、Ⅱ、Ⅲ型先天性并指分别定位于 2q34~ 36、2q31~q32和 6q2 1~ 2 3 2。并指多指 (synpoly dactyly ;SPD)为Ⅱ型并指 (syndactyly ,typeⅡ ) ,通常情况下多为第 3、4手指和第 4、5脚趾受累 ,两指 (趾 )间由蹼相连接 ,不能分离。目前认为本病致病基因为HOXD13,定位于 2q31~q32。HOXD13位于HOXD基因簇中。HOXD基因簇中的 9个同源基因 (HOXD1, D3, D4 , D8, D9, D10 , D11, D12 , D13)根据其距着丝粒的远近 ,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在染色体上依次排列。HOXD基因簇中不同基因或其上游调控因子的重复或缺失都可能影响手指关节的发育 ,从而造成指 (趾 )数目或形态的异常。作者对湖南怀化地区一出生后即发现双手并指 ,双足并趾畸形患儿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并指多指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显示 ,在SPD遗传基因座 2q31~q32发现紧密连锁 (两点间最大LOD :6 78;θ=0 0 0 )。多点连锁分析最大LOD值为 7 0 2。本家系单倍型分析遗传区间从D2s2 30 2到D2s315之间 ,间距为 2 0 6 1cM。我们对HOXD13基因的编码区 ,内含子 外显子交接区 ,和部分启动子区域进行序列分析未发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指 并指多指 连锁分析 表型
下载PDF
纳米生物机器人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怀伟 王石刚 +2 位作者 徐威 张治洲 贺林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4,共6页
介绍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给出了本小组基于病毒的纳米生物机器人的概念模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纳米生物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生物机器人 分子马达 驱动器 生物传感器 自装配
下载PDF
南昌链霉菌代谢产物与代谢工程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宇辉 周秀芬 +1 位作者 涂国全 邓子新 《生命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07-210,共4页
南昌链霉菌是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链霉菌新种,它至少可以产生两种具有重要应用和基础研究价值的抗生素——南昌霉素和梅岭霉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对这一链霉菌... 南昌链霉菌是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链霉菌新种,它至少可以产生两种具有重要应用和基础研究价值的抗生素——南昌霉素和梅岭霉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对这一链霉菌新种进行了多年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链霉菌 南昌霉素 梅岭霉素 南寡霉素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悍军 陶然 +9 位作者 程静 杨淑芝 曹菊阳 于黎明 洪梦迪 冯国鄞 戴朴 袁慧军 韩东一 贺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89-1494,共6页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dominantnon-syndromicsensorineuralhearingloss,DFNA)基因位点,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dominantnon-syndromicsensorineuralhearingloss,DFNA)基因位点,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170人,对73名家族成员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全身检查和耳科学检查,提示39人有不同程度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未见前庭及其他系统的异常。应用ABI公司382个常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将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于14q12-13处D14S1021-D14S70之间约7.6cM(3.18Mb)的区域,最大LOD值为6.69(D14S1040),与已知DFNA9位点有4.7cM(2.57Mb)的重叠区,DFNA9致病基因COCH位于重叠区域内。下一步拟进行COCH基因的突变筛查,以揭示该家系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DFNA9 连锁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先天性耳前瘘管遗传特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彭玉成 邹方庚 +4 位作者 孙爱华 汪晓燕 张格举 冯国鄞 贺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先天性耳前瘘管遗传特性,推测和阐述引起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可能遗传机制。方法:从45000人中发现先证者后采用询问家族史和患耳侧别等,收集到44个家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到患者家中详细调查,绘出家系图,给部分家系成员照相... 目的:探讨和分析先天性耳前瘘管遗传特性,推测和阐述引起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可能遗传机制。方法:从45000人中发现先证者后采用询问家族史和患耳侧别等,收集到44个家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到患者家中详细调查,绘出家系图,给部分家系成员照相,进行遗传分析。结果:44个家系中,患者176人(男84,女92),其中38个家系每代均出现病人,6个家系出现隔代发病现象,世代间发病耳的侧别2/3是一致的,1/3是不一致的。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的遗传方式,2/3病例是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不规则显性遗传;1/3病例用此解释不通,与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不同之处,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先天性耳前瘘管 遗传家系 预后 防治
下载PDF
avermect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宇晖 邓子新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近期对除虫链霉菌 avermect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揭示 ,它包含 4个大的开放阅读框 ,分别编码avermectin聚酮合成酶 4个巨大多功能多肽 (AVRS1,AVRS2 ,AVRS3和 AVRS4) ,构成了迄今已知的最复杂的多功能酶系统。此外 ,序列分析结果还显... 近期对除虫链霉菌 avermect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揭示 ,它包含 4个大的开放阅读框 ,分别编码avermectin聚酮合成酶 4个巨大多功能多肽 (AVRS1,AVRS2 ,AVRS3和 AVRS4) ,构成了迄今已知的最复杂的多功能酶系统。此外 ,序列分析结果还显示 ,在这 4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的前、后及中间还存在另 14个开放阅读框 ,它们分别与聚酮后修饰以及 avermectin生物合成的其它步骤有关。本文综述了对 avermectin生物合成基因簇分子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合酶 AVERMECTIN 除虫链霉菌 生物合成 基因簇 抗生素
下载PDF
AFM和PCS在RyR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胡晓芳 陈克樱 +2 位作者 梁鑫 朱培闳 胡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RYANODINE受体 钙释放通道 原子力显微镜 动态光散射法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9
作者 孙悍军 陶然 +9 位作者 杨淑芝 秦炜 曹菊阳 冯国鄞 冀飞 郭维 戴朴 袁慧军 贺林 韩东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已知DFNA位点连锁,然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2q13-q14.2上,最大LOD值在D2S363处,为3.22。通过单倍型分析将遗传位点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2S1888和D2S2224之间约8.4cM的区域。对区域内的候选基因PAX8进行突变筛查,没有发现突变。结论本家系的耳聋基因定位在一个新的DFNA位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受损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 连锁分析
下载PDF
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基因CHRNA3的多态性和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风险关系的研究及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分析
10
作者 牛晓敏 廖美琳 +8 位作者 李子明 刘赟 陈智伟 郑莹 周代占 沈盛萍 吴春晓 陆舜 贺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I0029-I0030,共2页
目的:研究编码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的候选基因CHRNA3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 目的:研究编码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的候选基因CHRNA3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的547例肺癌患者,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宝山区的567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候选基因CHRNA3上的3个SNPs位点(rs3743073.rs3743076和rs3743078),运用Taqman荧光定量基因分型技术,对该1114例中国汉族人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比较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探讨其与肺癌的关系。进一步在101例不可手术ⅢB期/Ⅳ期NSCLC患者中探讨基因CHRNA3的多态性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尼古丁乙酰胆碱 CHRNA3基因 单核苷酸多 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舞燕 贺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1-407,共7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多因子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复杂疾病。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可遗传性约达80%。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信息的不断完善以及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多个...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多因子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复杂疾病。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可遗传性约达80%。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信息的不断完善以及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多个重要的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初步被定位克隆,而且这些基因在功能上密切相关熏呈现出该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大致轮廓。本文集中回顾了精神分裂症遗传学在连锁不平衡(关联)分析方面的最新成果,并总结了人们在神经生物学方面对该疾病的最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连锁不平衡分析 候选基因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纳米操纵和单分子成像及分析技术的DNA与DNase I相互作用的表面机械生化过程和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王鑫艳 王化斌 +5 位作者 周化岚 李海 亓文鹏 李宾 张益 胡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本文采用了"多步的改进的动态分子梳"纳米操纵技术(multi-step modified dynamic molecular combing,MMDMC)实现样品制备获得不同拉伸程度单个DNA分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重定位成像和单分子分析,对反应前后不同拉伸程度DNA分子... 本文采用了"多步的改进的动态分子梳"纳米操纵技术(multi-step modified dynamic molecular combing,MMDMC)实现样品制备获得不同拉伸程度单个DNA分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重定位成像和单分子分析,对反应前后不同拉伸程度DNA分子的DNase I酶切产生缺口情况进行统计,在一定拉伸范围内讨论了在表面上DNaseI酶切反应速率变化的动力学信息。该不同拉伸程度的DNA与DNase I相互作用的表面机械生化过程对于生物分子多次反复相互作用研究体系具有代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生化现象 原子力显微镜 DNASE I 纳米操纵 单分子研究 表面
下载PDF
大范围基因表达抑制机理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概况
13
作者 李华 张治洲 《生物信息学》 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
大范围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是目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以也是功能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基因表达的两个方面即激活 (activation)和抑制 (repression)是同等重要的 ,但是长期以来在基因激活方面积累的知识远比抑制要... 大范围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是目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以也是功能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基因表达的两个方面即激活 (activation)和抑制 (repression)是同等重要的 ,但是长期以来在基因激活方面积累的知识远比抑制要多。越来越多的理和实验研究表明 ,激活和抑制应该是同一问题的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基因抑制从形式上可以分成主动抑制和被动抑制 ,近程抑制和远程抑制等 ,但是其分子基础是抑制转录机器复合物 (transcriptionalmachinery)或形成抑制性在染色体结构如异染色质等。本文对几种基因抑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指出基因抑制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而要弄清在基因组大范围内如何实现激活和抑制的有机调控包括在基因激活和抑制快速相互转换的动态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抑制 大范围 基因组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蕊雯 段世伟 +7 位作者 蔡青 杨波 林懿 陈琦 冯国鄞 韩星海 贺林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 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Ps(- 1 0 31 T/ C,- 86 3C/ A,- 85 7C/ T)和 2个内含子上的 SNPs(内含子 1的 +1 2 3C/ T和内含子 3的 +5 1 A/ G)进行基因分型 ,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 AS相关。用单倍型推测软件计算上述位点单倍体型频率的分布 ,分析这些单倍体型是否与 AS的发病有关。 结果 :在 AS患者中 ,TNF- α的 - 85 7T和 - 86 3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它们的基因型频率显著性地超过健康对照组 ,经 Bonferroni校正后仍为阳性。对启动子上 3个 SNPs位点的两两和 3个位点组合的单倍体型频率分析表明 ,其在 AS患者和对照组中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 .0 1 )。在 3个位点推测的单倍体型中 ,AS患者增加最显著的是TNF- 1 0 31 T/- 86 3C/- 857T单倍体型。 结论 :TNF-α基因上 2个 SNPs及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 汉族人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 单倍体型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波 陈蕊雯 +4 位作者 段世伟 韩星海 蔡青 林懿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 TNF- 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 DNA直接测序法 ,对 1 0 8例 AS患者和 1 0 0名正常对照者 TNF- α- 2 38和 - 30 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 目的 :探讨 TNF- 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 DNA直接测序法 ,对 1 0 8例 AS患者和 1 0 0名正常对照者 TNF- α- 2 38和 - 30 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AS组 TNF-α - 2 38G/ G基因型有 1 0 6例 (98.1 % ) ,- 2 38G/ A基因型有 2例 (1 .9% ) ,正常对照组两种基因型分别有 95例 (95 .0 % )和 5例 (5 .0 %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S组 TNF-α - 30 8.1 .1 (G/ G)基因型有 89例 (82 .4 % ) ,- 30 8.1 .2 (G/ A)基因型有 1 9例 (1 7.6 % ) ,正常对照组中 - 30 8.1 .1 (G/ G)有 85例 (85 .0 % ) ,- 30 8.1 .2 (G/ A)有 1 4例 (1 4 .0 % ) ,- 30 8.2 .2 (A/ A)有 1例 (1 .0 % ) ,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AS患者根据 X线判定的疾病严重程度在TNF-α - 30 8位点 G/ G、G/ A基因型之间有显著的不同 ,- 30 8.1 .2 (G/ A)基因型发病较轻 (P<0 .0 5 )。 结论 :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未发现 TNF-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与 AS的易感性相关 ,但 TNF-α基因启动子 -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型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一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6
16
作者 秦炜 何隽祥 +6 位作者 施瑾 邢清和 高建军 钱学庆 刘壮俊 舒安利 贺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8-252,共5页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是一种由于Ⅰ型胶原形成障碍,导致骨脆性增强为主要症状的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和中等程度的关节畸形等症状。成骨不全 基因分别定位于17q21.31 q2...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是一种由于Ⅰ型胶原形成障碍,导致骨脆性增强为主要症状的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和中等程度的关节畸形等症状。成骨不全 基因分别定位于17q21.31 q22和7q22.1,其致病基因分别为COL1A1和COL1A2。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成骨不全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COL1A1遗传位点发现紧密连锁(LOD=9.31;θ=.00)。突变检测发现在 COL1A1基因第26内含子5′端剪接位点处存在一由GT转换为AT的致病突变,该突变引起的异常剪接是导致成 骨不全的致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连锁分析 突变 剪接位点
下载PDF
聚酮化合物及其组合生物合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孙宇辉 邓子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4,18,共10页
聚酮化合物的组合生物合成是当前国际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正在发展成为药物创新超常规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十年来聚酮化合物,特别是I型聚酮化合物的组合生物合成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学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 聚酮化合物 聚酮合酶 组合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癜风家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必才 高建国 +5 位作者 屈艾 贺林 王秀琴 张子峰 张永 高俊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一白癜风家系 ,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白癜风家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短臂遗传位点杂合缺失 被引量:1
19
作者 裘国强 周崇治 +2 位作者 张放 贺林 彭志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实验研究了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短臂杂合的缺失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个微卫星DNA标记与83例结直肠癌病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实验研究了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短臂杂合的缺失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个微卫星DNA标记与83例结直肠癌病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PCR。PCR产物在ABI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上进行电泳,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遗传位点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结果:1号染色体短臂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18.00%,D1S468(1p36.33-36.31)位点的杂合缺失率最高,达36.54%。D1S2726位点的杂合缺失现象主要存在于直肠癌,缺失率为28.57%(6/21),而结肠癌的缺失率为0.00%(0/33),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在1号染色体短臂上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位于1p36.33-36.31这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杂合子丢失 染色体 1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