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引导层次化分类的雷达地面目标HRRP识别方法
1
作者 李阳 刘艺辰 +1 位作者 张亮 王彦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高分辨距离像(HRRP)反映了目标空间散射结构在雷达视线方向的投影,近年来被认为是地面目标识别的重要途径。现有的HRRP识别方法采用手工特征加传统机器学习分类器,均属于平面分类方法,即采用统一标准不加区别的优选特征并单次决策最终... 高分辨距离像(HRRP)反映了目标空间散射结构在雷达视线方向的投影,近年来被认为是地面目标识别的重要途径。现有的HRRP识别方法采用手工特征加传统机器学习分类器,均属于平面分类方法,即采用统一标准不加区别的优选特征并单次决策最终类别。然而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种类繁杂、数据不平衡、HRRP姿态敏感性等诸多问题,难以获取最佳的应用效果。层次化方法采取分而治之思想,将一个复杂的细粒度识别任务拆解为多个简单的识别子任务。本文采用层次化识别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引导层次化分类的雷达地面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联合语义和数据构建的树形结构将一个复杂的细粒度识别任务拆解为多个简单的识别子任务,并针对每一个识别子任务匹配一套优选特征集和一个局部分类器。本方法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上完成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处理地面目标识别任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识别 高分辨距离像 层次化分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正交化的深度图像识别对抗鲁棒性增强技术
2
作者 逯子豪 徐延杰 +2 位作者 孙浩 计科峰 匡纲要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15,共13页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多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DNN模型因其本身的脆弱性,仍面临着对抗攻击等技术手段带来的安全隐患。攻击者在图像上恶意...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多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DNN模型因其本身的脆弱性,仍面临着对抗攻击等技术手段带来的安全隐患。攻击者在图像上恶意地添加微小且人眼难以识别的扰动,可以让模型产生高置信度的错误输出。针对上述问题,集成多个DNN模型来提升对抗鲁棒性已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对抗样本在集成模型中的子模型间存在对抗迁移现象,可能使集成模型的防御效能大大降低,而且目前仍缺乏能够降低集成防御内部对抗迁移性的直观理论分析。本文引入损失场的概念并定量描述DNN模型间的对抗迁移性,重点关注和推导对抗迁移表达式的上界,发现促进模型损失场之间的正交性以及降低模型损失场的强度(Promoting Orthogonality and Reducing Strength,PORS)可以限制其上界大小,进而限制DNN模型间对抗迁移性。本文引入PORS惩罚项至原损失函数中,使集成模型能够保持在原始数据上的识别性能的同时,通过降低子模型间的对抗迁移性来增强整体的对抗鲁棒性。文章在CIFAR-10和MNIST数据集上对由PORS训练得到的集成模型开展实验,分别在白盒和黑盒攻击环境下与其他先进的集成防御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ORS可以显著提高对抗鲁棒性,在白盒攻击和原始数据集上能保持非常高的识别精度,尤其在黑盒迁移攻击中极为有效,在所有集成防御方法中表现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 对抗迁移性 集成防御 损失场
下载PDF
一种基于TSVDT的微波关联前视成像方法
3
作者 田润坤 代大海 +2 位作者 孙士龙 尹文禄 庞礴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4,共8页
目前,传统雷达成像方法的发展日渐完善,但在前视成像场景下,雷达难以获取方位向上的多普勒信息,从而限制了其方位向分辨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提出了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利用关联成像原理进行雷达成像,无需利用目标... 目前,传统雷达成像方法的发展日渐完善,但在前视成像场景下,雷达难以获取方位向上的多普勒信息,从而限制了其方位向分辨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提出了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利用关联成像原理进行雷达成像,无需利用目标的多普勒信息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这一新型雷达成像方法突破了传统雷达成像方法中受限于雷达孔径的分辨率,具有极高的前视成像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外对微波关联成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随机波前、解决模型失配问题和研制超材料孔径等方面,但对关键的关联过程的优化主要集中在压缩感知和深度学习方面,而在伪逆算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微波关联成像体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伪逆算法优化的微波关联前视成像方法。本文结合截断奇异值分解(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VD)处理和吉洪诺夫正则化(Tikhonov)提出了奇异值分解和吉洪诺夫正则化的联合处理方法(TSVD-Tikhonov,TSVDT),通过TSVDT方法对时空随机辐射阵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压缩关联成像。同时,本文比较了广义交叉验证(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GCV)和L曲线法,并证明了在微波关联成像方法中,利用GCV法选择截断参数的运算耗时更短且更稳定。最后,利用微波暗室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提高了成像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仍能保持较快的运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关联 前视成像 随机调频 截断奇异值分解 伪逆算法
下载PDF
强化位置感知的光学与SAR图像一体化配准方法
4
作者 杨玉婷 赵凌君 +3 位作者 赵路路 张晗 熊博莅 计科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图像配准是光学与SAR图像信息融合的基础。现有典型的配准方法大多依赖于特征点检测与匹配来实现,对不同场景区域的适用性较差,容易出现误匹配点多或有效同名点不足以致配准失效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强化位置感知的光学与... 图像配准是光学与SAR图像信息融合的基础。现有典型的配准方法大多依赖于特征点检测与匹配来实现,对不同场景区域的适用性较差,容易出现误匹配点多或有效同名点不足以致配准失效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强化位置感知的光学与SAR图像一体化配准方法,利用深度网络直接回归图像间的几何变换关系,在不依赖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的情况下,实现端到端的高精度配准。具体地,首先在骨干网络中利用融合坐标注意力的特征提取模块,捕获输入图像对中具有位置敏感性的细粒度特征;其次,融合骨干网络输出的多尺度特征,兼顾浅层特征的定位信息与高层特征的语义信息;最后提出联合位置偏差与图像相似性的损失函数优化配准结果。基于高分辨率光学与SAR图像配准公开数据集OS-Dataset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典型的OS-SIFT、RIFT2、DHN及DLKFM四种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对于城市、农田、河流、重复纹理及弱纹理等不同场景区域均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在配准的目视效果以及定量的精度指标上均优于现有算法。其中平均角点误差小于3个像素的百分比与四种算法中精度最高的DLKFM相比提高了25%以上;配准速度与四种算法中最快的DHN基本相当,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光学与SAR图像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位置感知 多尺度特征 特征融合 图像相似性
下载PDF
基于矩阵填充的随机步进频雷达高分辨距离-多普勒谱稀疏恢复方法
5
作者 胡雪瑶 梁灿 +3 位作者 卢珊珊 王在洋 郑乐 李阳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4,共15页
随机步进频雷达通过合成大带宽,能在较低硬件复杂度下获得距离高分辨效果,同时由于其每个脉冲的载频随机捷变,因而具有强的抗干扰、电磁兼容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高精度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其波形在时频域稀疏的感知形... 随机步进频雷达通过合成大带宽,能在较低硬件复杂度下获得距离高分辨效果,同时由于其每个脉冲的载频随机捷变,因而具有强的抗干扰、电磁兼容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高精度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其波形在时频域稀疏的感知形式,造成回波相参信息有所缺失,因而传统匹配滤波方法在估计高分辨距离-多普勒时会演化为欠定估计,导致估计谱中产生起伏高旁瓣,严重影响探测性能。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Hankel重构矩阵填充的随机步进频雷达高分辨距离-多普勒谱低旁瓣稀疏恢复方法。该方法采用低秩矩阵填充思想补全波形在时频域稀疏感知时造成的缺失采样,恢复目标连续相参信息,可以有效解决欠定估计问题。文章首先构建了随机步进频雷达的慢时间-载频(时-频)回波欠采样数据矩阵;然后,重构待恢复数据矩阵为双重Hankel型,并分析证明了矩阵满足低秩先验特性;最后,利用ADMM算法补全未采样时频数据,恢复相参信息,保证了高分辨距离-多普勒谱低旁瓣稀疏恢复。仿真和实测试验证明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步进频 相参处理 高旁瓣 稀疏恢复 矩阵填充
下载PDF
Outage Analysis of Optimal UAV Cooperation with IRS via Energy Harvesting Enhancement Assisted Computational Offloading
6
作者 Baofeng Ji Ying Wang +2 位作者 Weixing Wang Shahid Mumtaz Charalampos Tsimenidis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2期1885-1905,共21页
The utilization of mobile edge computing(MEC)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communication presents a viable solution for achieving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e... The utilization of mobile edge computing(MEC)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communication presents a viable solution for achieving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employing 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IRS)andUAVs as relay nodes to efficiently offload user computing tasks to theMEC server system model.Specifically,the user node accesses the primary user spectrum,while adhering to the constraint of satisfying the primary user peak interference power.Furthermore,the UAV acquires energy without interrupting the primary user’s regular communication by employing two energy harvesting schemes,namely time switching(TS)and power splitting(PS).The selection of the optimal UAV is based on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instantaneous signal-to-noise ratio.Subsequently,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outage prob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Rayleigh channels is derived and analyzed.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number of UAVs,peak interference power,TS,and PS factors,on the system’s outage performance through simulation.The proposed system is also compared to two conventional benchmark schemes:the optimal UAV link transmission and the IRS link transmiss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over the benchmark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IRS) energy harvesting computational offloading outage probability
下载PDF
Anti-Jamming Null Space Projection Beamforming Based on Symbiotic Radio
7
作者 Baofeng Ji Yifan Liu +6 位作者 Tingpeng Li Ling Xing Weixing Wang Shahid Mumtaz Xiaolong Shang Wanying Liu Congzheng Ha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1期679-689,共11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device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complete data interconnection.Due to the broadcast characteristics ofwireless chan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device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complete data interconnection.Due to the broadcast characteristics ofwireless channels,wireless networks have suffered more and more malicious attacks.Physical layer securit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industry and academia.MIMO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hysical layer security.Through beamforming technology,messages can be transmitted to legitimate users in an offset direction that is as orthogonal as possible to the interference channel to ensure the reception SINR by legitimate users.Combining the symbiotic radio(SR)technology,this paper considers a symbiotic radio antijamming MIMO system equipped with a multi-antenna system at the main base station.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and improve the SINR of the signal received by the user.The base station is equipped with a uniform rectangular antenna array,and using Null Space Projection(NSP)Beamforming,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can assist in changing the beam’s angl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NSP Beamforming could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null space of interferenc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eived SINR of users under directional interference,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ignal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biotic radio ANTI-JAMMING MIMO NSP Beamforming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下载PDF
新型频率选择表面加载双极化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微微 王少植 +2 位作者 颜雨晨 方艺忠 袁乃昌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为使紧耦合阵列天线在超宽频带内实现电磁性能更佳、辐射性能更稳定的目的,提出一种新型条形频率选择表面宽角阻抗匹配层加载的双极化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通过高频仿真软件CST周期边界条件对阵列单元截断并进行研究分析。掌握阵元阻... 为使紧耦合阵列天线在超宽频带内实现电磁性能更佳、辐射性能更稳定的目的,提出一种新型条形频率选择表面宽角阻抗匹配层加载的双极化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通过高频仿真软件CST周期边界条件对阵列单元截断并进行研究分析。掌握阵元阻抗和辐射等电磁性能后,优化设计并加工出一个6×6单元的阵列天线进行实际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在2~12 GHz的频带内驻波比均小于3,驻波比带宽为10 GHz。带内辐射特性稳定,主瓣电磁能量集中,交叉极化小。工作频带内,最大增益可以达到13 dBi。该阵列天线可应用于超宽带相控阵天线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化 紧耦合 超宽带 频率选择表面 宽角阻抗匹配层
下载PDF
圆柱共形阵低副瓣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9
作者 刘海波 韩宇新 +1 位作者 武兴恺 陈广茂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0-2204,共15页
相较于传统的平面相控阵雷达,圆柱形相控阵雷达具有探测性能全方位均匀覆盖、波束调度更加灵活等优点,但存在方向图副瓣电平较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分步综合法的圆柱阵列低副瓣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将圆柱阵的二维低副瓣波... 相较于传统的平面相控阵雷达,圆柱形相控阵雷达具有探测性能全方位均匀覆盖、波束调度更加灵活等优点,但存在方向图副瓣电平较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分步综合法的圆柱阵列低副瓣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将圆柱阵的二维低副瓣波束形成问题转化为方位维均匀圆环阵(或均匀圆弧阵)和俯仰维均匀线阵的低副瓣方向图综合问题,实现了圆柱阵的二维低副瓣波束形成的降维处理,将圆柱阵的低副瓣波束图综合问题转化为一维圆环阵(或均匀圆弧阵)的低副瓣方向图综合问题。虚拟干扰法是一种在固定主瓣宽度下实现最低均匀副瓣的波束形成方法,但现有方法存在干扰个数取值模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虚拟干扰法改进算法,利用干扰采样比来确定虚拟干扰个数,解决了算法实施过程中对干扰个数的选取定量化。利用改进后的算法本文仿真实现了一维均匀圆弧阵的低副瓣方向图综合和二维圆柱阵的低副瓣波束图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在波束指向偏离法向时圆柱阵的二维波束图在方位和俯仰维的恶化情况,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圆柱阵波束的方位和俯仰指向左右偏离中心法线20°范围内,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圆柱阵方位和俯仰维方向图副瓣电平均优于-30 dB。最后,利用圆柱阵实物样机在微波暗室开展了方向图测试实验,实测数据表明,圆柱阵方位和俯仰维方向图的副瓣电平均优于-2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阵 低副瓣 方向图综合 波束形成
下载PDF
一种离散谱掩护信号波形设计与生成方法
10
作者 唐江澜 刘甲磊 +2 位作者 马佳智 施龙飞 关一夫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5-1289,共15页
射频掩护是最早的雷达主动抗干扰措施之一,其通过在雷达脉冲信号之前发射不同频率的掩护脉冲来诱导敌方干扰机,实现抗干扰。近年来,随着抗干扰需求更加迫切,射频掩护技术进一步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采用非连续谱信号作为掩护信号,但掩护... 射频掩护是最早的雷达主动抗干扰措施之一,其通过在雷达脉冲信号之前发射不同频率的掩护脉冲来诱导敌方干扰机,实现抗干扰。近年来,随着抗干扰需求更加迫切,射频掩护技术进一步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采用非连续谱信号作为掩护信号,但掩护信号的能量利用率仍存在提升空间。针对此问题,该文在非连续谱掩护信号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离散谱掩护信号,建立了恒模和频谱幅度联合约束下的波形设计优化问题,通过交替向量乘子法以及频谱塑形算法求解,生成频谱离散、能量聚集的掩护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在能量和带宽相同的情况下,离散谱掩护信号相比于非连续谱掩护信号具有更高的频谱幅度,提升5~12 dB;在能量相同,频谱幅度接近的情况下,离散谱掩护信号能覆盖更大的频谱范围,实现了更好的抗干扰掩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掩护 非连续谱信号 抗干扰 波形设计 交替向量乘子法(ADMM)
下载PDF
一种空基雷达高速微弱机动目标信号相参积累方法
11
作者 刘添豪 尧泽昆 +3 位作者 陈曦 施庆展 张晓发 袁乃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1-1367,共7页
通过分析空基雷达对空目标检测时的简化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反转互相关的方法来同时校正奇数次运动项带来的距离徙动和偶数次运动项带来的多普勒徙动。对于急动度较大的三阶运动模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称时移双重... 通过分析空基雷达对空目标检测时的简化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反转互相关的方法来同时校正奇数次运动项带来的距离徙动和偶数次运动项带来的多普勒徙动。对于急动度较大的三阶运动模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称时移双重自相关处理的方法来估计得到急动度信息,通过其构建补偿函数来消除急动度带来的多普勒扩散。该方法无需进行参数搜索,计算量较小,可以适用高阶运动模型,实验验证积累效果较好。算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可推广应用到其他高速飞行器低可检测性场景下雷达回波信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空基雷达 目标检测 相参积累
下载PDF
汽车雷达多域联合调制波形
12
作者 连红飞 龙佳敏 +3 位作者 胡雪瑶 蒋彦雯 李东升 范红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02-3410,共9页
针对汽车雷达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波形中存在的时间空间利用率低及高速目标多普勒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域联合调制的汽车雷达波形。该波形在时域上进行脉冲重... 针对汽车雷达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波形中存在的时间空间利用率低及高速目标多普勒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域联合调制的汽车雷达波形。该波形在时域上进行脉冲重复间隔参差抖动,利用奇偶序列之间相位差实现速度解模糊,在频域和空域上通过多天线间的多普勒频率调制实现波形正交,提高了时间空间发射效率。仿真实验及基于汽车雷达波形验证系统的实测结果均验证了所提波形的有效性,与传统TDM-MIMO波形对比,所提波形具有更大的不模糊测速范围和相参积累增益,不仅对汽车雷达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而且对低成本导引或防撞探测系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雷达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多域联合调制 速度解模糊 正交波形
下载PDF
基于Pearson相关性的雷达交叠信号识别
13
作者 张先洪 李永祯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多部雷达同时到达信号频域交叠时难以分选识别的问题,分析了信号交叠对于雷达信号识别模块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面向识别需求,基于Pearson算法研究了交叠信号分选的处理方法。从信息论视角来说,两个信号脉冲波形相...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多部雷达同时到达信号频域交叠时难以分选识别的问题,分析了信号交叠对于雷达信号识别模块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面向识别需求,基于Pearson算法研究了交叠信号分选的处理方法。从信息论视角来说,两个信号脉冲波形相关性越弱,则其所表达的信息量越大,特征相关度越低。在信号脉冲数一定时,基于Pearson算法可以选择相关性较弱的信号脉冲载波,以削弱同时信号交叠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利用选择后的弱相关信号脉冲载波特征来表达信号特性,能有效降低数据维度,尽可能减少信息丢失,有利于达到鲁棒的识别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为同时到达信号交叠下的信号识别提供有效途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son相关性 信号交叠 雷达信号分选 雷达信号识别
下载PDF
相干转发干扰对低分辨率雷达回波特征的影响
14
作者 孟维泽 田润坤 +2 位作者 张静克 邢世其 申绪涧 《舰船电子对抗》 2023年第6期28-34,共7页
当前雷达领域的研究愈发深入,提出了大量新型雷达的概念,雷达的分辨率也随着发展得到提高。针对这些新型雷达,电子对抗专家们提出多种新型干扰技术。其中,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的相干转发干扰由于易于实现且能获得雷达系统的增益而得到广... 当前雷达领域的研究愈发深入,提出了大量新型雷达的概念,雷达的分辨率也随着发展得到提高。针对这些新型雷达,电子对抗专家们提出多种新型干扰技术。其中,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的相干转发干扰由于易于实现且能获得雷达系统的增益而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干扰与雷达双方都向更新型的体制演进的同时,却忽略了低分辨率雷达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列装的现实。较为新型的相干转发干扰样式对低分辨率雷达的影响尚未见有详细的分析。采用信号级仿真的方式,针对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低分辨率雷达,分析了相干转发干扰对回波特征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灵巧噪声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多普勒微调干扰这3种代表性相干转发干扰样式对低分辨率雷达回波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 低分辨率雷达 相干干扰 回波模拟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佳智 施龙飞 +1 位作者 徐振海 王雪松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9,共15页
单脉冲测角是当前主动雷达广泛采用的主流测角技术,大量应用于警戒跟踪、精确制导等雷达/雷达导引头探测领域。该文简要回顾了主瓣多点源条件下的单脉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发展历程,围绕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最新成果... 单脉冲测角是当前主动雷达广泛采用的主流测角技术,大量应用于警戒跟踪、精确制导等雷达/雷达导引头探测领域。该文简要回顾了主瓣多点源条件下的单脉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发展历程,围绕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对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雷达 多点源干扰抑制 多源分辨 扩展目标估计 抗干扰
下载PDF
基于自监督对比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对抗鲁棒性提升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浩 徐延杰 +3 位作者 陈进 雷琳 计科峰 匡纲要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3-911,共9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源图像内容自动分析与目标识别方法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逐步在智能安防、医疗影像辅助诊断和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部署。然而深度神经网络的对抗脆弱性给其在安全敏感领域的部署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对...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源图像内容自动分析与目标识别方法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逐步在智能安防、医疗影像辅助诊断和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部署。然而深度神经网络的对抗脆弱性给其在安全敏感领域的部署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对抗鲁棒性的有效提升方法是采用最大化网络损失的对抗样本重训练深度网络,但是现有的对抗训练过程生成对抗样本时需要类别标记信息,并且会大大降低无攻击数据集上的泛化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对比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对抗鲁棒性提升方法,充分利用大量存在的无标记数据改善模型在对抗场景中的预测稳定性和泛化性。采用孪生网络架构,最大化训练样本与其无监督对抗样本间的多隐层表征相似性,增强模型的内在鲁棒性。本文所提方法可以用于预训练模型的鲁棒性提升,也可以与对抗训练相结合最大化模型的“预训练+微调”鲁棒性,在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对抗鲁棒性 自监督对比学习 遥感场景分类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的双基地SAR回波快速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麒 祝明波 +1 位作者 邹小海 李相平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5,共5页
针对双基地SAR实测数据缺乏、传统时域回波仿真方法耗时较长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GPU加速的双基地SAR回波仿真方法。将散射点及其对应的幅度、相位信息沿着收发平台的等斜距线进行累加,然后与发射信号相卷积得到回波信号。在计算过程... 针对双基地SAR实测数据缺乏、传统时域回波仿真方法耗时较长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GPU加速的双基地SAR回波仿真方法。将散射点及其对应的幅度、相位信息沿着收发平台的等斜距线进行累加,然后与发射信号相卷积得到回波信号。在计算过程中采用GPU提高运算速度,并给出其中关键部分计算阵列化的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在回波仿真速度上与传统时域仿真方法相比有大幅提升,仿真回波满足成像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 合成孔径雷达 回波仿真 图形处理器
下载PDF
基于互质阵列的运动单站信号直接定位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癸周 张源 +3 位作者 张文俊 裴禹豪 张敏 郭福成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2-704,共13页
信号直接定位方法是一种新型无源定位体制,具有适应低信噪比、无需参数关联等优势。为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质阵列的运动单站信号直接定位方法。以典型窄带信号为例,该文首先构建了互质阵列截获信号模型,然后推导了其... 信号直接定位方法是一种新型无源定位体制,具有适应低信噪比、无需参数关联等优势。为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质阵列的运动单站信号直接定位方法。以典型窄带信号为例,该文首先构建了互质阵列截获信号模型,然后推导了其差分共性阵对应的等效信号数学模型,最后使用空间谱技术构建了直接定位代价函数,实现了定位。经仿真分析验证,采用相同互质阵列时,该方法在分辨率和精度稍有损失的情况下可大幅提升传统直接定位方法的自由度,且与基于均匀线阵的直接定位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自由度、分辨率和定位精度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定位 互质阵列 分辨率 自由度
下载PDF
基于稀疏差分协同进化的多源遥感场景分类攻击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延杰 孙浩 +2 位作者 雷琳 计科峰 匡纲要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4-1170,共7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相似的骨干网络被用于多源遥感分类任务中,取得了很高的识别正确率。然而,由于神经网络极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这给遥感任务带来了很高的安全隐患。以往的对抗攻击方法可有效攻击单波段遥感图像的分类...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相似的骨干网络被用于多源遥感分类任务中,取得了很高的识别正确率。然而,由于神经网络极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这给遥感任务带来了很高的安全隐患。以往的对抗攻击方法可有效攻击单波段遥感图像的分类器,但不同波段的攻击并不耦合,这导致现有方法在现实世界中难以用于多源分类器的攻击。针对多源遥感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稀疏差分协同进化的对抗攻击方法:投放一定数量包含稀疏多源噪声信息的种子,通过限定噪声点在多源遥感中具有相同位置,实现多源对抗攻击的耦合,按种子信息制作对抗样本,利用上一代的种子(父代)进行变异与交叉,产生新的种子(子代),同样制作对抗样本,综合比较多源对抗样本的攻击效果,保留效果更好的种子,重复此过程,最终可得到高度耦合且攻击效果最好的多源遥感对抗样本。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在单点攻击下,61.38%的光学图像和38.93%的合成孔径图像被成功转化为对抗样本,光学和合成孔径分类器中都无法正确识别的区域从5.83%升至5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图像分类 对抗样本 协同进化
下载PDF
人造目标散射结构的零极化辨识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国庆 陈思伟 +1 位作者 李永祯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3-742,760,共11页
目标最优极化是雷达极化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目标零极化又称共极化零点,是目标最优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目标零极化可以推导出目标的其他最优极化状态,其广泛应用于目标极化匹配接收、目标对比增强等领域.文中从目标结构辨识角... 目标最优极化是雷达极化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目标零极化又称共极化零点,是目标最优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目标零极化可以推导出目标的其他最优极化状态,其广泛应用于目标极化匹配接收、目标对比增强等领域.文中从目标结构辨识角度首次揭示了零极化理论方法在人造目标散射结构辨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基于人造目标典型散射结构从理论上推导出典型散射结构的零极化矢量.将复极化比平面的极化表征方法与极化响应特征相结合,提出了零极化三维响应特征图可视化表征方法,揭示了典型散射结构的零极化差异,得到了零极化响应特征矢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造目标散射结构的零极化辨识方法,通过提取极化雷达图像中人造目标的强散射中心,将散射中心的零极化响应特征矢量与典型散射结构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散射中心的散射结构类型,实现人造目标结构辨识.结合车辆和无人机等典型人造目标的电磁计算数据,开展了目标结构辨识对比实验.与Cameron分解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零极化散射结构辨识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散射中心的散射结构类型.特别对结构对称型人造目标,本文方法识别结果呈现的对称性更准确,更符合目标实际的散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极化 目标最优极化 人造目标 散射结构辨识 三维响应特征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